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传统民居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景观审美价值.它对于丰富城市旅游景观体系、增强文化吸引力、构建特色城市旅游形象等有着重要意义.但在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它的保护面临许多严峻挑战.进行民居的保护,对促进当地经济、增强文化活力、创造地域特色文化景观、塑造立体化形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民居是当地居民在千百年与自然的不断协调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传统民居是历史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景观审美价值.对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借鉴与创新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增强文化活力、创造地域特色文化景观、促进当地经济,塑造立体化形象有着现实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陈颖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2):115-117
民居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表现形式,有着其深厚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汇集了多民族、多地域文化进而形成了它独特的建筑形式,民居建筑特色尤为突出.从兰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兰州传统民居的特点等方面来说明形成兰州传统民居的特征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建筑艺术水平紧密相连.研究兰州传统民居特征有助于理解西北地域传统文化和建筑装饰艺术的精神内涵,对于完善西北的地域艺术资源体系,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史琦 《考试周刊》2010,(38):32-33
顺城巷是西安城的骨架,因对周边环境的串接联系的景观作用而在城市规划中备受关注。它同样作为非物质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记录历史风貌的同时保存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反映了西安的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实施对顺城巷的有效保护与改造对于西安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改善顺城巷的居民生活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遵守古城墙、传统民居保护的基础上讨论了传统民居街巷与其的互动性和流通性,提出了保护与更新的可行性的措施,以实现顺城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史琦 《考试周刊》2010,(37):30-31
顺城巷是西安城的骨架,其对周边环境的串接联系的景观作用而在城市规划中备受关注。它同样作为非物质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记录历史风貌的同时保存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信息,反映了西安的历史文化和特色风貌。实施对顺城巷的有效保护与改造对于西安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品位,进一步改善顺城巷的居民生活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在保护古城墙与传统民居的基础上讨论了传统民居街巷与其的互动性和流通性,提出了保护与更新的可行性的措施,以现实顺城巷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现代农村建设中建筑民居现状与原因分析,分析强势文化对农村文化的深刻影响,指出传统建筑民居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提出传统建筑民居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形成于历史年代,聚落环境、街巷风貌、民居建筑、历史文脉和传统氛围保存相对完好的古村镇,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休闲资源,既有旅游审美、乡村休闲和异质文化体验的景观价值,也有民俗文化、民居建筑、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科研价值。古村镇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有原生态型开发、次生态型开发、博物馆式开发、文化移植型开发等多种表现形态,有政府主导型、项目公司型、经营权出让型、村民自发型等多种开发模式。开发起步较晚的古村镇,有必要在汲取已有古村镇开发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市场特点和本村镇的资源特性,科学制定旅游开发的概念性规划,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综合开发模式,让旅游观光、乡村休闲和文化体验者能在古村镇获得充分的消费满足,从而实现村镇遗产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刘冰  刘涛  刘健  于冬雪 《唐山学院学报》2003,16(1):26-28,40
城市传统街区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但是事实上不少传统民居正由于已不适应当前的需要而遭到极大的破坏 ,许多古城区也面临着“推倒重建”的危险。本文在对济南古城区传统民居进行踏勘和测量的基础上 ,对所得调查材料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传统民居的价值。同时 ,对它的保护与更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庆中山镇龙塘村传统山地民居具有典型的巴蜀文化因素,同时又受到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其民居建筑与环境、文化、艺术、生态等要素相辅相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新时代改善民居环境的要求下,龙塘村传统民居又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设计才能完成对当地传统民居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
民居瑰宝福建南靖土楼的建筑美学特征一方面表现在历史价值和文化内蕴上,另一个方面表现在其传统建筑造型、功能和独特的风格上。它的美学价值体现了传统的中国建筑文化精髓和历史文化积淀,对我们研究、保护和开发土楼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土掌房是彝族的主要民居建筑,也是城子村彝族人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建筑,在城子村彝族人的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土掌房是彝族人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角度来研究土掌房的现代保护价值,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兰州,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节点旅游城市.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一体化的有序推进,兰州在打造"黄河之都"这一旅游品牌基础上,通过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兴建旅游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文章以兰州市榆中县青城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与保护为切入点,从历史文献学角度阐述了青城古镇姓氏文化、书院文化、民间艺术等的旅游价值.最后强调了青城古镇文化旅游开发应以保护地域特色文化为基础,还原古镇传统风貌,通过旅游形象传播,打破地域壁垒,试图对兰州市大旅游圈的形成起到锦上添花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许昌古城景观的整体概括,从城市景观的社会、文化、生态和经济价值出发,分别讨论了许昌古城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古城街区景观和生态景观格局整合与重构.  相似文献   

14.
羌族自古以来都以石砌技术精湛而闻名遐迩,其传统民居建筑主要为石砌碉房和碉楼。它不仅是羌族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也因为它的实用性和抗震性能使它成为羌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羌人信仰原始宗教,相信万物有灵,羌人对宗教信仰的表述在羌族传统民居建筑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深入探析了羌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宗教文化内涵,解读了羌人浓郁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守护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文化。提出了把发展羌区旅游业和羌族传统民族文化保护有效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对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将既有利于提高羌族地区的经济收入,又能促进羌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从而让羌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景观等多种层面而言,广州市逢源大街至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都具有很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此地区的保护、改造工程也借助亚运这个契机得以全面的实现.然而,在此次城市更新中,行为与制度间仍存一些矛盾冲突,导致规划目的与实施结果产生脱节的现象.通过对此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现状的调研,记录好的方法,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对历史城区更新的一系列反思,以促进城市传统历史文化片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历史街区是旅游城市的特色载体,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积淀。针对武夷山市南门历史街区展开调研,以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余庆桥为链接,从设计开发的定位、地域特色的表达、防灾景观的结合、公共设施的建设四个方面对南门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作出规划设想,试图总结出保护城市历史街区的景观改造方法,从而实现武夷山市南门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居作为传统的住宅模式,从形式到内容都充满了文化的积淀.毛南族作为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之一,其民居建筑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特殊性等地域性特征的影响,有其简易性、经济性、实用性、淳朴性的特点,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挖掘毛南族传统民居的合理因素,对于保护、传承和发展毛南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无锡大力推进吴文化、古运河文化、佛教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旅游业呈现出从传统景观旅游到文化休闲旅游的新趋势.通过分析无锡文化资源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无锡文化资源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思路,以提升无锡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彰显旅游业对城市发展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化遗产是区域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历史土壤,展现了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内涵。面对数量众多的文化遗产需要保护,只有将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生产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旅游业是使城市的文化遗产得以最大化展现的一个窗口,笔者通过对吴地核心区域非遗项目的调查统计,着力分析吴地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情况,并提出形成以吴文化为内涵、江南水乡为特色、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吴地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20.
焦溪镇是目前常州保留江南水乡风貌最好的古镇,文章通过对焦溪的古街镇格局、民居建筑形制、装饰特征等的考证,分析了古镇的文化成因,研究和探讨了古镇传统文化与景观的特色,对古镇民居及景观的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