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竞技体育精神核心内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水平运动员作为现代社会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等文化现象重要的体现者和传播者,当然应具有更高的精神文化要求,具有自己的文化品格.竞技体育精神是运动队和运动员在竞技体育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竞技文化现象,主要包含奥林匹克精神、竞技精神、民族精神、职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心念力、竞争力和战斗力是竞技体育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不仅担负传授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的任务,还要完成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塑造。“女排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象征。通过对“女排精神”内涵和外延的研究,探讨“女排精神”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将“女排精神”引入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增加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长,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意志品质,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3.
张建新 《精武》2013,(23):62-62,64
传统的体育教育缺乏对于体育精神的挖掘,忽视了对于中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和启迪,在中学的体育教育中,通过对学生们进行体育精神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对于中学生人格的形成起到了影响和熏陶的作用,为学生人格精神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的作用,并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利用体育精神对中学生进行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4.
体育精神是在体育运动基础上彰显出来的一种特有的精神传承文化现象.体育精神包括了科学精神、公平竞争精神、争先创优精神、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精神、团结合作精神、遵守规则与道德的精神、健康第一的价值观念.高校应该积极加强体育精神在校园体育文化教育的培育,努力将体育精神纳入到体育课程教育之中;将体育精神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创新校园体育文化,培育学生体育精神;完善体育教育评价体系,指导体育精神教育的实施;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强化体育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5.
宋晋勇 《体育世界》2009,(5):109-110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不仅满足于传授技术、技能、增进体质等体育教学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体育精神和崇高的体育境界。本文通过对大学精神和大学体育教学的研究,得出大学体育教学与体育精神是密切相关。并且相辅相成的结论,并努力探索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体育精神的融合之路,是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体育精神以其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在引导大学生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发展中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诠释了体育精神在精神资本中的地位,对体育精神在大学生精神资本培育中的作用做出了解读,最后阐述了高校体育精神价值回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浅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代社会的发展 ,对中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 ,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体育教学也应适应这样的教育使命。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深深感到 ,现在中学体育教学 ,特别是实施“2 1”考试以来 ,一些教师有时存在着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进行身体锻炼 ,而忽视了对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 ;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本人认为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 ,通过体育精神影响、完善学生的人格。一、体育教学中的体育…  相似文献   

8.
莫沉 《体育风尚》2023,(2):59-61
立足时代发展对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展开分析能够发现,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性落实,高职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应将强化学生主体体育素养、综合品质视为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而想要实现该目标,教师应对体育精神融合课程教学加以重视,并且要选择合适且有效的融合方式,以确保体育精神能够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体育精神内涵、德育价值融于高职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具体途径展开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李佳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3):265-267
培育高校体育精神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文化品位、创造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环境,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为青年一代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从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对高校体育精神的培育的现状进行探讨,结合体育精神培育三个层面的内容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华体育精神是对中华民族长期体育实践的升华概括与精神凝练,是有机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科学探赜中华体育精神的生成逻辑、系统诠释中华体育精神的科学内涵、深入挖掘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意蕴,不仅是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华体育精神的现实需要,更是着眼于人民之维、民族之维、人类之维的时代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