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中有许多含语素"明"的时间词,他们语义相近,以不同词性语素充当"时示"和"时基",本文分动词性、名词性、形容词性和副词介词性四方面予以修辞阐释。  相似文献   

2.
从吕叔湘先生提出"时点""时段"的概念开始,语言学界对汉语的时间词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从现代汉语的时间词研究延伸到古汉语的时间词研究。本文从研究语料的时间顺序角度出发,分为文言和白话两部分,对现代汉语时间词研究及古汉语时间词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和述评。  相似文献   

3.
惯常体概念在现代汉语里是通过词汇手段来实现的,就其表现形式来看,主要包括惯常义静态动词、光杆动作动词、惯常义时间副词、量化结构"每+时间词"及"每+次/回"、动词重叠式等形式。  相似文献   

4.
宋秋芬 《华章》2007,(11):191
现代汉语的时间观念不是在句法中通过形态变化来表达的,而是直接用时间词来表达的.在现代汉语里时间词是一个独立的词类.现代汉语名词很少独立作状语.时间词作状语有两种情况,一是作谓语状语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一是作句首状语修饰全句.  相似文献   

5.
以时间词“年、月、周、星期、天(日)、小时、分钟”为例,从词类划分、句法功能和语用文化等方面对汉、泰时间词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显示,汉语时间词词类、语义功能、句法功能、语用文化都较泰语丰富,汉语和泰语虽有一些意义相近的时问词,但在用法上却不尽相同。汉语时间词和相关表达,是泰国人学习汉语的难点,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区分汉、泰时间词的差异,使其掌握好汉语时问词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时间词,一般被当作名词的一个小类,在汉语中使用频率高,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时间词中的时间单位词具有一定的量词性,其内部成员语法功能有一定的差异,在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中常常形成遗漏或添加的偏误,这主要是由于汉英时间概念表达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造成母语负迁移和规则泛化、对外汉语教师思维定势的误导以及各种汉语教材的疏漏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早不V_1,晚不V_1,‘偏偏’+时间词+V_2”格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真 《现代语文》2010,(5):52-54
"早不V1,晚不V1,‘偏偏’+时间词+V2"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用格式。本文主要对该格式进行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的详细描写和分析,以归纳其特点,总结其规律。  相似文献   

8.
时间结构在"才A就B"超前句式中的投射表现为1.名词性时间结构的选择时间结构在"才A就B"超前句式中的投射表现为时间结构在A中的投射.充当A的时点时间词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依据习惯基准构成的时间词;二是A的时间值为零.充当A的时段时间词,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A的前半部分必须是基数词,二是后半部分是表度量和计算时间长短的单位量词.2.副词性时间结构的选择定时时间副词不能投射到该句式当中,不定时时间副词的投射具有不完全性.  相似文献   

9.
初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的时间词使用偏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初级汉语水平韩国留学生时间词的误用现象作了一些梳理,总结了一些偏误类型,包括时间词与其他词语顺序错误(时间词作状语位置不当,时间词作补语、定语位置不当,时间词排列顺序错误),时点词、时段词使用混淆,时间词与其他时态成分表时不一致.文章还分析了偏误的原因,给出了修改方法及教学上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历史材料的考察发现,计时单位"年"、"月"、"日"的构词能力在起始阶段基本是平行的,即"明月"、"来月"这样的相对时间词是曾经存在的,但后来由于自身词义以及时间词系统内部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时间词"明月"在上古汉语中昙花一现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时间词"来月"则在"五四"前后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模糊时间词对情景模型建构的影响,研究一通过模糊赋值的方法考察了汉语时间词的模糊性,研究二让被试阅读8篇记叙文并在句子之间判断事件边界。结果发现,所选定的汉语时间词具有不同的模糊度,模糊时间词具有显著的主效应并与句子过渡类型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因此,汉语时间词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模糊时间词对情景模型建构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取得"类动词后的两个名词性成分是领属构造还是双宾语构造,是学界存在分歧的问题.本文从认知的角度结合语义和语用来分析汉语领属构造的结构规律,以此说明"取得"类动词后的两个名词性成分不是典型意义上的颁属关系,而是双宾语构造.  相似文献   

13.
"人称代词+的"不仅用来解释外语物主代词的词典意义,在汉语中也是表示领属的稳定形态.通过英语物主代词的英汉交叉分析及对"人称代词+的"的语内分析,我们发现汉语应该划分物主代词.其中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具有三种变异: "人称代词+的" "人称代词+0的"和"0人称代词+0的".这一分析符合汉语语法的内部规律、代词的特征,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英双向翻译.  相似文献   

14.
时点时间词主要包括日期时间词、星期时间词、钟点时间词和一般时间词,每一类时点时间词又有具体而复杂的表现形式。清末民初新加坡华文报章的时间词的历时变化基本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先出现一种或两种表现形式,继而出现新的形式,但新形式使用频率不高,此后新旧两种形式同时使用,最后有一种表现形式成为主要形式,其他形式则使用频率减少或者基本不再出现。除了政治与经济原因外,引起清末民初新加坡华文报章时点时间词历时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语言接触过程中的语码转换与语码混用。清末民初新加坡华文报章中存在英语、汉语方言、近代汉语官话、华语和马来语等多种语码,不同语码间的转换有句内转换也有句间转换,通常先出现句内转换,然后是句内转换和句间转换同时存在,再到以句间转换为主,是一种顺畅转换和词汇趋同型转换。  相似文献   

15.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时间表达特点来看,英语中,时间词语或其他成分只能是辅助性的标记,动词才是时间表达的必要条件,不可缺少。英语动词的过去时有使用的强制性,而汉语中表达时制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动词后加语法词语,时间词语、补语等成分等都可以表达时制。“了”表示“先时”,先于参照点的时间。英语的所有动词都有过去时的形态变化,而“了”的运用得受动词的性质或句子情况的限制。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了”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16.
"大+时间词(的)"格式早已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我们在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格式中"大"为表强调的副词;格式的意义在于阐明根据普通大众的认知在时间词界定的时间范围内应该或不应该发生后续句所说的行为或出现那种现象;我们根据格式整体的语用效果将其语用功能分为"情感支持"和"行为改变"两类。  相似文献   

17.
时间结构在“才A就B”超前句式中的投射表现为:1.名词性时间结构的选择:时间结构在“才A就B”超前句式中的投射表现为时间结构在A中的投射。充当A的时点时间词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依据习惯基准构成的时间词;二是A的时间值为零。充当A的时段时间词,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A的前半部分必须是基数词,二是后半部分是表度量和计算时间长短的单位量词。2.副词性时间结构的选择:定时时间副词不能投射到该句式当中,不定时时间副词的投射具有不完全性。  相似文献   

18.
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你+N"和"你们+N"两个结构内部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具有重要的对比研究价值。文章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汉语的"你+N"结构进行详细描写分析,并将其与"你们+N"结构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了"你+N"结构和"你们+N"结构的转换条件主要受到"N"的选择、受话者的数量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的"的隐现也会造成不同语用效果等结论。本研究对深入了解"人称代词+N"这个上层结构以及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中,数词、量词和形容词共同修饰名词有两种结构,"数+量+形+名'和.数+形+量+名","数+量+形+名"结构使用比较普遍.本文着重分析了"数+形+量+名"结构对形容词的限制,并从语法修辞两个角度描写这两个结构的不同,再用标记理论来解释造成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上古汉语的"V+OT+于+OR"句式是与格句式;现代汉语双宾句式和与格句式共存的格局是上古汉语特征的继承.自先秦时期,汉语双及物句式由次要宾语型双宾句式和间接宾语型与格句式构成的混合型发展为由混合型双宾句式和闻接宾语型与格句式构成的新的混合型;"V1V2+OROT"和"V1+OT+V2+OR"两句式并无发生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