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区域产业发展是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第一动力和专业设置的逻辑基础。专业设置契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是地方高职院校增强其适应性、提升其贡献度和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地方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发展匹配度的分析,探寻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契合性的特点,提出增强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适应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苏州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初步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专业门类不全、专业设置趋同、与产业发展紧密程度不高等问题.根据对苏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和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要与苏州市的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苏州高职院校需要重点设置一批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特点的专业,主动建立专业设置的预测系统,注重优化专业结构和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分析可知,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第一产业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基本适应,第二产业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适应性较低,第三产业专业设置超出其发展。为此,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产业专业设置体系,建设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第二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群,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专业设置保障机制,以加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专业设置适应区域经济需求是实现供需对接的关键环节。在高职专业设置实证研究中,民族地区高职专业设置研究较少。因此,以云南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云南民族地区高职重点专业设置数量上基本符合区域重点发展产业需求,但是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匹配度不高;专业质量方面存在着区域特色专业有待强化、专业建设水平不高导致办学效益低等问题。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策略,以期实现云南民族地区高职专业数量、结构、质量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经济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规划专业布局,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依托优化专业结构,是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依据.通过分析杭州区域经济特点及产业转型升级情况,对在杭17所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进行剖析,认为杭州市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基本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但同时也存在专业设置同质化、长线专业比例过高、服务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的专业尚显薄弱等问题,对影响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有关因素及提高专业设置需求适应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作为区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其专业设置是否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匹配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测算宁波市2002-2021年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系数,结合宁波市2021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结构与规模、专业设置的集中度与聚集度以及对应重点产业的专业结构与规模情况,分析2021年宁波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宁波市重点产业发展的适配性及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提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共建“产学研创联盟”机构及运行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开发建设重点和新兴专业;紧密对接现代服务业,提升继续教育育人成效;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对湖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湖北产业结构的对比分析显示:第一产业相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适应性较差,第二、三产业相关专业基本适应产业需求,但部分专业设置重复率较高。高职院校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增设涉农专业和扩大招生规模,增设对接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控制布点过多、重复率高的第三产业相关专业,不断提高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结构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依据。研究表明,浙江高职教育专业覆盖面较广,但总体重复率较高,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性不强。而就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现实关联度来看,存在着招生结构与产业结构在规模上偏离,专业布点数与产业结构不协调,以及专业设置与区域支柱产业的关联度较低等诸问题。合理的专业设置是伴随产业布局调整的动态性架构,着眼于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架构与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匹配的专业。  相似文献   

9.
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结构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依据.研究表明,浙江高职教育专业覆盖面较广,但总体重复率较高,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性不强.而就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现实关联度来看,存在着招生结构与产业结构在规模上偏离,专业布点数与产业结构不协调,以及专业设置与区域支柱产业的关联度较低等诸问题.合理的专业设置是伴随产业布局调整的动态性架构,着眼于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架构与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高度匹配的专业.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能否满足产业结构发展需求是专业设置的根本依据。从分析广东省76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发现存在专业设置重复率高、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差、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成弱性相关等问题,要统筹规划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提高行业企业参与专业设置的积极性、强化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关联性,主动适应产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赵林林  尹玉珍 《考试周刊》2014,(66):151-152
本文通过对目前淮安市产业经济结构和淮安市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淮安产业结构适应性不够,专业设置重复,滞后于产业发展等问题的,提出产业转型背景下的淮安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邓光  杨晓燕 《职教通讯》2012,(31):19-22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增强专业特色即"适应性"与"特色性",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两个基本维度。基于适应性与特色性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内涵与特征、动机与取向,揭示了以专业设置与专业结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环境资源与专业管理为要素的专业建设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对陕西省31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明确了陕西省高职院校以财经、电子信息、制造和文化教育类为主的专业结构,发现了陕西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较差、专业重复度高的问题,提出要改造传统农科专业,适当发展与区域产业调整相适应的资源开发与测绘类、能源、化工等专业,以此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刘向杰 《教育与职业》2021,996(20):42-47
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院校专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数据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从分析经济产业结构如何推动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逻辑入手,利用大数据分析产业变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构建专业调整的框架体系,建立产业结构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专业理论体系变革协调发展的机制,以增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协同性,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常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呼唤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专业"群"式发展。园区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整体适应,但也存在专业设置和调整缺乏科学论证,专业方向偏多甚至有些混乱,专业布局与地方产业布局匹配度不够,专业发展不平衡,专业群建设管理协调机制不畅等问题。建立政府宏观层面、园区中观层面和院校微观层面的"三级"专业群与产业群"双向协调机制"是保障产业结构调整与专业群结构优化同步的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十二五"期间湖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提出了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应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的统筹规划职能、建立信息交互平台、建立专业设置评估与预警机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等专业设置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前,湖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不强、专业布局与湖北重点发展产业的契合度不够、专业同构性明显等问题。通过分析湖北省产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形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就业现状、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及存在问题等,从政府、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等不同角度,提出湖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有效策略,以期促进高职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宁夏10所高职院校面向社会发布的2014年招生计划为依据,对院校专业布局、专业结构及其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等进行深入剖析,指出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更好地服务宁夏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出了专业设置、专业结构优化的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19.
傅琼 《职教通讯》2012,(6):71-75
以宁波为例,对区域范围内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实际调查与数据统计,提出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程度有待提高;服务第二产业的专业在结构和规模上与区域第二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有待增强;服务第三产业的专业要更好发展,以满足区域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策要求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招生考试》招生计划专刊(下册)为依据,调查统计江苏省高职院校近几年专业结构现状,结合江苏省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劳动力结构分析它们的适应情况,提出几点思考,如提高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更新专业设置理念、专业设置要经过充分论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