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文章针对大学与中小学“松散合作”培养教师遇到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规范运作”的政策建议。一是改革管理体制、明确运作规则;二是国家增设教师教育专业指导教师资格;三是建立教育实习学校资质审核制度;四是改革大学和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制度;五是国家要加大教师教育的经费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双证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证制”的实质在于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实行“双证制”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双证制”教学模式。以制订满足“双证制”要求的教学计划为手段,建立完善的“双证制”管理体制,开展与专业技能相对应的工种鉴定,并实行“双证”奖励制度,取得了实效。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谷城县实验小学从高档宾馆的星级 标准上受到启发,将星级的现代化、高标准含义与创一流学校相衔接,推出“岗位星级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以政治表现、工作态度、常规教学、常规管理、教研活动、教育教学成果、辅导成果7个方面为“星级”校内教师岗位职称的考核内容,并以教师道德、教学质量、校纪国法作为否决条件。各星级的具体标准由教师、教研组、教导处、校长办公室、党支部办公室共同讨论制定,由专门职级评审组负责考核,考核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数制,按得分高低确定职称星级标准。校内职称设五个级别,即:不合格教师、成熟教师、一级明星教师、二级明星教师、三级明星教师。授予“一星”、“二星”、“三星”职称级别的教师,除给予通报表彰等鼓励外,学校每月奖  相似文献   

4.
1997年,延安市率先在陕西省进行了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试验,即在延安中学进行教育“四制”(校长聘任制、教师聘用制、结构工资制、岗位目标责任制)改革试验。随后,该市下辖的各区县也陆续进行了这样的试验。从2001年起,此项教育“四制”改革试验在延安市所属的13个区县全部强制推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制度创新的呼声中,较前卫的教育管理者们为了“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对学校教师的管理也引进了“末位淘汰”制。大凡“新举措出炉,总不乏喝彩之声,“末位淘汰”制也如此为此,不少学校管理者跃跃欲试,准备“跟进”,但对其可行性及其效果的考量,却鲜有人探究。瞎折腾从来都不是无偿的,而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甚至要大伤元气的。对教师采用“末位淘汰”制是否违背《劳动法》和教师聘任条例,法学工作者自有说法,在此只想从学校管理学角度阐述一些看法。学校组织属于规范的公益性组织,与企业具有质的区别,前者最终目的是培养符合一定规格…  相似文献   

6.
我国教师教育存在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相分离的格局,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发展。为实现中小学教师培养与培训有效的整合,需要强化政府在教师培养与培训整合中的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采取高校内部实施面向终身教育的管理模式,推行“三位一体”的师资培养培训模式,积极吸收中小学优秀教师来优化教师培养和培训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杨家小学本期开展了“创星级中队”活动,每月评选三至五个星级中队,由学校颁发“星级中队”奖牌。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校风校貌有了明显好转。杨家小学开展“创星级中队  相似文献   

8.
一、实情1997年,延安市率先在陕西省进行了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试验,即在延安中学进行教育“四制”(校长聘任制、教师聘用制、结构工资制、岗位目标责任制)改革试验。随后,该市下辖的各区县也陆续进行了这样的试验。从2001年起,此项教育“四制”改革试验在延安市所属的13个区县全部强制推行。作为陕北革命老区,延安市的教育“四制”改革确实是一个大胆的试验,也是对旧有的计划经济痕迹十分明显的僵硬的教育管理体制的一次大突破。教育“四制”改革试验的目的很简单,其初衷就是为了从体制上打破“铁饭碗”,为延安市的教育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相似文献   

9.
中职学校采用“双证书”制后,往往其培养方案中并没有体现“双证书”制的特征,不能有效地将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真正植入课程体系之中。建立“双证书”制理论与实践合一的完备课程体系是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本文以数控专业为例,在中职教育人才定位为技能型“蓝领”工人的前提下,指出构建“双证书”制课程体系的思路并例举了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双证书”制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双语教学”为培养高素质检验医学人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通过对河北北方学院检验医学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培养合格双语教师、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加快教材建设等改进检验医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从"知识型"教师到"生命型"教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韩愈把教师的职责定为“传道、授业、解惑”。古代社会,教育主要是伦理道德教育。“文以载道”,当时的知识主要是伦理道德知识,而非科学技术知识。这样“,传道”其实也是通过“授业”来进行的,教师的“授业”本身就是传道。所谓的“解惑”,也就是解决“传道”和“授业”中学生的疑惑,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道”,掌握“业”。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三件事,最终就统一为一件事:“授业”。“授业”乃以知识为对象,以掌握知识为教育的目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己任。在“授业”中完成“传道”的任务。这是一种典型的…  相似文献   

12.
本期问题:究竟该让孩子敬畏.还是该让孩子喜欢? 我是一名新教师,刚刚走上幼儿教师工作岗位才一年多时间.或许是因为那种初为人师的兴奋与激动还没有彻底消退,面对着班上的孩子,我毫不保留也从不掩饰对他们的热情、喜爱与关心.  相似文献   

13.
按照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高职院校引进的实践型教师,要完成向双师型教师的过渡,就应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和完善,真正成为合格的“双师型”高职教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四有"好教师标准的提出为高校青年教师明确了未来努力奋斗的方向。文章结合平时学习、生活、工作的经历,阐述了对"四有"好教师的理解,并就高校青年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四有"好教师进行了简单探讨,以及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克勤克俭,为培育出优秀的人才贡献自己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欧洲教育》2013,45(2-3):192-199
The Committee on Gener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 has organized a number of conferences on teacher in-service training in the past few years. One of these was the meeting held at Frascati in December 1969, which is the topic of the following article. The author, Clotilde Pontecorvo, gives a critical account of the conference and intersperses references to national developments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data gathered in preparation for the conference. Understandably, the Italian situation is given particular (and critical) attention.  相似文献   

16.
且说初任教师入职辅导中的"师徒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任教师入职辅导中的师徒制,在实践中往往有效,也可能存在问题,而迄今对空虚问题很少进行理性分析。因此以一般职业训练中学徒制演变的曲折过程为参照,着眼于当代对教师职前教育的审视。并在文中论述学校中师徒制发生的缘由和实行师徒制的限度。  相似文献   

17.
"教师成为研究者"备受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有其独特的思想渊源及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8.
论"教师即研究者"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教师的研究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自我观察与反思,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为目的的研究,它是置身于教育教学之中的研究、改进教育教学的研究。"教师即研究者"有三方面的內涵:反思是其起点,问题的求证是其本质,教育意义的实现是其旨趣所在。  相似文献   

19.
现象学-解释学认为教师理解者角色是一种敞开的状态。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所理解、创生的角色是最根本的教师角色。教师理解者角色可以具体表现为学生的父母、朋友、教育研究者等一切可能的角色。尽管对教师角色的理解在不断丰富变化中,但始终应以实践理性关照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20.
史征 《培训与研究》2004,21(2):63-65
中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严重缺乏。许多高职院校都制定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计划,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专业理论、实践能力全方位的培训与锻炼,期望能尽快建立起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但有时却发现培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必要对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培训计划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