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淑芳 《新闻爱好者》2011,(20):124-125
现代广告常常创造鲜明生动的广告形象以提高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电视广告塑造的形象中,既有基于性别刻板印象的传统广告形象,也有突破刻板印象的新型性别形象。随着社会发展和两性关系的变化,电视广告的性别形象呈现将越来越多样化,对此现象的关注应注意广告的营销本质以及性别尊重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广告中的性别表现上,针对两性的刻板定型十分普遍,其不仅仅体现在针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当中,同样,对男性形象的塑造也存在着刻板定型的误区,而这种对两性的刻板印象的表现与强化,不利于两性多元化的发展。本文将通过对两性在广告中形象的考察,探究在广告中性别刻板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视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掩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因而从对电视广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女性身上,可以一定程度的窥探电视媒体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立场,解读女性作为独特社会文化群体是如何传达时代的声音的。 当前,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电视广告中已经出现独立、自信、美丽的现代职业女性形象。但由于受到性别心理差异和社会传统心理的影响,女性形象的“物化”倾向和“性别歧视”倾向仍然严重存在,强烈的性别角色差异形成了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 本文从传播学、社会性别学以及女性意识形态等相关理论支撑下的广告女性形象分析入手,试图解析当前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形成的类别、原因以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并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未来变化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对社交媒体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进行分析:社会性别在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下,在影视剧、广告、文学作品中被建构,性别刻板印象在社交媒体中通过网络语言和图像被强化,虽然社交媒体用户自身也试图通过相同渠道、男女之间性别气质的交换与聚合来消解性别刻板印象,但标签化、污名化的问题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已占"半边天"的学术期刊女性编辑,依然未能挣脱性别刻板印象的窠臼.性别刻板印象中的学术期刊女性编辑形象表现为:惯常定势的按部就班者、敏感脆弱的自信缺乏者和自我发展遭遇瓶颈的职业倦怠者.在探析其成因后,提出重塑女性编辑形象的路径:普及社会性别观念,真正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女性编辑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做到自我认可和自我平衡;挖掘女性编辑气质特征,发挥独特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6.
部分儿童图书中存在的女性刻板印象与女性性感化现象侵害了儿童性别平等权.与已经受到关注并积极纠正的儿童图书中女性刻板印象问题不同,儿童图书中的女性性感化问题在全球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女性性感化造成女性的外部和内部物化,造成儿童的生理及心理损害以及性别歧视和偏见.在倡导政府加强儿童图书出版管理的同时,全社会、家长和学校应对儿童阅读进行引导,以抵制女性刻板印象和“性感文化”对儿童的侵蚀,培养儿童的性别平等意识和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刻板印象在电视广告中的负面作用,为广告创作和表现寻找突围对策,探究适应时代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广告传播形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简力 《新闻传播》2010,(8):91-91,96
本文认为.造成广告传播中女性形象刻板印象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性别等级秩序中霸权式男性特质占据主导:传媒领域中女性工作者人数和地位相对局限;媒介组织和社会制度层面上男性依然占据主导。这种模式化的展现会隐性强化男权制社会规范,误导受众对女性之美的解读,并导致女性的消费主义。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在于实现由广告即销售到以人为本广告观念的转变,并提高公众特别是妇女和儿童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和符号分析的方法,对"感动中国"创办以来的人物媒介形象展开了性别分析。结果发现,虽然女性的刻板印象被部分消解,但传统的性别意象仍然存在,且女性群体内部出现了年龄和职业的区隔。主流媒介中性别话语的叙述方式,表明传统的性别文化规范以面纱的形式隐蔽的存在,限制了两性平等发展的机会和自由。建构真正平等的性别话语,还有赖主流媒介引导、扩大对个体差异而非性别差异的认识和尊重。  相似文献   

10.
最近收视率较高的电视相亲节目,越来越注重女性的主体地位,但是男权中心的文化现象并没有让位,女性的刻板形象仍然存在。本文将以江苏卫视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作为案例,通过对该节目文本的内容分析,探讨其如何通过媒介符号传达女性性别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1.
犯罪女性作为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新闻报道中呈现的形象被高度类型化,媒体倾向于将其塑造成"受难者"、"牺牲者"以及"不良行为者"等形象,从而制造出关于该类群体的刻板印象。而在报道的语词使用方面,则力图突出犯罪女性"柔弱"的特质,并将其违反传统角色的行为进一步夸大渲染,凸显出其与理想女性角色的距离感,通过污名化、色情化和贬损化的描写,对女性的社会角色进行框定,体现出了媒体报道鲜明的性别偏向和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21,(9):34-43
近几年女性游戏玩家的发展壮大与关于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形成了鲜明反差。性别偏见限制了女性在游戏文化中的能见度,但也激发女性玩家采取包括性别转换在内的手段来建构性别身份展演策略。由于网络空间的匿名性,电子游戏玩家出于不同动机,通过虚拟化身来建构与真实性别身份不同的虚拟性别成为一种常见现象。通过对游戏玩家的深度访谈,本研究发现,男女玩家的这种性别转换行为表现出不同的动机,而性别转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性别刻板印象和文化秩序,为游戏玩家,尤其是女性玩家回避或消解主流性别秩序的束缚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但这种潜力始终是有限的,既有的性别秩序和刻板印象依然主导着游戏文化空间,塑造着游戏玩家的性别认知和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13.
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如今,媒介的日益多元化和强大力量使受众在媒介筛选加工后的拟态环境中接收和了解信息。其中,电视广告是最具渲染性,且与经济利益联系最为紧密的媒体内容。一则成功广告的评价标准,不仅在于受众接受广告宣传的商品信息,对商品形成了认知和好感,更在于对广告所宣传的商品做出购买行为。然而,电视广告要在短短十几秒的时间限定内,完整地实现这三个层次上的效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7,(1)
大众传媒虽然是传播和导向的有效手段,却经常有一些刻板印象和偏见在其中,例如性别歧视。央视春节晚会语言类节目是电视传媒中最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特别表演。有趣的是,央视的特殊地位和贴近群众的表演都没有使其脱离社会性别意识的泥沼。本文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总共三十一届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语言类节目进行研究。上述的研究结果在历史维度的刻板印象、时间维度的阶段划分、空间维度的情节取向以及逻辑维度的追根溯源中反映出传统社会性别的刻板印象依旧根深蒂固。更重要的是,春节晚会中所体现的社会性别偏见竟然呈增加趋势。新的性别制度应该建立在新的话语之上,结构上的性别平等意识还需得到重视和提高。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有巨大影响力的信息传播手段,电视广告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社会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女性形象作为最常见的性别符号,被广泛运用于电视广告中,在关注广告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模式化与类型化时,不能忽视其背后的符号意义.因此,有必要在梳理电视媒介特点和电视广告发展的基础之上,结合符号学的分类运用,从类像符号、索引符号和象征符号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剖析女性形象与电视广告成功联姻的原因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广告中,受"性别二元结构"影响,男性话语对女性形象的"他者化"建构现象普遍存在。当代文化环境开放,女性自主意识提高,微电影作为新媒体时代广告营销新阵地,其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颠覆传统广告女性刻板印象的"反他者化"特质:女性形貌特征逐渐多元化;女性的社会价值认同得到深化;自主女性意识成为广告符号表达的主流。当代微电影中独立女性形象普遍存在,女性话语权力逐步崛起。  相似文献   

17.
李娜 《青年记者》2016,(35):8-9
生产商在不同历史时期登载的广告,折射了不同时期人们对于性别、种族、阶级的印象,并且在传播中使这些刻板印象得以固化.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流行,明显的性别歧视信息已经很少出现在电视广告中.但这是否说明传播领域中对社会性别形象的认知发生了改观呢?笔者以早餐品牌Cheerios(中文名称:脆谷乐)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年代所投放的电视广告进行多模态语篇分析.所谓多模态语篇,是指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音响、图像、图表等符号话语,或者说由一种以上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①使用多模态语篇分析的方法,可以观察语篇中的各种模态(语言和非语言)如何建立各自的语法(文本语法和视觉语法)体现话语意义,各模态如何协作呈现各种显性和隐性信息,共同创造完整语篇.②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解读广告的语言模态、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所体现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总是以类型化的眼光看待女性角色和女性形象。当今大众传媒重点建构的女性形象可归纳为贤妻良母、女强人和受难者等三种社会类型。构成社会性别的文化标识对个体的生活和社会机制的运作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对生活在多媒体的社会语境中的现代人而言,媒介所塑造的性别刻板形象、所反映的性别陈规和性别歧视都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网易网站携手多家媒体举办的最受欢迎女性电视广告获奖作品的分析,指出其塑造的女性形象破除了传媒长期以来存在的性别误导、超越了男女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式,折射出媒介性别观念的嬗变.本文还就广电传媒应如何塑造现代女性形象.突破社会性别"刻板成见".实现当代女性职业多样化、形象立体化、定位丰富化的形象塑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女性时尚杂志广告通过性别的呈现方式,构建着我们关于性别的认知.虽然女性时尚杂志及广告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呈现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形象,但仍然摆脱不了传统性别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女性依然没有彻底摆脱男性的附属物的身份.本文在总结目前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常见的女性形象的基础上,批判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定位刻板化、地位模糊化、形象商品化,希望在消费“她时代”的背景下,女性时尚杂志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能更丰富、更自主、更鲜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