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新闻是一种信息,这一点在学界已是共识。信息概念的引入,无疑给新闻学本体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借鉴现代信息科学对信息概念的理解及其理解方法,尝试对新闻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作一新的解说,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所有形式的信息传播都可以当作叙事来理解."曲艺式新闻"是对传统新闻叙事方式的一种颠覆.本文探讨的是当前"曲艺式新闻"在叙事上的建构及其错位.  相似文献   

3.
电视隐性采访及其意义   1.对电视隐性采访的理解.   电视隐性采访也被称为秘密采访、暗访、“偷拍偷录“.它作为一个新闻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和公认的界定,这里我们姑且参考中国记协在最近召开的第二届“新闻与法“研讨会上提出的概念:指电视新闻记者以完全或者部分不公开身份、不公开采访工具或设备、不公开采访意图的方法进行新闻采集的一种方式.   ……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概念及其建立 刘建明主编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对新闻发言人的定义是:"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此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位一般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负责人.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①这说明新闻发言人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直接结果,其根本目的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使政府的活动更加易于被普通民众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5.
电视隐性采访及其意义 1.对电视隐性采访的理解. 电视隐性采访也被称为秘密采访、暗访、"偷拍偷录".它作为一个新闻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和公认的界定,这里我们姑且参考中国记协在最近召开的第二届"新闻与法"研讨会上提出的概念:指电视新闻记者以完全或者部分不公开身份、不公开采访工具或设备、不公开采访意图的方法进行新闻采集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马克思曾用信息势能来揭示新闻传播的规律.信息势能也可以解释我们当代社会上谣言的传播机制.本文对马克思信息势能的概念及其运作逻辑等进行再梳理,并将其置于现代的维度上进行分析,力求对风险时代的信息疫情等谣言恐慌治理具有启发性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可以探索"新...  相似文献   

7.
"现场还原"是新闻采写中经常用到的手法,为的是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帮助读者获知已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各层次信息.在新闻学传授中引入"现场还原"手法,则是指通过还原新闻现场,让学生参与到新闻制作过程中,或指导学生还原并解析已发生过的新闻采写过程,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业务技能,加深对新闻学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它可归类于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闻接受主体在否定前理解的过程中收受新闻,对新闻信息进行重构、认定与评价,并影响接受主体,使之产生排斥式旁观或者游戏式认同行为.所以说前理解是一柄双刃剑:它可以促使接受主体更好的理解新闻,也可能导致新闻收受过程中的固定成见、刻板印象,成为大量炒作、复制、传播假新闻的根源.接受主体只有不局限于固定不变的前理解,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更好的运用前理解,适应变化莫测的信息世界.  相似文献   

9.
靖鸣 《当代传播》2004,(6):89-90
新闻意识包括新闻思维、对新闻和新闻价值的认识、新闻敏感等等,是一个范畴很宽的概念。就新闻采访与写作层面而言,新闻意识主要包括对新闻概念、新闻价值、宣传价值以及记者思维与新闻敏感、受众意识等的科学理解与认识,还包括新闻采集和表现环节体现出来的符合新闻运作规律和要求的一些理念等等。笔者这里仅就新闻意识及其对新闻采写的重要影响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0.
若文 《今传媒》2007,(3):16-17
在新闻信息中,除了新闻事实信息之外,还存在着新闻情感信息.面对新闻情感信息,"新闻"概念应该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促使我写本文的动机之一就是想提出"非新闻媒介"这个概念.据我所知,以往的中外传播学著作中并没有这个概念,而只有"新闻媒介"概念,但是此概念并不能涵盖传播学研究的所有媒介."新闻媒介"指的是那些具有传播新闻信息功能的媒介,主要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这几种媒介不仅具备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也具备传播非新闻信息的功能,除传播新闻以外,还用大量版面、时间、频道等传播与新闻无关的信息,如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教育体育、医疗保健、娱乐消遣等.这些信息都可称为"非新闻信息".那么,具有传播非新闻信息功能的媒介,就可以称为"非新闻媒介".  相似文献   

12.
刘波 《新闻知识》2007,1(12):83-85
隐性采访作为一个新闻概念有着多重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对新闻界来说,隐性采访是一种专业采访手法;对受众而言,隐性采访是一种可以获取客观真实信息的途径和有价值新闻的通道;而在法律界人士心目中,关于隐性采访的法律界定尚  相似文献   

13.
谢礼 《新闻前哨》2007,(6):31-31
我们常说要强化新闻的接近性,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跳出单一的新闻概念来理解受众对新闻的这种内在要求,从哲学角度来解析,其实质就是提高并彰显新闻的近因效应。所谓近因效应,是一种社会知觉效应。指在社会交流中,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往获得的信息对于整个印象和态度会产生较强作用的现象。新闻的近因效应越明显,越是接近受众,就越能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新闻的价值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生活中都同样离不开听力,听力是维系日常生活和交流的重要桥梁.听力包括对语言类信息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其内部包含的倾听和理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活动.本文通过对图示理论概念的分析和探讨,着重总结分析和归纳了新闻英语听力理解中图式理论的运用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新闻的特点及其对新闻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网络新闻的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网络新闻是新闻与互联网这一世界最新的信息传播手段相结合的产物。所谓网络新闻传播方式,即是通过因特网向各电脑终端传播新闻信息,对新近发生的事件作全方位的报道。网络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者必须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和未来发展的角度,对这一新闻细节诚恳地分析,帮助读者拓展思路,理解信息.  相似文献   

17.
新闻是一种再现的文本,是意义的生产者,其对报道对象的形象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先从前人对“他者”的研究入手,然后把“他者”概念引入新闻报道领域,试图以一种宏观的视野,从新闻刻板印象、媒介框架、意义建构与解读、符号分析、新闻生产等几个角度切入,分析日常新闻报道过程中形象再现的他者化倾向产生的机制和表现,及其背后的权力关系,从而理解新闻报道的他者神话.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在新闻传媒的研究中引入参与观察法,以便使我们的研究不仅获得面上的信息,同时也能深入到新闻传媒的日常操作中,对研究对象做"深描",在此基础上理解新闻传媒及其从业人员的实际处境、理念、心理状态、价值观念和对自身工作的意义评价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目前,新闻主要被负面和冲突的框架主导.本访谈围绕国外主流媒体兴起的建设性新闻进行理论的探讨.文章厘清了学术界和业界对方案新闻、好新闻、幸福新闻、恢复性新闻等概念的误读与理解偏差,首次提出建设性新闻概念.对建设性新闻的积极心理策略的运用、传媒实践、研究现状、学科建设、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剖析,并指出建设性新闻将为新闻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20.
试论新闻与信息的关系张敬安新闻和信息两个概念都是人们长久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它们各自的定义都很多,这就为探讨两者的关系带来了难度,对其中一个概念的外延作过宽或过窄的理解,都会给两者关系的认识带来变化。迄今为上,对两者关系有四种观点:即同一关系、交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