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一堂小学二年级语文课上,教师问:“下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学生纷纷举手。一学生读完后,教师说:“很好,大家鼓励他一下!”小朋友训练有素地机械地拍拍手,齐声喊道:“棒!棒!你真棒!”一节课下来,这样的“掌声”、“喊声”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2.
现象一:评价——雾里看花案例:讲台上放着一只魔箱,教师像魔术师一样,一会儿拿出小红花,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的小朋友。一会儿教师又从魔箱里拿出几片枫叶贴在黑板上,鼓励那些读书棒的学生。教师请小朋友读课文后,总是说:“你真棒!”“我们来鼓励一下!”孩子们机械地拍拍手,齐声喊到:“棒!棒!你真棒!”一节课下来,这样的“掌声”“喊声”不绝于耳。如果哪个学生读得让教师稍不满意,便说:“哪个同学比他读得更好一点!”当然,教师也没有忘记组织学生互评,但小朋友只会说“有感情!”或“没有感情!”教师也只是随声应和。透视:实施新课改以来,老师们都能注意积极评价学生,但有的评价却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上述案例中激励性的奖品过多,鼓励性语言过于单调。这样很容易使教育走向另一个误区,这种发展性评价变成了一种物质诱惑,学生注重的只是教师的奖品,而不是关注学习的内容。语文课堂表面上虽热热闹闹,但392006年11月号只是一种“泡沫”而已。奖品过多过滥,学生也变得无所谓、不稀罕。案例中,教师的评价语言除了“真好!”“你真棒“!”真了不起!”,似乎就再也没有别的语言了。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再加上小朋友整齐划一的动作、口号,显得机械单调,小朋友对同伴的...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外校教师执教的品德与生活课“生活中的困难”。在课上,有一句话反复响起:“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教师一直在重复这一句话,这似乎是他心中的“标准”答案。教师问道:“遇到困难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体会?”学生都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老师也不忘满意地表扬学生一句:“你说得很好!”我在思索,学生在这样的课上究竟能收获多少?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可能仅仅是教师常挂在嘴边的那几个“高尚”口号似的词语。当我们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真能做到这些吗?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有克服困难的决心?  相似文献   

4.
表扬与批评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所以很多教师不管学生说得对不对,一味表扬鼓励,而且整齐划一。“棒,棒,棒!你真棒!”成了实验区最流行的课堂评价语言。教师在课堂坚持正面引导,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这是对的。但是这种表扬泛滥了就不是好事了。我曾经对一堂小学语文课作过统计,老师在这堂课上表扬了学生二十几次,全班学生一起说的“棒,棒,棒,你真棒!”就重复了十多次。学生回答一次,就在他的脸上贴一个笑脸或者其他的卡片,课还没上完,学生都已经变成大花脸了。当这种廉价的表扬成为一种模式,成为一种摆设之后,对学生到底还有多少帮助呢?这…  相似文献   

5.
情境描述课堂上,某教师提问,一个学生回答错了,某教师说:“你错了!”紧接着又去喊另外的学生,其中有一位学生回答对了,某教师说:“你真聪明!大家一起表扬他!”然后就“鼓动”全班学生(包括刚刚回答错了的几位学生)对着那位回答对了的学生,边拍掌边竖起大拇指喊:“棒、棒、你真捧……”这样的表扬一节课出现了十几次。分析与反思一、评价≠过分地表扬表扬作为一种激励手段是课堂教学评价必需的,但应有一个“度”。以上做法我认为有两点不妥:(1)表扬应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师鼓动全班学生来对那位答对了的学生进行表扬,对答错了的学生不加指…  相似文献   

6.
第四章:诡计和谎言圣诞老人抓住了我的耳朵:“你在我的礼物堆里干什么?”他说话像打雷,“你穿的这身衣服又是怎么回事?”我的脸都皱在一起了。哎呀,我得想个好理由才行。还好,我说谎和偷盗一样在行。我小声地说道:“对不起,我只是想和您……说说话!”圣诞老人松开了我的耳朵,“和我说说话?这个时候可不行!你看到了,我很忙。如果你想要和我说话,你可以像别人一样给我写信啊!”快,再编个谎言。我马上开始即兴表演:“给您写信?但……但不幸的是,我不识字,更不会写字!”圣诞老人皱起了眉头,他看上去似乎开始同情我了。他叹了口气:“我很想帮你,…  相似文献   

7.
某哲人曾说,一个不会使用大拇指的民族是个悲哀的民族。我认为,一个不会使用大拇指的爷爷不是一个好爷爷。我要当个好爷爷,所以,我要对孙儿鑫博使用大拇指,说一声:“鑫博,你真棒!”你一餐能“消灭”一碗米饭或是10个水饺。你真棒!你能自己脱外套、脱裤子、脱鞋子,上床睡觉时也不用大人哄着。你真棒!你能用积木搭成高楼、汽车、小房子甚至宇宙飞船的模型。好丰富的想象力啊。你真棒!你和我唱《蜗牛与黄鹂鸟》时,不仅听出我跑调儿了,还及时给予了纠正。你真棒!你下坡时不慎摔了一跤,膝盖出血了,你居然用小手一拍胸脯“:我是超人,不怕!”你真棒…  相似文献   

8.
置身于课堂,听到的最多的评价便是教师 的“你真棒!好极了!”即使学生做对了一道很 简单的计算题,教师也不失时机地夸奖“你真 棒!”这样泛泛的称赞和过多过滥的表扬是否也 会让学生感到教师赞扬的贬值呢?要看到的是: 有的学生因为自己已经被老师称为“棒极了”, 所以课堂上就左顾右盼,不再认真聆听了。  相似文献   

9.
上课铃声响了,一堂关于《万以内加减法不连续进位笔算加法》的教研课拉开了它的序幕。教师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作了精心准备,买了一大堆铅笔放在讲桌上,上课时先复习1000以内不进位加、减法,教师出示了口算卡片,学生以“开火车”形式进行口算,学生每答对一道题,教师表示“真聪明”、“真能干”,或者全班学生同声表扬“你棒!  相似文献   

10.
卡特的谎言     
莉莲·卡特是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母亲。一天,一个记者来到她的家中对她说:“您的儿子到全国各地去演讲,并告诉人们如果他曾经对他们撒过谎,就不要选他。您能不能诚实地告诉我,您的儿子从来没有撒过谎吗?因为再没有人比你更了解您的儿子了。”莉莲·卡特说:“可能也撒过一些无恶意的谎吧。”“那么无恶意的谎言和其他的谎言又有什么区别呢?”记者接着问,“您能不能下个定义?”“我不知道能不能下这个定义,”卡特的母亲说,“但我可以给你举个例子。你还记得几分钟以前你进来的时候,我对你说,你看起来多精神,我是多么高兴见到你吗?无恶意的…  相似文献   

11.
禹妮 《湖北教育》2007,(5):9-11
记得在一次关于内地、香港两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的座谈会上,有位来自香港的校长曾谈起她的疑惑:她在内地不同城市听了好几节语文课,感到这些课有着惊人的相似。特别是学生回答问题或读书后,很多教师都用同一个词夸奖——“你真棒!”而她最不解的是,有的学生读得并不好,回答问题也不全面,教师仍然用“棒”或“好”加  相似文献   

12.
留言册     
我多么想对爸爸说:“爸爸,如果你能改掉赌博这个坏毛病,你一定是位更棒的爸爸。” ——沈熠杰 我想对妈妈说:“您辛苦了,女儿永远爱你!祝您新年快乐!” ——沈梅悦  相似文献   

13.
魔法一天     
“去去去,快去把我买的试卷做完!”妈妈对我吼道。“唉,又是做题!”我小声地嘟囔着,回到了书桌前。晚上,我做着那没完没了的试卷,不由得祈祷上帝:“仁慈的主呀,求您让我快点把作业做完吧!”刚说完,一个长着翅膀的天使出现在我的面前,她说:“你的遭遇上帝已知道了,他叫我把这根魔法棒送给你。它能让你随心所欲,但12小时之后法力就会消失,一切都会恢复原样。”说完,她就留下魔棒消失了。我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天使的声音从空中传来:“把握时间,快用魔法棒吧!”  相似文献   

14.
一次上公开课,我执教的是《音乐家聂耳》一课。揭示课题后,我安排了一项“查字典训练”:要求全班学生查“乐”字的读音。大约十秒钟,一个学生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我心里可高兴啦,暗自庆幸:“这孩子速度可真快啊!”于是,立即喊他起来回答,并肯定了他的答案,还让全班学生齐声表扬他:“棒!棒!你真棒!”接着,我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庆梅啊!你什么都好。就是胆小!”妈妈常常对我说。“庆梅啊!课堂上你如果能大胆发言就更棒了!”老师常常这样激励我。  相似文献   

16.
在实施新课程以来,课堂上这样的情景屡见不鲜:教师听完某个同学并不精彩的发言后,便问其他同学:“他回答得好不好?“其余学生知道这个时候老师要他们说“好“,于是便投其所好,大声说“好“!接着老师说:“让我们为这个同学鼓掌“,于是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笔者留心观察了一下,不少学生的鼓掌显得很不情愿,只是象征性地动了动手,课堂上的掌声也不那么热烈.还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硬拉着学生高喊:“棒!棒!你真棒!“或是“奖你一朵小红花!““奖你一个金苹果!“表面上显得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在积极参与评价,但仔细体会,同样能感觉到那份不协调、不自然.这些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曾几何时,“课堂气氛活跃”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要素之一。有了这个指挥棒,出现了一些老师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现象。课堂上学生冷静地思考被认为是冷场,学生埋头写作业被认为气氛不好,公开课、研讨课,也大都选一些便于感官上操作,通过活动能热闹表现的内容。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种种现象有以下几种。造势型。一种是语言鼓励:“棒!棒!你真棒!”还有一种就是只要老师说“说得好”,学生就会有节奏地鼓掌:啪,啪,啪啪啪。一节课十多次的鼓掌突显课堂气氛之热烈,为课堂气氛造势。激将型。老师说:“某某小朋友能不能干?”学生有气无力地说:“…  相似文献   

18.
校长到区里开会去的消息,在教师间传开来。“老王”一年级级任顾先生拍着科任王老师说:“大概是视导会议吧!你瞧那日历,不是到了视导的时候吗?”他哈哈的笑了。立刻又严肃的说:“不过我们得作个准备;以防万一!”准备工作紧张地进行了。班务计划没有订,这是不碍事的,因为学校里的老师从来就没订过这东西。“课时计划!”他大吃一惊,因为他曾记得前次开区教师会议的时候,他也举手发言:保证不上无准备的课!可是现在半学期下来却一课课时计划也没有订……。但他立刻有了办法:“开夜车!”老顾很高兴,第二天早上逢人便说:“哈,只差三课,视导组来的时候,我就可以补订好了。唉,咋夜熬  相似文献   

19.
听课杂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你还没有读完呢!”课例1: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完课文后,为了解所读课文后的示范效果,便问学生:“刚才老师把课文都读了一遍,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许多学生纷纷说读得很好,听课教师也觉得无可挑剔。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读得不好!”这个孩子的话令听课教师大吃一惊,授课教师满腹疑惑地问:“那你说说,老师哪儿读得不好呢?”  相似文献   

20.
谎言似乎是万恶的源泉。有谎言的地方,便有指责。尽管谎言竭力为自己辩护,但还是难逃公愤。人们对待谎言,像对待过街老鼠一般。无奈之下,谎言说:“好吧!既然大家都不理解我,那我就消失几天,让你们知道,我谎言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