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一线老师们十分关注并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既然“以学生为主体”。语文课堂教学就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生成”的过程。既如此,如何应对“生成”,教学是否还需要“预设”.如何“预设”,怎样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可使课堂教学最有效.就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本期的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讨,希望引起大家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生成”对应于“预设”。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只有预设而不见生成。教师期望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不要“节外生枝”,否则就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为止……  相似文献   

3.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生成”是课堂教学中的必然,教师必须科学而艺术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教学精彩不断,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4.
我们现在有许多语文教学,“生成”神速,再加上形式主义泛滥,使得许多语文课变了味。“预设”遭到无情地抛弃。我们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和富于变化,这没有错,但“生成”应该基于“预设”。  相似文献   

5.
如何把握好“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每个教师都不能回避的问题,更是一个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那么究竟如何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呢?我认为应该明确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从“预设”到“生成”是课堂教学理念的嬗变与超越。“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课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师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中,以及在师生对话互动中产生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生成”是相对于“  相似文献   

7.
林梅梅 《今日教育》2006,(4S):29-30
2006年第1期“捕捉预设的镜头”刊登后,许多教师都来稿讲述了有关“预设”与“生成”的课堂遭遇。其实“预设”与“生成”是不能分割的。充分“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基础,但不能否认“生成”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固然重要,但是从本质上讲,教学“预设”应当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多向交流的动态建构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预设”有弹性、有留白、富有动态,教学活动也就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因此.作为充满灵性与人性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是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教师因势利导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凝固的课堂变成鲜活生动的画面。那么,怎样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9.
吴伟 《考试周刊》2010,(18):65-65
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长期以来,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取得教学成功是教师的不懈追求,我们总是在孜孜不倦地追求“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但是,事实往往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总有预设之外的意外发生,即“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我试就小学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矛盾产生的几种情况作一些具体分析,旨在追求语文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相融合的完美境界,提出看法,以求在痛苦的矛盾中反思、探究,终能如凤凰般获得涅磐。  相似文献   

10.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生成”相对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是实施新课程必然会遇到的问题。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预设”和“生成”的互相融合。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充满生气与活力,才会精彩不断、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学生已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在宽松、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合作交流。在这样的课堂中,我们常会听到预设之外的“声音”,这是师生智慧火花的碰撞。它不但能给人始料未及的体验,更能超越预设的目标,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生成”与“预设”这个度,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中.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静态预设”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体现和发展.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地合起来,才能使课堂变得更精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课上有效生成呢?  相似文献   

13.
郑耀宗 《教育》2008,(6):56-57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教学需要预设,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在于预设下的生成教学。本文从精心预设、巧妙调控、善于留白等诸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构建动态生成式的课堂教学,从而让我们的品德课堂春意盎然,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4.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感受到,理想的课堂需要超越预设的教学规程,需要把握真实丰富的现场生成。精彩离不开预设,然而更多的精彩却在预设之外,生成是不可预约的美丽。从预设到生成,让美丽与精彩共存。那么,在思品课堂中如何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舞呢?现就从教以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很多教师关心而又希望了解的问题。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目的性决定了教学预设的必要性,而教学过程的动态性则决定了教学的生成性。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战的矛盾统一体,正确处理这一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而艺术地把握预设与生成相融合的核心因素——三维目标。以三维目标审视教学资源,弹性设计教学,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感悟、积累、运用的动态过程中,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同时,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共振。  相似文献   

17.
蒋守彬 《云南教育》2006,(9Z):33-34
数学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两种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传统的数学教学,过分强调预设与封闭,教学是照案宣科的过程,教者盼望的是学生按教案的设想作出回答。对课堂中的“生成”,教师往往视为节外生枝,教师或纠正“偏离”,或“充耳不闻”,从而使课堂教学显得机械、沉闷和过程化,没有活力和生机。在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提倡期望“生成”,关注“生成”,努力驾驭“生成”,从而为我们的每节课创造无法预约的精彩。现笔者谈谈粗浅的做法:  相似文献   

18.
周智 《教学月刊》2008,(10):5-7
“预设”与“生成”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普遍关心的话题和孜孜以求的境界,以致有人认为,没有“预设”的课是不负责任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不精彩的课。在“预计”与“生成”俱佳的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思维与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学习的新信息、新需求持续涌动,通过讨论、辩论、争论,学生的质疑不断产生、知识不断拓展、认识不断提高、体验不断加深、情感不断升华,课堂教学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9.
“预设生成”是每堂课必须经历的,我们课前的“预设”都希望在课中能够“生成”,一堂课能否得到丰富的“预设生成”决定这堂课成功与否。但是,并非所有的“预设”都能“生成”。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当学生不能顺利出现“预设生成”时该怎么办?笔者认为要看预设的内容而定。如果是本节课中不可缺少的、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或比较重要的方法等,那么一定要想办法促使其生成。那么,在课堂中怎样促其生成呢?笔者经深刻反思想到了以下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20.
"预设"和"生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是对教材文本的尊重,而"生成"则是对学生的重视,在教学中属于辩证统一体。所以注重对两者在发展变化中的对立统一关系,可以在不断改革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共同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对"预设"和"生成"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