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吉林省白山市,崛起了一家民营企业———白山市老乡亲食品厂。这个厂生产的“老乡亲”牌粘玉米走俏省会长春市,并且还很快打入了深圳市场,受到用户青睐。因此,我先采写了消息《“老乡亲”粘玉米走俏省城》,发表于2002年12月30日《长白山日报》头版头条;接着我又采写了人物通讯《“再就业状元”吴春艳》,发表在2003年1月9日《长白山日报》头版;后来,我又抓住机会拍了一张新闻照片,发表于2003年1月17日《长白山日报》头版;不长时间,我又精心撰写了一篇评论《从“老乡亲”所想到的》,发表于2003年2月6日《长白山日报》头版。上述四种体裁的新…  相似文献   

2.
唐玉 《新闻世界》2010,(5):104-105
于右任(1879-1964年),原名伯循,字诱人。他是复旦大学的筹备创办人之一,是中国近代书法家、著名报刊活动家、教育家。本文以于右任在《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上发表的评论为蓝本,从报刊本身和报刊从业者双重角度,解读这位"报业泰斗"的报刊自律观。  相似文献   

3.
《热血日报》创办于1925年6月4日,为八开四版报纸,它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当时,五卅反帝爱国斗争正处于高潮,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地领导这场斗争,在上海创办了这份日报,并由瞿秋白负责。瞿秋白为该报题写了报头,并撰写《发刊辞》。该报到6月27日停刊,共出版24期。瞿秋白在该报上发表的社论、评论有22篇。从6月6日起,《热血日报》在第四版开辟了“小言”专栏,先后发表了37篇微型评论,其中瞿秋白以“热”、“血”、“沸”、“腾”、“了”、“顾”、“默”署名发表的评论23篇。 瞿秋白撰写的这些微型评论,短小精悍,短的只  相似文献   

4.
刘萍 《湖北档案》2007,(11):44-45
1913年5月24日清晨,扬州城内一声巨响.扬州军政分府都督、驻扬军二军军长徐宝山被炸死在他的书室内。消息传开,国内《申报》、《神州日报》、《大共和日报》等各大报纸都作了详情报道,外电也纷纷发消息,作评论,一时间沸沸扬扬。  相似文献   

5.
1993年10月16日的《陕西日报》二版头条位置发表了我的一篇文章《张明利的“名片攻势”》,读者反映比较好。10月27日,《陕西日报·经济特刊》又发表了我写的评论《学点市场心理学》。这两篇文章应该说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传媒最早发表的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评论文章,是1937年12月25日《武汉日报》发表的短评《惨痛的一页》,与1937年12月28日《大公报》(汉口版)发表的社评《为匹夫匹妇复仇》,义正词严、充满感情,对日军暴行进行严峻的声讨,对南京难民进行正义的声援,对事件作出刻骨铭心的总结,向国际发出悲愤的控诉与强烈的呼吁,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17年1月1日,《贵州日报》全新改版,理论版的重构与评论版的推出成为改版的核心工作.运行半年来,《贵州日报》的理论评论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受到了主管部门和读者的肯定,理论评论成为了2017年《贵州日报》改版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深度、热度、温度、广度、力度'五度合一',打造理论评论前沿高地",改版之初提出的目标初步实现.  相似文献   

8.
成茹  苏蕾 《新闻知识》2007,(10):23-25
2007年3月5日,浙江省嘉兴市市委机关报《嘉兴日报》在一版推出了一个栏目《嘉兴时评》。栏目名称下方的两句话强调了栏目宗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此外,栏目文章的署名方式"本报评论记者"也引人注意。所谓"第一时  相似文献   

9.
成竹 《声屏世界》2011,(9):56-56
2011年2月3日,即农历兔年的大年初一,《重庆日报》推出了一组策划报道《2010年知名专家热评重庆,很现代,很亲民》。文章盘点了2010年重庆市委市政府所做的几件大事,搜集了18名国内外专家的评论,证明重庆市发生的新变化。然而,文章发表不久,18位专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官报和民报自从革命派的报纸在上海租界中出版之后,清政府是不惜采取一切手段严加镇压的,帝国主义者也不会在租界中保护革命者的出版自由.继《苏报》和《国民日日报》之后,《警钟日报》也在1905年3月25日被封闭了.但是,革命派报纸虽然不断遭到斩杀,并非革命派的民间报纸却能有一些发展.原来,由于清王朝的统治地位日趋于削弱,它实际处于既不甘心让人民有新闻出版的自由,又不能完全禁止报刊出版的矛盾状态中.他们只能集中力量对付革命派,而不可能禁止所有对他们的统治并无大碍的报纸.民间报纸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他们是争取民主的斗争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1.
今年四月中旬,我到成都、重庆等地采访.《四川日报》社的同志告诉我:他们在收集整理报纸史料中,发现了胡耀邦同志于1950年10月3日写给《川北日报》的亲笔信,并已征得作者同意,即将在四川记者防会和《四川日报》主办的《新闻界》第二期发表.  相似文献   

12.
于右任先生是国民党的元老,也是我国著名的报人。在辛亥革命前后,他曾在上海办过《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并在报纸上发表过许多文章。这四份报纸,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鞭挞清皇朝的统治者,在当时的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于右任先生在长期办报过程中,对我国早期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都作出了  相似文献   

13.
张扣林  杨自强 《今传媒》2007,(10):12-13
在传播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媒体优先获得独家新闻日益困难,而发表有影响的有新锐思想的独家言论却成为可能。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浙江《嘉兴日报》积极探索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今年1月,该报开出10万元年薪面向全国招聘评论记者;今年3月5日,正式推出“嘉兴时评”。半年多来,评论运行取得的成果比较显著。由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也将于2007年11月3日至5日在嘉兴南湖举行。《嘉兴日报》为何推出10万元年薪招聘“评论记者”的举措?“评论记者”机制如何才能高效运行?应该处理好哪些重要问题?本刊特推出《嘉兴日报》10万元年薪招聘“评论记者”专题,供业内人士和新闻传播理论工作者参考、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寰球传媒     
美国:《国际日报》称颂中国媒体最近,美国《国际日报》发表题为《也该表扬表扬媒体了》的评论文章说:中国在发生"5.12"汶川强震之后,媒体所做出的没有遮盖、没有美化的如实报导,让世人看到了灾区的惨景、看到了灾民的痛苦、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忍辱负重、看到  相似文献   

15.
于右任新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右任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从1907年至1911年,他相继主持创办了《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并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文章。他一生中从事办报的时间虽不长,但对我国早期的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革新,为我国早期的新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办报实践中形成了自己比较成熟的办报思想。 于右任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是比较严格的传统教育。但他心有大心,并不以求取功名为人生的奋斗目标。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极大地刺激了于右任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不久,他因“换颈血以太平、爱自由如发妻”的反清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而获罪于清廷,被陕甘总督以“逆竖昌言革命大逆不道”罪名捉拿。于右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逃出了清吏的魔爪,辗转来到了他向往的革命中心——上海。在上海,他一边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书籍,一边为住日本出版的中国留学生报刊写文章,思想逐渐倾向革命。自苏报案后,革命派的报纸《国民日日报》、《警钟日报》相继被封,  相似文献   

16.
邹韬奋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政论家。 他生于1895年11月5日,1944年7月24日不幸病逝。他于1926年10月接任主编《生活》周刊起直到病逝,在十八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先后主编过《生活》周刊、《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香港《大众生活》周刊等七种报刊,撰写并发表了近千篇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7.
传媒     
《检察日报》10月9日发表朱达志的评论说,如今,政府应向公民披露信息,公民有权获得其所需要的相关政府信息,这不但已成为全球信息化的一大趋势,也成为了中国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甘恬  朱永红  王冬敏 《中国记者》2012,(10):100-101
虽然业界普遍认为,从新闻品种角度观察,纸媒在新媒体时代的竞争优势,在于深度报道和高质量的评论.但在操作实务中,在市场化媒体中已成为重点标配产品的评论,却在县市报寥寥无几. 近年来,浙江的《乐清日报》《瑞安日报》,湖南的《浏阳日报》都创办了评论版.观察这三张报纸的评论版,我们可以发现县市报评论版的共性与特性.  相似文献   

19.
1980年底,党中央提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安徽日报》理论部为了配合宣传,拟定了一组评论选题,决定由我撰写《要振奋民族精神》。这篇评论发表后收到一定的社会效果,曾被《人民日报》摘要转载,并被评为1980年全国受奖好评论。我想谈谈写作这篇评论的经过和体会,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20.
解析汪金友     
江金友,一位一直工作生活在小县城的基层作者,撰写的评论《“真抓”与“假抓》(《河北日报》2001年4月11日发表),居然荣获了第1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其成功的要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下面三点更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