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消费主义的含义与特征 消费主义是一种以追求和崇尚过度的物质消费作为美好生活和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及其行为实践。消费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消费至上,它是当前西方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消费文化又被称为消费主义文化,在其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或错位.本文论述了消费文化的涵义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消费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消费主义是一种极度应享性消费观念,由其主导的消费方式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及伦理价值等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超越现代消费主义观念建立一种适度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4.
消费主义及其伦理困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消费主义是在工业文明时代所形成的一种消费观念和消费文化。炫耀性、时尚性和挥霍性是消费主义的基本特征。消费主义所带来的伦理后果是人类的生存危机、社会的消费不公和物的主人成为物的奴隶。因此,必须摒弃消费主义文化而提倡适度性的消费伦理,但要使适度消费伦理真正成为人们的消费实践,仍需人们长期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入手,论述了我国新闻传媒消费主义的若干表现,继而探究了我国传媒产生消费主义的原因、传媒和消费主义的关系,最后指出应该理性的看待传媒的消费主义,认识到消费主义是一种必然,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传媒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传媒要正确引导消费,营造健康、合理的消费氛围,提高公众的消费品味,避免享乐主义。  相似文献   

6.
消费主义是一种消费方式,生活方式,炫耀性消费是一种对符号和欲望的消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也具有了这种消费的某些特点,通过对南京某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特点趋向于消费主义,炫耀性的消费同样存在.  相似文献   

7.
消费,从其本质上说是人为了实现人的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而进行的对消费对象的消耗活动。无论是节俭主义还是消费主义都是对消费本质的异化,消费主义更是给自然及人的精神带来重重危机。通过对消费本质、人的本质及人的需要、物的多重价值和二重纬度的分析表明,低碳消费是一种反映消费及人的本质和价值的消费方式,能够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型,过去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模式已经悄然转变为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模式。然而,消费社会形成或者说消费主义文化的兴盛显然无法离开传媒的介入和参与。消费主义与媒介文化的结盟,强化了消费文化环境的推进,尤其是对无法脱离现代传媒环境的广大青少年产生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因此,讨论传媒消费主义视野下的青少年媒介消费生态危机就具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消费正日益成为现代社会和人民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重要环节。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消费的盲目崇拜,必然导致消费主义的登场。消费主义本质上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对此我们应采取辩证批判的态度,树立科学消费理念,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思想的宝贵财富,培育中国特色的消费文化,最大限度地提高现阶段国人的幸福指数,真正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0.
消费主义是根植于西方消费社会的超越人的生存实际需要、崇尚物欲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消费主义在强调物质占有,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发展中的中国社会仍处于“百姓国度”,尤其要警惕消费主义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当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青年精英群体,他们的消费方式无疑将深刻地影响到未来中国的消费方式,因此探讨媒介消费主义对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影响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媒介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发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媒介消费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消费的矛盾性、大众媒介引领大学生消费时尚和媒介消费主义打造大学生消费的符号文化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主义作为意识形态,不仅实现了对人的解构和重新“编码”,让人丧失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而且将消费演变成一种符号消费,导致人身份认同危机的产生。在当代中国,超越消费主义、克服消费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于可持续消费的构建、传媒公共领域的重塑以及大众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如今,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在网购中迷失自我、出现了异化消费以及引发了伦理危机。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情况下,高校应该重视在大学生中开展消费教育,引导他们培育消费理性、养成适度消费、践行绿色消费、学会消费维权,使大学生的消费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消费社会"的兴起,消费主义取代新教伦理成为支配资本运作的价值观基础。消费主义的支配作用使自然、社会、人及人的思想走向了"单向度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伦理困境与危机,思想与现实之间的批判性张力消失殆尽。面对这样的历史与思想语境,需要我们发挥道德哲学的否定性批判功能,在对消费主义的伦理反思与批判中,回归消费的本质,重新确立一种"合理的"消费伦理观,超越消费主义。对西方消费主义的伦理批判与超越,将为当今中国社会消费的和谐发展和新型社会秩序的形成提供富有启迪性的学理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克服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需要对人们的消费观念进行引导。传统意义上的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而消费社会消费的目的更多地是与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联系在一起,其结果是人异化于无止境的消费欲望中。这种消费,颠覆了传统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主义日益盛行。作为数量巨大的消费群体,青年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分析了目前青年学生消费伦理观的特点及负面作用,进一步从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概括了青年学生消费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青年学生消费伦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消费平台逐渐涌现大量文化“周边”诱发观众对精神文化的向往,人们开始在精神文化领域加大消费力度,文化消费主义作为消费主义文化向作为消费主义转向文化领域生成的一种社会思潮,文化消费主义便应运而生。受文化消费主义误导,部分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陷入困境,表现为价值追求逐渐扭曲、自我认知产生偏差等现象。为保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文化消费观,应通过引导和满足青年精神文化需要、培植青年科学的文化消费念和行为、重塑青年的精神家园,推动青年精神文化生活有序、高质、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消费文化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到大学校园.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认识大学生消费文化存在的问题,剖析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反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都市报作为中国报业市场极有价值和影响力的一员,已成为控制和引导都市消费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它直接作用于都市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从而影响都市消费文化。但是,都市报在日益浓厚的市场化影响下,也加速了对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虽然这种消费主义倾向从积极意义上看促进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国际化走向,但过分地传播和引导消费主义文化却与我国的实际国情不符,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都市报应朝着“整合型媒体”的方向发展,引导和传播符合我国国情的、成熟的、健康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主义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的消费观念,片面夸大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把人们消费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的实现,把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作为消费主义的代价,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性。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消费主义不可避免也影响到我国,但是这种资本主义的消费模式并不适合在我国发展,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应该致力于消除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积极提倡“合理消费”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