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高考不完全是考记忆,也不完全是考能力,而是考理解,即考查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以及将这种理解正确表述出来的能力。如果说对历史的评价应立足于特定的历史环境,那么对历史的理解则更应该注重现实。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从某种意义上说二者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所谓对历史的理解,是指立足于现实对过往历史的认识及思考。因此,我们以“时事背景”引导对现实的观察,以“学科备考”引导对历史的理解,以“模拟演练”引导对历史理解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历史高考不完全是考记忆,也不完全是考能力,而是考理解,即考查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以及将这种理解正确表述出来的能力。如果说对历史的评价应立足于特定的历史环境,那么对历史的理解则更应该注重现实。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从某种意义上说二者是一种双向互动关系,“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所谓对历史的理解,是指立足于现实对过往历史的认识及思考。因此,我们以“时事背景”引导对现实的观察,以“学科备考”引导对历史的理解,以“模拟演练”引导对历史理解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张楠 《学子》2012,(7):5-6
"历史结账,不能像数学一样精密,写下许多小数点,却只能学粗人算账的四舍五入法门,记一笔清数。"如此说来,在20世纪大舞台上风云一时的许多人物,连同他们的种种高论,大概都要在这历史的结账里被忽略不计,这是无可奈何的,但同时必定有一些人及其思想是要记入这历史的总数里的,而其中极少数人则会在这总数里显现出特殊的光芒,鲁迅则是...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能够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应该秉承着一种"大历史观"的理念,从中国与世界、过去与现在和未来、人的心灵与外部世界三个基本纬度来思考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概括地说就是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叉点上连接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5.
自由教育、通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文主义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通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在现实中面临困境,是科学主义占主导社会的必然现象。面对困境,我国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有必要的坚守,要充分体现对"全面发展的人"的人格理想追求;要重视专业教育的人文价值,由"专业"达至"人文"。  相似文献   

6.
高小燕 《考试周刊》2011,(72):173-173
历史老师给别人的感觉好像离现实比较遥远,甚至有些人认为历史老师比较古板,比较迂讷,不善言辞。历史本身给人一种比较厚重的感觉,那么历史老师应该如何拉近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如何让学生觉得历史是一件很有"玩味"的学科,能轻松地获得历史知识?历史是一门描述性学科,要生动地再现已逝的历史,离不开教师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现在流行穿越剧、穿越小说,开展历史教学时运用"穿越时空,设境激情"既能做到用情境作引导,又符合体验教育的思路。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穿越时空扮演特定角色,去真正体验历史、欣赏历史、应用历史,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思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现谈谈笔者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利用"穿越"体验历史,使历史和现实一样生动的。一、适时善导,搭建桥梁最好的历史教学莫过于做一个时空的穿梭者,回到过去,亲身体验,亲身感受,这是原汁原味的历史教育。要想实现课堂的"穿越"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搭建桥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思想的"本来面目"就是把社会历史的发展归结于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最终归结于"现实的个人"的发展。在他看来,个人不只是人类历史的前提,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目的。但长期以来,人们忽视甚至扭曲马克思现实主义的个人观,通过"虚假的人"来压制现实的个人,漠视现实的个人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基本确立,为生成和创制"现实的个人"创设了条件,为"新"人工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在建国初期的"除四害"运动中,对于麻雀是否应该消灭的问题,知识分子群体表现出了多维的面相:或保持沉默、或推波助澜、或耿介直言。他们的态度分野,既是知识界由"双百"的"早春天气"转轨到"整风反右"料峭严寒后的心态折射,又是建国后政治与学术之间复杂关系演绎的生动缩影。同时,历史也昭示着,当知识分子处于政治与现实的边缘时,他们自身更要有恪守真理的勇气与胆识。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教学中,把握时代的脉博,抓住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既能较好地体现历史学科"古为今用"原则,也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这也是素质教育对历史教学的要求。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动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实效,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初中历史课尤其如此。因为,历史上发生的一切不存在于今天,给予人以陌生感;而学生年龄又小,  相似文献   

11.
李媛 《文教资料》2012,(10):115-117
本文具体考察当前提出"德育回归生活"理念的意义,认为德育要回归生活,既有历史遗留下的问题,又有现实的困境。历史上由于德育政治化与德育应试教育化,德育脱离生活,而在当前特殊时期德育面临新的困境,历史与现实相纠结,共同构成了德育回归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姚月叶 《教师》2012,(13):101-101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家园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家长资源。家长资源对幼儿园来说是一项宝贵而特殊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细数当代中国刷在墙上且深入人心的教育标语",三个面向"必定位列其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恢宏视野,不仅为教育管理决策者、教育工作者指引了方向,即便是对学习者,尤其是对恢复高考后的读书人而言,它也无异于催促奋进的黄钟大吕。在2013年国庆节前夕,时值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题词发表30周年,人们通过纪念活动来感怀伟人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许多看似并不连贯的事件,相互之间其实是有联系的。因此要学好历史、学透历史,就要理顺其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从时间上、空间上、现实中去找寻历史事件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和特点的理解,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及规律的基本线索,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历史上许多看似并不连贯的事件,相互之间其实是有联系的.因此要学好历史、学透历史,就要理顺其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初中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从时间上、空间上、现实中去找寻历史事件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和特点的理解,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及规律的基本线索,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历史课教学不仅要有历史感,而且要有现实感。为什么历史教学要有现实感?联系现实? 首先,这是由历史和现实之间的紧密关系决定的。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明天的历史。现实的中国和世界是由历史的中国和世界发展而来的。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割断历史和现实的联系。 其次,这是由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决定的。今天学校开设历史课,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需要。而历史知识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梦毕竟是梦,是渺茫的;梦与现实之间必定有距离,有时需要做出痛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任海艳 《考试周刊》2012,(53):134-134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把它与本校近几年推广的"自探互教"模式结合起来,必定显示其特别的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本文就在"自探互教"模式的历史课堂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学习历史是要通过历史教学的活动,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智慧,进而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历史教学应该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将一些社会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能够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历史无时不在启迪着今天,昭示着未来。现实热点和历史教学那样的紧密相连,而我们缺少的是从纷繁芜杂的现实热点中寻找历史智慧的眼睛。如何帮助学生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地去看待过去、理解现在、把握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