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二版)“热量”一章中,关于热量的单位有这样一段叙述:“人们把1克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作为热量的单位,这个单位叫做卡”。我认为,热量作为热量的单位的说法不妥。1克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为“1卡”,而热量的单位为“卡”,显然,不能把表示热量大小的“1卡”作为热量的单位“卡”。南京工学院等七所院校编的《物理学》(1981年7月第2版)中先告诉热量的单位,然后规定:“使1克纯水的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为1卡”。《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国朝孔、廖远扬编。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2.
由于热质说的原因曾将“卡”作为热量的单位,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终于认识到热量是内能传递的量度,热量的单位应与功、能的单位一致,即也应是焦耳。但由于习惯,人们还使用卡做热量的单位,卡成了焦耳的辅助单位,这就使得焦耳与卡之间有一换算关系,那么1卡等于多少焦耳呢?  相似文献   

3.
“预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今天,我们应该对它作一番全面的审视与完善,使它更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固有观念中的“预习”有着哪些不足?应该作何改变和完善呢?一、预习提纲:变详细为简约“预习”,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预先学习课堂教学中有关的内容。布置预习,免不了要有提纲。许多老师都认为,预习提纲越详细,越有利于学生课前的学习和教师课中的检查,也越能提高预习的效益。到目前为止,许多老师所布置的预习提纲,从生字的学习到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再到重点句段的理解,以及具体问题解答,简直就是一…  相似文献   

4.
第三章热量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要求热量和比热是热学的基本概念。本章就是在简单热现象的知识的基础上来研究热量和比热的初步知识。全章教材可以分为两个单元,1~3节为第一单元。本单元教材首先从学生已经学过热传递的基础上直接提出热量的概念。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给水加热的分析,引入了热量的单位“卡”。由于物体降温和燃料燃烧都可放出热量,教材又从实例出发引入了燃烧值概念及其单位。物体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同物质的多少和温度变化的大小有关,还与物质本身的热学属性有关。教材从“1克别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否也是1卡”这个问题出发,并通过实验的分析,引入了比热的概念和单位。教材列出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 :1 了解美文的特点 ;2 学一点新颖的语言。课时安排 :1 课时 :一节课。 2 课型 :说读课预习要求 :1 结合习题一 ,熟读课文。 2 划出文中蕴含哲理的句子大体安排 :本课分为三个教学板块 :1 析课题 ;2 品美言 ;3 说哲理。第一教学板块 :析课题1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并要求大家说说理解课题应抓住哪些字 ?学生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 ,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肯定是都会抓住“好”字来说 ,而“也”容易忽视。总结学生的回答 ,既要突出“好” ,也要突出“也”。2 读课文 ,说说“夏天是好天气”“好”在何处 ?你可以脱离日常的…  相似文献   

6.
贵刊 2 0 0 1年第 6期郝恩裕老师所写的“比热”与“热量”的区别一文 ,本人也认为郝老师的大部分观点是正确的 ,课本中的表述的确有欠妥之处 ,它很容易引起像郝老师所举的例子那样让学生出错 .而郝老师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中的“也等于它的比热”改为“在数值上等于它的比热”,本人认为不妥 ,因为比热这一物理量和其他物理量一样是有单位的 ,任何一个不带单位的数值不可能与一个有单位的量相等 .课本中对比热的表述是这样的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  相似文献   

7.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其中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里的单“位1”表示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什么叫做单“位1”“?1”为什么要加引号?笔者就此问题曾问过许多数学教师,然而所有的回答都不能令人满意,几乎所有数学教师都只能说出“××可以看作单‘位1’”,而说不出单“位1”是什么“,1”为什么要加引号。现笔者就所掌握的资料及理解,对单“位1”浅析如下:单位,在《辞海》中有这样两种解释:1.量度中作为计数单元所规定的标准量;2.指机关、团体或属于一个机关、团体的各个部门。显然,小学数学分数定义中的单位,应指的是前一…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 2 1面关于热量和比热大小的描述是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笔者认为此解释欠妥 ,下面以笔者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问题为例 ,与同仁商榷 .下面是笔者在课堂上布置给学生的一道判断题 .题目 质量是 1 kg的水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是 4.2× 1 0 3J/ (kg·℃ ) ,是否正确 ?一部分学生认为正确 .当笔者问为什么此题正确时 ,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了“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相等 ,也等于它的比热 .既然 1 …  相似文献   

9.
一、弄清每一个概念的物理意义怎样弄清概念的物理意义呢 ?那就是 :1.要明确提出概念的目的。任何概念都不是某一个人凭空想出来的 ,提出它一定有事实基础 ,我们应说明那些事实。2 .要明确物理量的量度方法和单位规定。一个物理量的量度方法也不是随意给出的 ,是按照客观实际制定的。所以一个物理量的定义常常反映一条规律。例如 :质量、速度、功、热量、比热等都是物理学中很重要的概念。不能只从表面去认识它 ,更不能只记住几个名词。如果教师问学生什么是速度 ?有些学生回答是路程除以时间。这个回答不能说明问题。另一些学生说是一秒内…  相似文献   

10.
乔占军 《物理教师》2003,24(2):2-62
几年来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 ,我要求学生坚持写物理学习日记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日记所记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记预习时的疑点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问” ,及时记下 ,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从而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益 .如一位学生在预习“浮力”一节时写道 :“浮力是一种力 ,受力物体当然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施力物体只能是水 ,水是怎样给物体施力的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必定受浮力吗 ?”由此可见 ,这位学生预习时动了脑筋 ,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疑是思维的开端 ,是主动学习的基础 .…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要把训练看作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进行“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教学,教师应该结合导读落实教学的三维目标。一、充分发挥“课例”凭借作用,落实训练目标1.充分发挥学生“预习”功能,增强整体感知的综合效益。首先,加强预习指导,明确预习的内容,提示预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强调独立思考培养自学的良好习惯。例如,对《莫泊桑拜师》的预习提出了莫泊桑为什么拜师?莫泊桑拜谁为师?请教了几次?使学生  相似文献   

12.
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1.在课堂上,常见此现象:老师提出问题,多数学生既不看书,也不思考,总等着“好学生”回答。一次,我试点了几个从不回答问题的同学,大部分回答不出来。而在和学生的课外交往中,我却发现他们对感兴趣的事物谈得头头是道,甚至比我懂得多。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别呢?2.学生回答问题时,很少谈自己的想法。例如教学给课文分段,通常都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同学举手。当举手的同学回答之后,我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可是在批阅学生的预习本时,我发现同学各有不同的分法,而在课…  相似文献   

13.
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其中 ,学生自学能力 ,是其终身受用的基础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 ,是实施素质教育 ,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 ,重视数学科的预习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不可缺少的内涵。现就如何指导学生预习略谈几种做法。“答问式”预习法。 这种预习方法是让学生带着教师预先提出的问题 ,边读书边思考 ,准备好在课堂上回答。例如在教“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预习时 ,教师提出如下的问题 :“相遇应用题”有什么特征 ?有哪些数量关系 ?“复习题”的…  相似文献   

14.
一、解读课题,检查预习师:齐读课题。生:盘古开天地。师:读课题要有讲究,看谁能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样读,就回答了“谁”开天地这个问题?生:盘古开天地。(学生朗读时强调“盘古”)师:怎样读,能回答盘古“干什么”?生:盘古开天地。(学生朗读时强调“开天地”)[语文不用概念说话,  相似文献   

15.
一、课前预习——感受学习的乐趣课前预习得充分与否,决定课堂上能否真的动起来.学生先学,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课堂上的“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重要的一点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但是在组织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忽视教师指导作用的倾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运用形象化比喻是达到教学目的和实现教学计划的一项必要措施.本文就形象化比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问题,谈一些管见,供同志们参考.一、形象化比喻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物理热学部分中,有两个常用的热量单位:卡和焦耳.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卡=4.18焦耳;1焦耳=0.24卡.有些学生经常把它们搞错,写成:1卡=0.24焦耳;1焦耳=4.18卡.部分学生是由于粗心大意,但更多的是由于对卡和焦耳这两个单位缺乏定  相似文献   

17.
每次“欣赏”完一节公开课,我都会问学生同一 个问题:你们喜欢这节课吗?为什么喜欢? 回答一: 生:喜欢!因为公开课上不论回答的对与错,老师都不会批评我们。 生:很喜欢!!因为上公开课就没有太多的作业了。 生:非常喜欢!!!因为上公开课之前,我们都“预习”过了,所以一点都不难懂,上起来很“轻松”,很“快乐”。 学生的回答真实得让我害怕。  相似文献   

18.
预习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义务教育小语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第七册开始,在每篇课文之前安排了一段简短的“预习提示”,这是加强自学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措施。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一、明确“预习提示”的含义和作用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预习提示”一般有三层意思:一是对课文有关方面作些介绍,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七册教材激发阅读兴趣的形式多样,并且注意把知识铺垫和激发兴趣结合起来。如《趵突泉》一课的预习提示:“山  相似文献   

19.
“自主预习卡”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而设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旨在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通过较为详尽的学习流程,让学生在预习中学有所获,并在自主学习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以促进课堂学习的成效.可以说,“自主预习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并使学生能在长期坚持中获得自学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1.认识分数、单位“1”(1)自学课(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4页最后两段,思考:①课本列举了哪三样东西?②这三样东西是怎样分的?③其中的一份用多少来表示?学生自学完毕回答第①题后,教师出示3张图片并说明我们可以把一块饼,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分别叫做单位“1”,让学生回答这些单位“1”被平均分成几份?红色部分是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多少?同时,形成板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