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减负”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者教育思想的变革,在于剔除“功利教育”思想,在于转变教育方式,在于科学的课程设置,在于考试制度与评价体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教育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 ,而人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与发展变化的规律受到人性这一深层因素的根本制约。所以以解决人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问题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受到人性的制约和规定。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人在同自然、社会和自身三者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是自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的统一。这一科学论断为摆脱思政教育困境、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有益启示 ,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指导价值。1.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关于…  相似文献   

3.
论思想理论教育的主体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 ,创新是思想理论教育的生命 ,发展是思想理论教育的主题。构建和发展主体性思想理论教育 ,是思想理论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思想理论教育的主体性以思想理论教育自身主体地位的确立为前提 ,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为保障和体现 ,以培养、发展人的主体性为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哲学如何关怀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哲学最为关心的就是人的生活及教育实践,它的根本目的与方式是,通过思想为生活在一起的公民思辨塑造灵魂(德性)和社会正义的教育秩序的理想、目的或原则,这是教育哲学作为实践哲学的根本内涵.教育哲学无法直接去"过"生活,而只能是"思"生活或"言"生活.教育哲学的可能性在于能够提出教育和生活的基础问题,并在思想的深处反思造成现实困境与问题的价值、观念或意见.为此,教育哲学探寻涉及教育的理性真理,形而上地洞察教育存在的根本目的、价值和基础原则.教育哲学只有超越各种意见到达关于教育存在之根本秩序的理解,才能为生活及教育提供有意义的思想理论.如果教育哲学放弃或遗忘根基性的形而上追问,关于教育的形形色色的错误意见就无法得以辩明,教育哲学就会真正缺乏目的感、价值感和实践感,它自身也就真正疏离了生活及教育.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人学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存实践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表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间的交往实践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其个体价值实现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人的生存实践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表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间的交往实践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其个体价值实现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及其评价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既体现为其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社会所期望的教育目的程度,也体现为其符合满足大学生成才内在需要的程度;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既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又要坚持“社会需要满足性”与“个体需要满足性”这一具体标准。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思想。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根本任务是根据无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对被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的宣传和教育,这一过程的完成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来实现的,人是这一教育活动中的根本因素。其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解决社会所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一种主体间性精神实践,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二者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客体,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反映.从理论上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引起我们充分重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从实践上讲,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回归本真,回归生活,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益.  相似文献   

10.
当前小学生的生活背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现代社会变化加速,“代沟”扩大,教师和父母无法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教育者的道德立场、观念受到他们的生活环境的限制,在许多方面让学生不理解或产生逆反心理。过去我们习惯于制造学校道德教育的“神话”,认为其无所不能,只讲理想,不讲功利,只讲超越,不讲现实。在学校德育活动中根本不可能达到的东西又必须去做,德育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道德认知水平。再加上家庭教育和社会的教育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如游戏机、网络的负面影响等。对当前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教材内容重复,过于重视理论授课,忽视精神教育和只授课不育人等。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教材内容整体性、系统化,开创新教学法,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质,运用无形教育,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合适的教育目的等,将有利于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格局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人们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呈现出务实、功利、奉献等多元变化的特点,这就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邓小平说,思想政治工作,“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为了使这个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要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与目标关系问题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必须明确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为工作对象,以人为工作目的的,即一切以人为主,以人为重的教育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教育人们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即  相似文献   

13.
教育:跨越功利主义复归人性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在高扬功利的同时,又不知不觉地走向功利的极端.功利性膨胀的另一面是关怀人性的萎缩.在此"胀"彼"缩"之间,教育衍生了它自身发展的诸多困惑与危机.寻本求源,这些问题的消解之法最终还要在教育的"曾经状态"中寻找,即从"关怀人性"出发构建教育.正是基于这一逻辑起点,本文所倡导的人性教育在目的观、课程观和方法观上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保存和发展了人性的教育追求.  相似文献   

14.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价值追求的道德体验,不仅是一种关系,还是一种情境、一种氛围,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的道德境界.在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中,生态家园中的道德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的价值起点,旨在建立人与自然互惠共生的交往关系;注重社会生活的道德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共识,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关系的和谐;走进内心世界的道德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根本,通过人内心世界的道德体验而达到人与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从“素质关怀”到“教育关怀”——论素质教育的转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素质教育只是从单一素质目标的应试教育转向了全面素质目标的应试教育,素质关怀淹没了对教育自身的关怀。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教育”,素质关怀不能凌驾于教育规律之上。应试教育的背景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功利教育,这种教育忽视了对人的心灵、生命的全面关照。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向在于从教育的外在指向转向教育自身,转向教育中真实而整体的人。素质关怀应转向教育关怀。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化哲学的视角审视教师教育者的身份与角色,教师教育者是拥有公共知识分子与专业知识分子双重文化人格的群体。然而,在现实层面,快餐式的大众文化裂解着教师教育者的文化人格,信息社会的教育文化生态危机侵蚀着教师教育者的文化人格内核,功利倾向的教师教育文化降格着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文化人格诉求。重塑教师教育者的文化人格,需要教师教育者有明确的文化自觉意识,坚守自身的文化个性并注重自身文化情怀的涵养。  相似文献   

17.
教育良知先于教育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人之生命存在的特有方式,是生命实现其价值与意义的根本凭籍,其中教育理论的规范与指导不可或缺.但是受人之理性的有限和社会法律、制度漏洞的制约,教育理论不能完全胜任这一使命.相比之下,教育良知在引导生命追求价值与意义的教育实践中显得更具有优先性.它以命令的形式要求教育者、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学者本着对生命的理解、尊重与信任,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各司其职,各尽其分.  相似文献   

18.
一、系统化整体素质教育的概念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受教育者) ,德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思想及行为施加教育影响 ,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实践内化外部环境影响 ,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是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 ,他们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及社会实践中都产生各种思想活动和心理感受 ,并且相互影响着。因而 ,学校的德育工作着眼点就不仅仅局限在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而更重要的就是不能忽视“学生—学校”、“学生—社会”、“学生—家庭”这个整体上。学生群体中的素质教育系统 ,我以为应包括以下…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个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理念、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反映,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的表征.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个性具有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发展性以及社会性和政治性特征,本源于教育者内在素质差异、教育民主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社会大变革的今天,教育迷失了自身的价值取向,人在教育中被放逐了,人丧失了作为人应有的主体地位而沦落为一种特殊的工具、一种技术过程的中介。解放人的价值、个性、潜能与自由,既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解放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自身是实现教育解放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人的放逐到人的回归,才能使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