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不少好线索或好选题,因为记者写不好或报道得不精彩而错过了时机,被白白地浪费掉了。所以,本文有必要就如何把握线索和选题进行一番论述。 这些做法就是:要牢牢地记住“三抓四见”,并紧紧围绕“三抓四见”来写。 “三抓”是指抓事例、抓人物、抓观点。这三者在多数情况下是有机地联系起来的。要让记者在每次采访前,牢牢地记住自己的任务是去抓这个线索或选题中的事例的,是去抓人物和人物观点的。有了这种强烈意识,就会从理论上指导和规范自己在采访中的具体行动。 “四见”是指见物、见景、见奇、见情。这四者也是经常联系在一起的。用“物”、用“景”衬托报道的气氛,体现报道的事实;用“奇”去揭示所报道内容的“新闻性”,争夺受众的眼球和耳朵,从  相似文献   

2.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标题如美女“临去秋波那一转”,夺人目光,引人兴趣,令人赏心悦目;劣标题则如患疾之眼,让人不想多看。新闻之眼病,换言之,即标题之病,择其要者有五,曰:无神、散光、斜视、近视、失盲。一、无神。看似一双大眼,其实无光无神,表现不出人的内心世界和感情。对新闻标题来说,就是不能表现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毛泽东曾说过:“凡新闻,标题必须有内容。”“没有内容,不能引人注目”。这个“内容”,就应该是新闻事实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部分,没有这种‘呐容”的标题,就像一双无神的眼睛,…  相似文献   

3.
新闻姓真也姓新,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说其姓“真”,即突出强调是事实的报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说其姓“新”,一指新意,一指新近,涵盖了内容和时间两个概念。这就使新闻区别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尽管这样,新闻也并非与创新无缘。诚然,新闻事实本身是不能妄加创新和创造的,否则就是歪曲就是编造就是假新闻;但对同一个新闻事实,存在着从哪个角度来表现和以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涉及到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事实真实     
姜平章在《论事实真实》一文中提出,“事实”的概念应是科学的、全面的,其内涵包括简单事实与系列事实。现实中的事情,无一不是“系列事实”,只不过有大系列与小系列之分而已。那些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单一事实间的联系的报道,必须形成总体事实的虚伪,所以,在“事实”上它就不真实。真实性的要求有三个层次。第一,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不能捏造和夸大。第  相似文献   

5.
新闻文摘     
短新闻“三抓”一、事件新闻抓本质。抓本质,就是抓主要矛盾。只有把事件的主要矛盾抓住,事件的本质揭示出来,才能使人了解事件的意义。二、人物新闻要抓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必须抓特点,突出有新闻价值的一个方面或一个事迹。三、动态新闻要抓住主要事实。抓住了主要事实,也就抓住了整个事实的主要方面,突出了重点。(杨国林辑)新闻写作谚语铁肩膀是压出来的,快笔头是练出来的。凸看得多,知识增加5写得多,笔下生花。面鼓不在多,一锤定音;事不在多,一例服人。th水平高低不在文长短;分量轻重不在搞大小。凸说好的不要…  相似文献   

6.
细节对于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重大报道还是一般报道,当然首先离不开支撑新闻的基本事实和主要轮廓,也就是常说的新闻“骨架”,但是,只有骨头没有肉的新闻,还不能使报道丰满充实,不能把思想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也就不能生动感人,也就达不到宣传报道的目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让新闻有细节。  相似文献   

7.
抓某项工作,从接受任务、作出部署、检查督促、分析调整,到搞调查、写材料、出经验,在这套工作程序之后,还能不能再抓出一篇新闻稿件来,向部队官兵和社会群众展示一下这项工作的价值?“~手难抓两条鱼啊!’一些同志在谈到结合工作搞报道时发出这样的感慨,“伯是稿件发不出来,工作也耽误了。”笔者和不少机关干部对业余搞报道的难处,都有切身体会,但我们仍然可以自豪地说:一手可抓两条鱼,工作、报道两不误。而且工作和报道还可U相得益彰,相互弥补,相互促进。一、份外之“鱼P有抓头首先要弄清这条工作之外的“新闻鱼”,应不…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回忆了自己一年来的报道,对加强调查研究,从多方面反映农村实际的问题,有了一些感受。搞农村报道已经好几年了,但是过去一直按照运动和农事季节周旋,单纯追求声势规模。在省级机关采访,多半是从领导角度报道计划和措施,到了农村,不是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就是“鑽牛角尖”搞  相似文献   

9.
今年3月1日,我们电台播出了一封来自新桥乡荣庄村的听众来信,题目是《镇压麦田要因地因苗制宜》。3日,荣庄村来了一位村干部,气呼呼地找到我,说信中提到“荣庄村非让每人镇压一亩小麦不可”是假的。接着他质问:“电台能不能说假话?”我说:“我们绝对不允许搞失实报道!”他一听,拍桌子说:“明天我也写一篇假的,你也得给我播!你说不让搞事实报道,不就是叫说瞎话吗?”原来他不懂我们的新闻术语,误把“失实”当“事实”了。一场误会,使我想到广播新闻,起码有两点要注意:  相似文献   

10.
新闻事实一旦发生,在报适时就不能有任何改变,只能实事求是地进行客观的原作报道,这是采写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但有些事实发生后,不但与过去已发生报道过的事实相似,而且所反映的思想《基本相同,如原样很遣,既缺乏新意,又难以吸引读者。在遇到这种同类的事实时.我们一般总觉得报纸已报道过,再没必要下功夫采写。那么,这种表面上看似已报道过的类似事实,还有没有再报道的价值?我觉得,这里的关键还是看来写者有没有发现新东西的本领,会不会在看似已发生的“静止”的事实中,寻求出“动”态的东西来,化静为功.写出新意。新…  相似文献   

11.
我从1975年加入新闻队伍,至今已有12年,没有出过一次假报道,其原因是自己有防假“八法”。坚守“雷池”法。陆定一同志说:“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一直为新闻界所公认。这个“新近”和“事实”就是新闻的生命,也就是写新闻的准则。如果说搞新闻工作有什么“雷池”的话。这就是“不可逾越一步”的“雷池”。我多年没出假报道,头一条办法就是坚守这个“雷池”,恪守真实的原则,宁可不写,也不写假报道。破私立公法。此话虽是老生常谈,各行通用,但对新闻工作者尤为重要。因为一篇假报道在社会上造成的危害,远比一般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个别行  相似文献   

12.
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有新闻事实发生,才会有报道出现,这是一般的新闻常识。那么,何来带有先入为主色彩的报道策划呢? 策划,说得通俗点,就是有计划、讲谋略。报道策划,也就是有计划地组织报道和经营版面,即由“来料加工”那种无计划、被动型的编辑方式改进到“点料制作”的主动型的编辑方式上来。 分析一下新闻的定义就可看到,内中其实包含了策划的现实要求。“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句话中,“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对事实所作的报道则表明采编者的主观参与及其结果,是第二性的,但无须讳言,采编者在新闻报道形成过程中是占据了主导地位的。就同一事件的报道而言,可以因出手各异或褒或贬、或深或浅、或生动或枯燥,均可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1、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 ,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 ,政治工作报道是新闻报道 ,自然要遵循这个规律。政治工作报道特别是政治教育报道 ,如果没有多少事实作根基 ,只得“米不够 ,来添水” ,不是大道理罗列 ,就是体会、感受满篇 ,空洞无味 ,可读性自然差。如何让它实起来?用事实出来说话 ,报道者则可隐身其后 ,坐收“寥寥数语胜过空话千言”的效果。刊载在《解放军报》1995年8月22日江永红的一篇题为《从收发室看“四个教育”》的文章 ,就将政治教育报道做实了。当时围绕“四个教育”做的文章很多 ,但精品不多。什么原因呢?没用事实说…  相似文献   

14.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的龙头、主体、骨干,这大约已是不争的事实。广播电视的改革是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的,这大约也是不可否认的定论.各国的传媒、各广播电视机构,都花大气力抓新闻传播,并不是巧合,应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无论从内容上、种类上、体裁上、样式上,新闻总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作为上层建筑中观念形态的表现,文学艺术讲究对“会有的事实”的建构,新闻传播要求对“已有的事实”的报道.狭义的新闻正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广义的新闻就包括了通讯、评论等。但是在实际传播中,除了“新闻节目”外,还有所谓“新…  相似文献   

15.
虽说文无定法,但作文之道,总要有所遵循的。新闻采写也有它自己的规律和方法,“差距比较法”就是其一。 搞新闻如何抓住重头货即时效性、思想性和典型性都较强的深度报道?多年来,新闻界朋友进行了深入探索,总结出许多成功的经验,诸如要沉下去抓活鱼、要注意现场感、要抓典型细节、要给新闻加进幽默;在写法上如世界公认的倒金字塔法、穆青提倡的散文式法、还有要写得短些、短些再短些等等,都应该很好地研究和运用,使之不断得以完善。除了这些,我以为还有一种方法即“差距比较法”,亦应引起新闻界朋友的注意和探究。我认为,对纷繁的新闻事实进行深入的思索,悉心找出差距加以比较,这是抓深度报道的有效途径之一。 心理差距比较。有一年夏天,我到苏北开会,回来途经青岛,顺便到崂山看了看。我们一行坐上旅行社的面包车,导游小姐从早上出发到晚上归来一  相似文献   

16.
搞深度报道要有独创性。具体要做到三个“独”,即“独出心裁”、“独辟蹊径”、“独具慧眼”。 一、搞深度报道必须独出心裁,在提炼主题上力求突破。这是独创性在深度报道中的最主要的体现。一般新闻报道的主题只要求正确即可。而作为有一定思想深度、能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及其联系的深度报道来讲,在提炼主题上就务必力求有所突破了,必须做到深刻,最好还要有新意。而要提炼出深刻、有新意的主题,就必须要具有“独创性”。  相似文献   

17.
谢顾问:我初学报道,常为稿子见不了报而苦恼。一些有经验的通讯员告诉我:“你要多上搞,想好‘点子’最重要。”可又听有的领导讲:“要深入基层抓‘活鱼’,不能养成关起门来想点子的习惯。”我迷惑了,到底怎样看待“点子”呢?53511部队何毅何毅同志:一个让你多想“点子”,一个却反对想“点子”,看起来是矛盾的,其实是统一的。首先要明确,采写稿件是要有“点子”的。所谓“声、子”,就是采写稿件的侧重点或曰主题,有时候“夫子”屯包括稿件的形式或表达方法。如果采写稿件时。C中无“卢、子”,而是东抓一把,西抓一把,那就…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里能不能讲道理?对于这个问题,西方的新闻理论是断然否定的。他们有一条所谓的新闻客观性法则,宣称记者的责任就是把发生的事实报道出来,而不作判断和推理,不加个人评论。有的资产阶级大报,甚至在报头上印出“报道事实,而不报道意见”的字样,以显示其超然和客观。实际情况当然并非如此。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说话”不就是发表意  相似文献   

19.
负面新闻价值实现特征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界和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和丰富多彩的新陈代谢现象,生成并表现为无数大大小小的具体的客观事实,其中有一些对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有一些则会产生消极的、甚至是极其有害的作用。如果把产生积极作用的事实称为“正面事实”。那么,产生消极有害作用的事实就是“负面事实”。因此,以事实为本源的新闻传播,若想给人们提供健全的信息,并以此来描述出真实的世界图景,就必须对这“两面”事实都进行报道。如果把关于“正面事实”的报道称作“正面新闻”的话,那么,关于“负面事实”的报道就应称作“负面新闻”,这既符合实际又合乎逻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级电视台把宣传当重点、拿新闻作龙头已形成共识。怎样把龙头抬起,使新闻节目在积极配合党、政府的中心工作,架起党群之间、干群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桥梁,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围绕中心搞策划,集中力量抓重点,巧借合力保运转,扭住精品促提高”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一、围绕中心搞策划1942年,陆定一同志提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这一科学的定义。说明了新闻是反映现实的手段,为受众提供外部世界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就新闻所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