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经党中央决定,中国历史研究院已于1月3日正式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为隆重的成立仪式发去热情洋溢的贺信。党中央采取的这一重大举措意义极为深远,不仅要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原有的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历史、边疆研究、考古学等研究机构加以扩充、调整和提升,同时要整合和领导全国范围的历史研究的资源和力量。这一重大举措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历史研究的高度重视,必将卓有成效地激发全国史学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热情,推进新时代历史研究的宏大事业走向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所强调的政治性与历史研究侧重的学术批判性使得二者间存在一定区隔。引入世界历史这一维度或可成为突破这一难题之路径。其一,适当引入对世界历史的讲授,将帮助讲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最基本的起点即近现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所面临的系统性危机。其二,世界历史既指超出一国范围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是理解中国革命何以如此的重要理论来源。其三,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从历史中挖掘中国发展的全球意义,实现对世界文明的担纲,进而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应成为新时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3.
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逻辑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工商管理学科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学科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重要指导思想,以科学研究服务课堂教学、立法研究和管理实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实践证明,历史研究有助于工商管理教育和研究更好地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有利于打造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是构建中国自主的工商管理知识体系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4.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是一种历史生态存在,这种历史生态存在状态有效地促进了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实践转向、社会转向和世界历史转向。可以说,历史生态领域无疑构成了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是一种历史生态存在,这种历史生态存在状态有效地促进了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实践转向、社会转向和世界历史转向。可以说,历史生态领域无疑构成了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马克思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立足于“世界历史”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广阔的新视野、新方法,分析研究处在“世界历史”下的中国国情,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第一次科学和系统地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在“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球史观”是国内外史学理论界谈论较多的话题之一。“全球史观”不仅反映了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趋势,具有明确的时代性,而且突破“欧洲中心论”的束缚,重新建构世界现代史体系;不仅重视世界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关注历史的横向发展,而且强调科学革命的重要性,注重科技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同时,“全球史观”所建立的全新的、开放性的思维也有利于克服传统史学研究方法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中国历史研究视角经历了从"西方中心"到"中国中心"的转变。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历史研究视角应当超越"中国中心",培养"非中心意识"和多元化观点,从世界眼光和比较视野出发,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是一种历史生态存在,这种历史生态存在状态有效地促进了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实践转向、社会转向和世界历史转向.可以说,历史生态领域无疑构成了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颜旭  张汝朵 《天中学刊》2010,25(1):41-4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兴起了一股研究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热潮。研究涉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实质及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以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与当代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等问题。研究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今后应注意以下几点:整体把握和具体分析相结合,现实需要和文本研究相结合,创新理论研究与元典精神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世界体系":20世纪研究的一个中心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研究将成为新世纪的学术热点.作为20世纪研究的新趋势,主要表现为总体性研究的展开.与总体性研究相适应的理论解释系统的建构和研究范式的创新将为历史学意义上对20世纪的"再发现"奠定学术基础.总体性的系统研究应着力于结构的研究,因此,反映"世界历史"结构特征的"世界体系"概念可作为20世纪研究的一个中心概念.从"世界体系"的发展、演变着眼,20世纪世界历史运动的本质及其特性能得到新的解释,并有助于认识和把握当代世界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从19世纪中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开始,到现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尽管不能把“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等同于经济全球化,但它却是经济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前提。马克思用“世界历史”的眼光研究经济学,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发展。马克思在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曾打算专门研究世界范围的经济关系问题,虽未能如愿,但却奠定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是与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所带来的世界体系格局的变化相伴随的。从“依附论”到“世界体系论”,再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经济全球化的探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的理论取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术界主要是从"中国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创新,要求"世界历史视角"成为我们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自觉追求,从而确立"中国视角"与"世界历史视角"并行互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14.
<正>在电视上看了中国历史研究院揭牌仪式的实况报道和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我想,每一位史学工作者都会和我一样,倍感振奋。其原因有二:一是总书记再一次强调了历史及历史研究的极端重要性。他说:"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又说,"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二是同时高度评价了史学工作者的积极贡献。他说:"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史学界人才辈出、成果丰硕,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总书记对史学与史学工作者的高度评价与亲切问候,令人深感与有光荣焉。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术界主要从“中国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创新,要求“世界历史视角”应当成为我们新时期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自觉追求,从而确立“中国视角”与“世界历史视角”并行互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一、意义与方向历史民俗学是民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民俗学是研究历史上的民俗事象与民俗理论的学问。历史民俗学是具有世界文化意义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历史民俗学的研究。历史民俗学在中国尤其具有民族文化建设与学术建设的现实意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  相似文献   

17.
理论框架体系的内涵包括理论框架、理论体系两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体系。从世界现代化时空坐标的角度,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体系的历史起源、学术脉络、政治实践,是中国社会科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首先是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民族民主国家形态与现代公民国民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中国学术界不仅在20世纪30年代达成了“现代化的历史共识”,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初步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体系。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框架体系之所以能够大大超越欧美二战后诞生的西方现代化理论,不仅有历史依据、学术体系支撑,而且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现代世界体系、全球化和当代国际政治发展演变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经济和政治的客观发展,决定了全球化只是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漫长的西方殖民化或西方化的终结而产生的一个新阶段。简而言之,全球化是世界历史(或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的新阶段。文章还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透视全球化对当代国际关系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历史教育在普通教育和全民族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进行高质量的世界历史教育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熟悉自己的历史,是不可能有前途的。但是要切记: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这不仅提醒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代替不了学习世界历史,而且提醒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也要有世界眼光。对于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周荣耀研究员的观点,我深以为然。可能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关系,总是对中学历史的世界史教学投以更多的关注。但是应该说,现行的历史教学大纲对于世界史教学是轻视的。主要表现在高中世界历  相似文献   

20.
<正>近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有颇多感悟。总书记提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我作为从业多年的历史学研究者,一方面颇为自豪,另一方面也深感我辈承担的责任很是厚重。我想,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在追求真、善、美。"善"是价值的判断,"美"是审美的追求,而"真"是"善"和"美"的基础。虚假的事物无从谈及"善",也谈不上真正的"美"。历史学是"求真"的学科,从这个层面讲,历史研究确可看作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