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屈红宁 《考试周刊》2010,(43):94-9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Web2.0与人们的生活学习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在外语学习方面,互联网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大量的资源。本文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评价了Web2.0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Web2.0网站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文章引入了新型的BI理念,目的是促进web2.0网站的开发。文章首先以图解的方式对BI做了概述。并阐述它在互联网时代中的作用,同时列举了目前Web2.0网站遇到的种种问题。接着,本文着重对数据仓库、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这三项技术在网站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针对每一项技术列举了相应的案例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总结了引入BI理念到Web2.0网站开发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World Wide Web,简称WWW,是英国人TimBerners—Lee 1989年在欧洲共同体的一个大型科研机构任职时发明的。通过Web,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在一个网页里比较直观地表示出来:而且资源之间,在网页上可以链采链去。Web的发展速度极为快速,现在已由Web1.0(以数据为核心的网)发展到Web2.0(以人为出发点的互联网)。Web2.0时代并没有确切的定义,要准确地理解Web2.0时代,就要先来看一看关于最近的一些Web2.0产品。  相似文献   

4.
教育2.0的出现与Web2.0的流行紧密相关,有些教育2.0的论述甚至直接与Web2.0中技术的教育应用等同起来——用了Web2.0技术就是教育2.0了,这显然太表面化。Web2.0的技术使人人都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由此,带来了草根声音的崛起和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Web2.0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对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的认知,也对教育信息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就Web2.0在教育信息化应用中的现状、对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对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影响以及在教育信息化发挥作用中存在的主要障碍等方面谈谈自己肤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Web2.0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作为新一代的互联网,有其核心技术和模式。目前如Blog(博客)、Wiki(维基)、RSS(新闻聚合)、Tag(标签)等Web2.0的核心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可将其应用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拓展中。  相似文献   

7.
基于Web2.0的数字资源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作为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本文重点分析了Web2.0对数字资源建设的影响,设计了Web2.0环境下的数字资源建设框架,并就资源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由于Web1.0技术的局限,使基于Web1.0的网络课程存在着诸多不足,诸如缺乏科学有效的人际交互的设计,指导、监控学习过程的学习活动设计较少,学习评价与反馈设计简单化等。随着Web2.0在教育领域的推广应用,其在网络课程建设中的优势越来越被学者们认同,Web2.0的理念、技术和应用为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为网络课程的更新换代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协会对Web2.0的定义是: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自上而下的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厂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Web2.0内在的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个人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体系中来,众多个体的影响和智慧,  相似文献   

10.
Web2.0网络文化的后现代教育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与Webl.0(2003年之前的互联网)相比,Web2.0为后现代思潮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与技术滋养。而Web2.0网络文化所折射出教育现象的后现代特性,将带给在线学习者更多的知识创造机会与自主学习行为,同时也将引起更多的网络文化教育现象反思空间。  相似文献   

11.
Web2.0时代的E-learning2.0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b2.0给我们带来了网络思维和网络应用方法的变革,也为E—learning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它将促成E—learning2.0的产生。本文首先介绍Web2.0的核心内容和特点,然后分析讨论了web2.0在E—learning中的应用,最后对E-learning2.0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Human 2.0     
  相似文献   

13.
14.
协作学习2.0:基于Web2.0的协作学习新范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分析Web2.0的特征及协作学习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协作学习2.0的概念与特点,给出了协作学习2.0的架构,在探讨了协作学习2.0的理论基础上,重点解析了协作学习2.0架构的元素,并具体说明了协作学习2.0的应用过程,为Web2.0时代的协作学习提供了一种新范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web2.0的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基于Web2.0学习的本质进行了再认识.文章分析了基于Web2.0学习的去中心化和社会化特征,探讨了Web2.0在提升学习者元认知方面的优势,考察了对Web2.0学习资源进行的知识管理,设计了在Web2.0中开展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分布式学习的模式,提出了在Web2.0学习中对学习者生存能力和道德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基于Web 2.0的学习进行了论述.通过分析Web 2.0的模式和特征,探讨了Web 2.0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和学习者产生的新的教学、学习方式,考察了Web 2.0对于学习资源进行的知识管理,提出了在Web 2.0学习中对学习者生存能力和道德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Web2.0与图书馆编目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观众、环境、技术、内容等四个方面探讨Web2.0对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影响。旨在更新观念,了解现代编目技术,做好Web2.0环境下的文献编目工作。  相似文献   

18.
WEB2.0技术学习的课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以名为"网络社会互联技术与学习"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对web2.0技术学习的普及推进,提出并回答了课程建设目标与内容设置问题、以课程形式进行推广教育的作用与意义问题、如何进行课程教学实施组织的原则与方法问题,并对课程教学可能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分享。如何加速和深化对互联网web2.0技术的学习与运用,需要以课程形式系统化有组织进行,从而才能更有可能释放和发挥你(YOU)的学习力、创造力,加速推进互联网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9.
20.
SYNOPSIS

Parental working is not unambiguously beneficial for children. On the one hand, working parents can be positive role models for their children, and income can improve children’s lives in many ways. On the other hand, work can impair parent-child interactions, especially when the parents experience high levels of working stress. In my commentary, I conclude that the paper by River, enjoys strong support for the impact of maternal state anxiety (attachment anxiety) and work-interfering-with-family (WIF)-conflict related guilt on parents behaviors. Considering the cognitive-relational stress-theory by Lazarus and Folkman, the balance of personal resources and external demands can explain parental stress, which 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parental behavior. Full-time-working parents, who experience high levels of guilt and report high levels of attachment anxiety, are more prone to show low levels of stress resistance toward crying infants. However, these associations are not studied in families with high risk factors. Furthermore, future studies should include aspects of mental health status in a theoretical model. Taken together, the target article provide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I also propose to transfer the findings into more realistic research setting, which includes high-risk groups (parents with low socioeconomic status, low-income, mental health problems) to study how infant cry can influence parents’ patterns of care and abuse. The commentary tries to enrich the study by including Fraiberg’s “ghosts in the nursery” to further integrating parental mentalizing processes in the model explaining parents’ reactions to infant cry signal in the context of WIF confli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