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后,“以人为本”这一命题便受到了哲学界的极大关注。有人把它作为本体论的命题,有人把它作为价值论的命题,有人强调它凸显了人道主义。本文认为,它是涵盖着本体论、价值论和历史观的全面性命题,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现实人及其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以及现实人在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中所处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
当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以后,“以人为本”这一命题便受到了哲学界的极大关注。有人把它作为本体论的命题,有人把它作为价值论的命题,有人强调它凸显了人道主义。本文认为,它是涵盖着本体论、价值论和历史观的全面性命题,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现实人及其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以及现实人在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中所具有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哲学上最伟大的发现和贡献,就是创立了科学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的基础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是什么关系?象这样的根本问题,哲学界迄今并没有深入进行研究,得出应有的明确结论。正因为这样,所以在我们的同志中,有人就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只是历史唯物论;还有许多人尽管口头上也表示信仰、赞成历史唯物论,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历史唯心论。据此,本文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的基础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历史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为指导形成的关于世界和中国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大历史观。习近平历史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立场,是科学的历史观。习近平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义历史观,解决当代中国问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只有站在习近平的大历史观上,才能深刻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大的思想魅力、实践意义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多年的历史教学体会,我认为突出大历史观,很有必要。历史科学本身具有综合性,是总结科学,根据这个学科特点,历史教学要加强与其它相关学科的渗透,要有大历史意识。所谓大历史观,笔者认为含义有二:一指历史学科与语文、政治。地理等诸人文学科的渗透,迁移和贯通。另一指中国历史与世界史之间的有机构成。本文拟就这两点对大历史观作一探讨说明。一、历史学科与人文学科的渗透、迁移和贯通1.文史渗透历史学研究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而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在史前阶段,主要是通过实物资料来分析研究的。在文明时代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天问>所表现的屈原的历史观是进步的,因为其目的是以古为鉴,开导后人接受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态度是冲破传统历史观的束缚,实事求是,保存历史真实性;思想是表现深沉的历史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的历史观和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新历史主义在20世纪末期颠覆了传统的历史叙述和文学叙述。它传人中国以后,也自然对中国的历史小说创作有着一定的影响,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新历史小说就是在新历史主义的历史观念影响之下而形成的,两者在历史观上是一致的。然而,作为西方舶来品的新历史主义和中国土生土长的新历史小说之间在历史观念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两者之间并不能直接划等号。文章即拟对两者之间的差异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略论卢梭的社会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十八世纪法国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雅各宾派的思想先驱,小资产阶级代言人。由于卢梭的社会历史观中,包含着一些唯物的、辩证的因素,因而为以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产生提供了可贵的思想资料。但是,由于他局限于小生产的狭隘眼界,拘泥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因而最终还是陷入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泥潭。研究卢梭的社会历史理论,分析他失足的教训,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思想渊源,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本体论问题作为西方哲学尤其是古典哲学最基本的哲学问题,其内涵之丰富、范围之广泛、思辨之抽象、玄想之辽远,是其他学问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它是所有哲学问题中最为复杂最令人困惑当然也是最具有魅力的哲学问题.从历史上来考察,我们可以把本体论分为古代本体论、中世纪近代本体论和现代本体论.它曾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据统治地位长达2000多年之久,并且直到今天仍然是哲学家们热烈争论的问题.因此研究本体论问题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哲学历史观现代形态且达到公理化演绎系统体系要求的人类社会系统论,应同时贯彻从抽象到具体、逻辑推演过程与历史发展过程以及逻辑叙述与价值评价统一等诸原则.为此,本文尝试建构的人类社会系统选取了"人文资源"概念为初始概念,经过对人文资源属性和关系的逐层分析,尤其是对其超自然性与超个体性的分析,力图将本文论域内的所有问题均一一约化为不同层次以及相应环节上的各种"资源问题",从而以"资源分析"贯穿全部演绎过程.  相似文献   

11.
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中国近代的时代中心问题 ,就必须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并且把这种认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虽然 ,中国近代哲学的争论集中于历史观与认识论两个领域 ,但两者的分离却无法科学地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认识论在创始人那里是统一的 ,但在理论自身发展的进程中 ,两者却陷入了分裂。其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并且造成了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实践过程中 ,再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与认识论的统一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特点  相似文献   

12.
从近代至今,"世界历史"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经历了由"欧洲中心论"向"全球历史观"的转变,近几年又出现了"中国中心论"的新趋势.研究这三种观点可以知道,"世界历史"的观念包括了宏观世界史和微观世界史两大体系.从宏观上讲,需要用"全球历史观"看待世界历史,即世界历史就是全球性历史,包括全球每一个方面的历史;从微观上讲,需要用"对象中心论"看待世界历史,即每一个特定的对象都可以形成为一个中心,以此中心为基点从时间和空间上向外辐射,就构成了微观世界史体系.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本体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是什么"是体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本原问题。通过文献综述、逻辑分析等方法,运用广义的本体论在价值层面上探讨了体育教学,从本体论的视角出发寻求其逻辑起点和思想基础。分析体育教学本体论对体育教学理论建构、实践活动和发展的意义。经过对以往体育教学观念进行反思,指出体育教学应是指向动作技能的"身体"教育。运用感知控制论理论,分析了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机制,以篮球投篮技术和学习游泳过程为例,阐述了体育教学的本质本原是以感知控制系统重组为目的具有多种附加功能的活动,并提出了在建构体育教学本体论中应注意,本体世界是逻辑思辩的产物并具有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北宋著名哲学家王安石在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过程中 ,对老子哲学多有吸收和借鉴 ,同时也有创新和发展。首先 ,在天道观上 ,王安石继承了老子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 ,并把老子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思维模式发展成为宇宙本体论的思维模式 ;其次 ,在天人关系问题上 ,王安石一方面继承了老子主张人应效法天道的自然无为的思想 ,但同时也对老子人道无为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和批判 ;再次 ,在辨证思维领域 ,王安石继承了老子天道运行不已的观念 ,形成了“天道尚变”的进步历史观 ;同时 ,王安石用“耦”、“对”概念来概括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 ,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矛盾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秦末农民战争的结果,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封建王朝——西汉。这是农民阶级的失败,地主阶级的胜利。那末,失败了的秦末农民战争究竟有没有历史作用?有什么历史作用?通过什么途径发生了历史作用呢?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就需要考察汉初的社会各阶级,考察这些阶级之间的内部关系和矛盾斗争。只有从实际的阶级关系和矛盾的清理中,才能看到汉初社会真实的历史面貌,认清秦末农民战争的实际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的历程》简评国内的中国哲学通史著作对哲学家或学派及其思想的研究,近年几乎形成了一套通用的模式:人物记传加"块块"结构(即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历史观等几大块)。这样各历史时代的哲学主题及其特征。不同时期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联系就难以彰显。近...  相似文献   

17.
课程设计是课程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将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的关键环节。但是,我国对课程设计本体论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争议,课程设计概念界定就是其中之一。在界定课程设计概念时,应充分考虑到设计主体多元化、课程范畴多层次等原因。课程设计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对于课程观念和操作技术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广义上包括对于课程的理念、任务、性质、价值取向等设计;狭义上包括对课程的目标、内容、时间安排、学生需要、内外环境等选择和操作过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是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当前,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变化多端,更加凸显了对大学生正确历史观培养的重要.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有意识地把历史观问题始终如一地贯彻到教育中去;要处理好近现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处理好党在不同阶段取得的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不是宇宙观意义上的新世界观,而是历史观意义上的新世界观,其关注的不是整个宇宙,而是人类世界,是人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他在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创立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过程中,曾有保留地接受过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但他绝不是一个人本主义者,而是在批判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实践观,继而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核心部分,但不是全部,否则,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对宇宙观问题失去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人们知道,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载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贡献中,应该首屈一指的就是实现了整个社会历史观上的变革,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在谈到这一变革在哲学斗争史上的意义时指出:“现在,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中,从历史观中被驱逐出来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被提出来了,用人们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象以往那样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存在这样一条道路已经找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