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杨粟 《传媒》2002,(10):51-52
过去人们曾说: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现在人们会说:电视是改变生活的“怪物”。今天,我们正迎来一个电视的时代,在现代的主流媒体中,电视占有一个非常独特和富有魅力的地位。从南到北,从城市到乡村,到处都可以听到人们在谈论足球、在欣赏音乐电视、在谈论电视连续剧。不断增多的电视频道和电视栏目,使世界与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世界成了一按键钮就可以  相似文献   

2.
电视时代是一个视觉胜于语言,眼睛超过耳朵,目力打败声音的时代。电视以及电视中的视觉形象,已成为人们认识和参与社会的重要媒介。在今天美国电视网的屏幕上,总统的形象频频出现,把各种政治辩论或演讲搬进了公众的客厅,总统通过电视施政,公众则通过电视参政议政。 政治化的电视时代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总统不再是深宫的陌生权贵,而是大众客厅里一个“常客”。大众通过他在电视上所表现的风度、谈吐、个性,去了解他的政策并决定自己的政治倾向。也正是这个原因,塑造美好的电视形象,一直是总统及总统的形象设计顾问们热切追求的目标。由此也就引出了一个总统形象与电视传播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杨 《新闻传播》2010,(6):166-166
电视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视上一些女性形象以及所表现的女性主题往往出现一些倾向.这就形成了女性受众在观念上的一些偏差.也造成了电视媒介表达女性的某些局限。同时电视影像中建构的女性形象和所表现的女性主题再生产了女性的欲望。本文旨在展现电视影像中的女性形象.并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影像与欲望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朔一向是以反传统的文化姿态出现的。但通过对王朔所编剧的电视连续剧《渴望》中的女性形象的原型探析,我们不难发现其作品内部蕴涵着丰富的神话原型,由此可见,一向以反传统的文化姿态出现的王朔不可能割断传统。从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我们发现其文本明显表露出男性叙述者的痕迹,表露出女性作为第二性,这一传统文化积淀在男性作家心理的承袭。  相似文献   

5.
周琼 《东南传播》2010,(3):65-67
电视传媒在社会性别角色观念的宣传和女性自身的形象塑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充当了一个重要的性别传播器。故电视应打破传播领域内的偏见和歧视,运用女性视角重塑新时期女性形象,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6.
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视广告在传播商业信息的同时,掩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因而从对电视广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女性身上,可以一定程度的窥探电视媒体的性别意识和性别立场,解读女性作为独特社会文化群体是如何传达时代的声音的。 当前,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电视广告中已经出现独立、自信、美丽的现代职业女性形象。但由于受到性别心理差异和社会传统心理的影响,女性形象的“物化”倾向和“性别歧视”倾向仍然严重存在,强烈的性别角色差异形成了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刻板印象。 本文从传播学、社会性别学以及女性意识形态等相关理论支撑下的广告女性形象分析入手,试图解析当前电视广告中女性刻板印象形成的类别、原因以及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的影响;并对电视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未来变化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7.
春节前,中央电视台黄金档播出的43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其中众多大臣如:马齐、张廷玉、李卫、田文镜、李绂、隆科多等人物丰满逼真、接近史实的形象,已在人们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提起他们之中某一个如何,都能唠上几句.  相似文献   

8.
一、时代需要电视短剧如今在电视剧领域,长篇连续剧可说是龙骧虎步,中篇连续剧也颇有起色,单本剧、短剧、小品则每况愈下。尤其是随着《渴望》播出的极大成功,国内电视剧界似乎已形成某种共识,摄制室内长剧的呼声高涨。今后电视短剧是否会更加陷入恶性循环的状况,更加遭到冷遇呢?人们的这种担忧是很自然的。我认为,对电视剧创作这种长盛短衰的现象,的确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应当看到:时代是需要电视短剧的,就如  相似文献   

9.
大题材、主旋律、近距离,是八集电视连续剧《京九情》给人的三个最初印象.这部剧作的出现,既表现了江西文艺工作者对改革时代的敏感,是江西文艺界的一个可喜收获,同时也向人们昭示:“大京九”将成为艺  相似文献   

10.
陈丹 《传媒》2014,(8):43-45
正儿童形象是电视媒体众多人物形象中非常独特且常常被研究者忽略的一类。随着消费时代和电视娱乐化时代的到来,电视节目中对儿童形象的刻画也已经烙上了文化和社会的深刻印记。电视媒体中儿童形象作为符号的表象意义承载意义的电视媒体符号。对于符号和意义的关系即符号总显示着某种意义,总与意义形影相随。正如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所言:"无论人们怎样称谓符号,符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看了两部电视连续剧,着实令人反胃,一部是贵州电视台播放的《新梁山伯与祝英台》,剧中将梁山伯与祝英台变成了武艺高强的侠男侠女,让人如何也接受不了,难道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新”字吗,另一部是山东电视台播放的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孟姜女》,竟将历史上长期流传的孟姜女的悲忧形象改成了争风吃醋、打打杀杀的红尘女子,编篡者真可谓是“用心良苦”。另据报载,电视连续剧《王洛宾与三毛》尚未开演,一桩王洛宾子女状告该片严重失实的官司已沸沸扬扬。如今,电视荧屏也可说沾上了“假冒伪劣”之恶习。…  相似文献   

12.
王喜民 《中国广播》2012,(12):79-81
电视连续剧《先遣连》2012年7月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作为编剧之一,笔者记录了从一篇广播新闻报道延伸到一部报告文学再到一部电视连续剧,所经历的采访、创作、拍摄等过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视传媒的发展,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影视剧层出不穷,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也在不断变化着,影视剧在几十年间对其不断地改编和重构中,孙悟空形象在传统审美、后现代主义思潮和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神话.本文从20世纪80年代为起点,解读了每个时代孙悟空形象特点,分析孙悟空形象在不同时间、空间的演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表面上看,在电视相亲节目中给女性塑造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形象,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然而实质上并非如此。在像《非诚勿扰》这样的电视相亲节目中女性的话语权实质上还是处于弱势地位,同时在这类电视节目构建的意识形态中,女性的角色是获取商业利益的工具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叛逆者。从女性主义的角度看,电视相亲节目这类大众文化产品仍然有许多需要批判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媒体网络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媒体网络了解当下发生的时事新闻,以满足生产与生活各方面需求。电视新闻记者随着媒体网络的产生而出现,随着人们群众的需求而出现。它作为一种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作为一种职业也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电视新闻记者由于职业的需要,要时刻站在新闻时事第一线,出现在人民群众面前采访,出现在镜头前录制,他们的职业素养与形象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媒体事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与形象亟待进一步提高,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本文主要对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与形象塑造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熊立 《声屏世界》2010,(10):43-44
七年前,电影版《手机》以其幽默讽刺让人记忆犹存,七年后长达36集的电视连续剧《手机》又一次响起,在幽默、讽刺的特色中,以宏大的视野反映了在工业化时代和现代文明社会中.人们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转变.由此引发了生存困境——物欲横流、道德滑坡、信任危机、精神家园的丧失。  相似文献   

17.
广告形象体现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容。打开电视,翻开报纸杂志,走在大街小巷,几乎在人们活动的一切领域,广告无所不在地冲击着人们的视听,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在商品消费时代,广告对民众的导向的作用之大无法估量。这种作用有正面也有负面,有对有错,不可一概而论。如果从性别角色来看,广告对女性的导向,具有明显的男性意图,明确地将男性审视中的理想女性标准作为社会标准,来引导女性自我认知倾向。规范校正女性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8.
郑妍 《视听界》2004,(3):38-39
《中国妇女》杂志在2001年上半年针对女性,策划、组织了有关女性和大众传媒的问卷调查,当问到“您是否认为大众传媒存在对妇女的偏见时”,81.96%的人认为“存在”,认为“不存在”的仅占9.02%,还有7.69%的人表示“没有感觉”。从这一数据中,可以看到今天的大众传媒仍然是男性话语占据着主流地位,对女性的形象塑造和符号认知也仍然是从男性的角度出发,打上了男性话语的烙印。本文主要对电视上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考察男性话语系统中女性荧幕形象的塑造和诠释。荧幕上的女性形象塑造女性形象是电视荧幕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闻报道、广告,还是电视剧,女性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相似文献   

19.
近日,翻阅了有关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评论,受益匪浅。评论像聚光灯似的,条条光线汇集在如何改编古典名著方面。这些评论不仅在普及《红楼梦》文化意识上起到了空前的推广作用,就是在古典名著改编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中也起到了一定的开拓作用。以往,在银幕、舞台和屏幕上都出现过根据《红楼梦》改编的作品,但它们都是从一条渠道、一个人物、一个侧面去展现大观园内外的风采。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比较好地发挥了电视连续剧的优势,全景式地展开了大观园内外的大千世界和众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结婚     
洁尘 《视听界》2007,(4):113-113
在电视上瞄到电视连续剧《新结婚时代》,被抓进去了。就坐下来,看了好一阵子。然后去买了碟,用三天时间看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