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凡搞文艺写作的人,恐怕很少有人不读<红楼梦>的.红楼梦的价值和影响难以估量.其问世不久,即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说,连旷世奇才毛泽东也对<红楼梦>推崇备至.在国际上,为一本书而专门成立一个研究机构的,<红楼梦>恐怕也是唯一.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在成书传播过程中,"程甲本"出版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乙本"出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136年后,从1927年胡适发现1754年脂本开始,又陆续出现了多种脂本,这种文化现象,是红学中的"鲁壁古文"现象.<红楼梦>真伪问题沸沸扬扬,争论不休.在争论过程中又发生一些令人深思的作伪现象,如曹雪芹佚诗、河南郑州博物馆的<曹雪芹画像>、南京出现的"靖脂本",这些情况都促使人们要求还<红楼梦>的本来面目.刘心武的"学术小说"是创作,不是红学研究.红学研究呼唤科学的研究方法,只有提倡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解决"鲁壁古文"式的"脂本"中的种种疑问.只有科学的、历史的、艺术的研究方法才能使<红楼梦>和曹雪芹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一书涉及的方面很多.本文考证的内容有<红楼梦>程本后四十回、"白首双星"之谜及<红楼梦>的创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三个平面"理论为指导,对<红楼梦>中的"被"字句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归纳了<红楼梦>中"被"字句的句法结构,同时探讨了<红楼梦>中"被"字句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对于20世纪中国小说家来说,"<红楼梦>情结"已无可避免地成为了进行创作时普遍摆脱不掉的"梦魇",<红楼梦>对巴金与张爱玲家族小说创作影响甚是深远,巴金和张爱玲同是封建大家庭的逃离者、叛逆者、书写者,两人的身世阅历、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不同,创作个性也不同,因而对<红楼梦>的取法又呈不同侧面.  相似文献   

6.
从<红楼梦>文本实际出发,通过对<红楼梦>前80回,尤其是61回到70回中"忙"和"连忙"使用情况的考察,认为64、67两回和前80回其他章回可能不是出于同一作者之手,而和后40回可能同属一个作者,而且这个作者可能还不是高鹗.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的叙事可以分为背景叙事和故事叙事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有两个叙述层,与此相应的叙事者分别是"作者"、"在下"、石头以及故事叙事第一叙述层中的部分人物.故事叙事是<红楼梦>叙事的主体,背景叙事则为故事叙事提供了背景与框架,为小说的叙事虚构世界提供了存在的依据与合理性.而从叙事逻辑的角度看,背景叙事的第二叙述层与故事叙事的两个叙述层又构成一个叙事连续体,三个层面互相依存又互相支撑,共同完成<红楼梦>叙事的任务与目标.  相似文献   

8.
1954年底,以"两个小人物"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为导火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对胡适思想的大规模批判运动.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次批判运动作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9.
甲戌本、庚辰本、己卯本是<红楼梦>的三个最为重要的版本,俗称红楼三脂本.1927年胡适在上海得到甲戌本,1933年胡适在北京得到庚辰本,解放后北京图书馆又收得己卯本.诸本发现之后,胡适、俞平伯、陈仲艺、冯其庸、应必诚等对它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些发现与研究大大地加强了红学的基础,拓展了红学的研究范围.是红学成为20世纪显学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题名问题的学术争议大多集中在<红楼梦>题名与成书的关系、<红楼梦>题名本义与寓意(文化意义)、<红楼梦>各题名的取舍等方面.对<红楼梦>题名问题的学术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与把握<红楼梦>的题旨与精神意蕴,也对当今的通俗小说创作具有显而易见的启示意义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成书问题的研究始自脂砚斋点评<石头记>,但200多年来,它一直作为作者、版本等研究课题的附庸而存在,直至文革时期,由于大量史料的公开,才使成书研究由附庸走向了独立.事实上,<红楼梦>成书研究是红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对<红楼梦>的原始作者、文本结构以及种种矛盾现象的解释,段启明先生曾说:"红学"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往往都与成书研究取得的新的进展密切相关,或者那"突破"本身就是成书研究的重大成果.胡文彬先生也曾指出:"<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研究,实为红学研究的一大重要课题."成书研究日益受到红学研究领域的重视,在这个课题下也涌现了大量优秀成果,并逐渐形成了两大对立的观点:"二书合成"与"一稿多改".不过研究成果大多以论文的形式出现,研究的问题也比较单一,不成系统,这个时期的研究专著非常少见.沈治钧先生以博士论文为基础,适当修改而成的<红楼梦成书研究>正逢其时,适时地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借西方哲学思想阐释中国文本的先驱之作.但是由于王国维所借用的叔本华哲学本身存在着不可解决的问题,也由于作者本身的偏激、片面,使得<红楼梦评论>的理论体系产生出一定程度的断裂、矛盾.本论文着重以<红楼梦评论>中所阐述的科学、知识、实践与美术的分类,"优美""壮美"与"眩惑'的分类,<红楼梦>是第三种悲剧的评判,悲剧与解脱的关系等问题为中心,对其中出现的矛盾之处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3.
在以文化为中心进行翻译的时代,翻译界出现了"归化"与"异化"两大翻译策略:即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和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该文通过对文学巨著<红楼梦>及其两部最具影响力的英译本对比分析,探讨了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对这一课题所进行的探讨.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帮助,同时对<红楼梦>这部"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苗苏莉 《文教资料》2009,(26):69-70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正在拍摄过程中.编剧黄亚洲先生表示,此次新编他以120回全本<红楼梦>为蓝本,以15集左右的篇幅来反映高鹗的后40回,网友们对此争议颇多."87版"<红楼梦>电视剧使用"探佚学"的成果作为底本,遭到了很多批评:"探佚学"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此,使用120回本作为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底本具有内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我的外祖父俞平伯所著《乐知儿语说红楼》,是他留下的唯一有关《红楼梦》的遗作。全文十九篇,或文论或诗词,各篇是独立的。十九篇中有三篇已在1986年纪念他从事学术活动65周年的会上和同年11月赴香港讲学时发表。这三篇的题目是《索隐派与自传说闲评》、《好了歌闲评》和《致国际<红楼梦>研讨会书》。  相似文献   

16.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这十几年来,学者们或从文艺学的角度对<红楼梦>的语言进行欣赏、评析,或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红楼梦>中某类词语、某些具体词语的运用情况和所用的修辞方法做以阐述,或从文化学、社会学等其它角度对<红楼梦>语言做了审视.疏理这一期<红楼梦>语言研究的成就,对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这部旷世伟作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刘春水 《文教资料》2008,(29):11-13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首的<红楼梦>语言艺术成就是众人学习的典范,后人对它的研究成果颇丰.本人认为<红楼梦>的语言特色主要表现为:用语浅近,含蕴无穷;自然平实,情致幽远;简洁准确,形象鲜明.  相似文献   

18.
大型辞书<汉语大字典>"僵"条"僵硬;不活动"义下所举<灵枢经>、<红楼梦>两个例证与释义均不相符,二例中"僵"应为古义"倒下",其它一些辞书也存在相关疏失.  相似文献   

19.
以上内容是我对本班全体同学阅读状况的调查结果. 从调查表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我们的读书量太少;第二,有许多同学读过这些书后并不喜欢.就拿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来说吧,在读过的人当中竟超过半数不喜欢.我想这并不能说<红楼梦>不适合我们.<红楼梦>、<论语>、<呐喊>、<雷雨>、<复活>、<巴黎圣母院>……这些书都是各个时代的经典之作,每部作品中都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我们为什么不喜欢这些优秀文学名著呢?据我的调查,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一生熟读<红楼梦>,盛赞<海上花列传>,并且有意识地从这一传统中汲取创作所需要的资源,使其作品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在她的长篇小说<十八春>中,这一文化传统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写法上,张爱玲有意识地模仿<红楼梦>中灵活变换的人物视角并以之代替西方现代小说较为严格的单一人物视角,具体表现为该篇小说开头部分所出现的"叙述跳角"和人物容貌描写上独具匠心的布局方式.第二、在道德问题上,<十八春>从个人对于家族的责任义务与对于情欲的适度克制这两个方面分析人物的品行,尤其强调前者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褒奖一切对于家族生计有所贡献的行为,具有较为明显的道德保守倾向,这也显示出与<红楼梦>、<海上花列传>相一致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