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报特别是县市报由于受地域的限制,摄影队伍往往带有明显的“先天不足”:人手少、力量弱、素质低。从目前全国已有的500多家县市报的情况来看,配备2名摄影记者的报社不足1/3,大多数报社仅有1名摄影记者、这一现状影响了“两翼齐飞”方针在县报的贯彻落实。 笔者翻阅了20家去年12月出版的县(市)报,平均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一名摄影记者,其主体身份是记者。因此,过硬的摄影技术是前提,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采访、写作功力。笔者结合地市报新闻摄影工作经验,谈谈对做一名合格地市报摄影记者的浅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新闻摄影以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的瞬间,去反映事件的发展流程。如今,随着数码相机、拍照手机大普及,方便快捷而又几乎是零成本的前期制作,让随便哪位摄影爱好者都能成为草根摄影记者,报社专职摄影  相似文献   

3.
在电子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摄影记者使用数码相机进行采访拍照,用笔记本电脑传真刚刚拍摄到的数字化的新闻图片已经十分普遍,其发稿速度之快、高保真性能是传统胶片摄影很难上的。我做为一名《人民铁道》报这样的全国性产业报的摄影记者,正是数码摄影和数字化图片传真等高科技成果的最大受益者。《人民铁道》报社的摄影记者报道活动范围是随着万里铁道线的延伸而不断扩展的。九十年代初,每当有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在外地,摄影记者不管拍到怎样鲜活的新闻图片也只能等回到北京才能发稿,经常是文字记者的消息通讯已经见报多日,读…  相似文献   

4.
在华盛顿邮报,十余名专职图片编辑和40名左右的摄影记者构成了这张报纸庞大的视觉中心,图片编辑专职服务于报社的摄影记者,其中包括选题的策划、采访的安排、图片的制作、文字的撰写、版面的设计,当然也包括与摄影记者个人之间的关系互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我时常拍摄一些新闻照片给一些报社,也由此认识了各地许多摄影记者.  相似文献   

6.
我是大连日报的一名摄影记者,没有具体的"新闻口"分工,报社的同事都说我是"报社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但咱又是经过1O年军队特殊训练的转业军人,平时吃点儿苦,受点儿累自然不在话下,心里还时刻准备去一线"战斗".为了这个目标,我时刻准备着.  相似文献   

7.
“图文并重”已在全国报界形成共识多年,且不断出现新的成果.过去,人们把工作重点放在老总上,认为实现“图文并重”的关键是领导解放思想.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当老总们开始重视新闻摄影的时候,新闻摄影自身又常常捉襟见肘,拿不出打动人的佳作来,尤其是创新之作寥寥,大路货充斥版面,图片多了,在版面上的位置也重了,新意却不够.回过头来,板子还得打在老总身上.长期以来,报社特别是地方报社由于各种原因,对新闻摄影队伍的建设重视不够,对提高摄影记者素质抓得不够,反映在图片上便是创新不够.分析目前地方报纸新闻摄影队伍现状,别处我不敢说,敝报里有教训可以总结的.我丝毫不愿贬低摄影同行,相反,我对摄影记者辛勤劳动和工作成绩一向钦佩.过去报社选新闻摄影记者的大致有以下几个渠道:一是从摄影爱好者中挑选,文字水平要求不高;二是从不大适合搞文字的编采人员中选拔.被选的同志大多数没有经过比较严格的高等教育,从事新闻摄影之后长期没有学习和培训的机会,造成部分摄影记者实践多于理论,吃苦多于读书,动手多于动脑.近几年,各个报社开始注重新闻摄影队伍的建设,这种状况大为改观,如地市报中的《襄樊日报》等,抽调精兵强将搞新闻摄  相似文献   

8.
摄影记者如何"两栖作战"?通俗地讲,就是既得拍好照片又能写好文章,做一名复合型记者。媒体需要"两栖记者"眼下,不少报社对记者的分工仍是  相似文献   

9.
1997年底,海南日报开始探索一套适应报社新闻改革和适应新闻摄影人才选拔、培养的用人制度,率先推出“部聘摄影记者制”,将人才的选择、培养、使用同时进行,使优秀的新闻摄影人才脱颖而出。报业改革呼唤新的用人机制1.传统用人制度使摄影部成了“安置部”。过去海南日报摄影部在进人方面,基本上是“三部曲”,即领导拍板、人事部操作、摄影部使用。当时从事摄影工作的有9人,其中摄影部主任1人、副主任2人、摄影记者5人、暗房制作1人。这些人员中无一是学新闻专业的,更无一名本科生,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海南建省以来的10年中,报社…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各报新闻摄影报道取得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一些报社摄影记者青黄不接,忽略摄影的专业性;二是在分配制度上歧视摄影记者;三是报社各部门协同作战功能不能发挥,在报纸版面运用新闻照片以及怎样保护摄影记者的积极性方面时常撞车;四是一些报社没有专职图片编辑,在选择照片时缺乏优秀的裁判员。因此,要使报纸的新闻摄影工作再上新台阶,使报纸更具竞争力,必须在  相似文献   

11.
为搞好新闻摄影报道,报纸需要有一支很强的摄影记者队伍.摄影记者面临时代的挑战.在挑战面前,一大批摄影记者脱颖而出,成为新闻战线的佼佼者,但整体队伍素质还有待提高.眼下,一些有远见的报社领导人,把培养高素质的摄影队伍提到了议事日程.新闻需要形象传递,时代需要名摄影记者.正如英雄的成长离不开时代,离不开人民一样,摄影记者的成长也与时代的大环境紧密相连.我们现在正处于变革的时代,新闻战线的改革也同样围绕时代在变革.以形象记录时代,以形象记录历史的摄影记者,在变革的时代里应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12.
《新闻前哨》2012,(2):5-5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50名来自省地市报及部分县级宣传部门的专业摄影师近日接受了《河南日报》颁发的“特邀新闻摄影师”证书.成为《河南日报》首批“编外摄影记者”。近年来,  相似文献   

13.
我们是山西太谷报社的编辑,去年12月,参加了全国新闻系统统一测试,三门功课的平均分都在70分以上。这次测试,对我们在太谷报复刊后从各部门调来的四个人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识水平的测验。太谷报是县报,共有7人(内有一名摄影记者),人少事多。采写、组稿、编稿、设计版面和校对,都由我们6人搞。去年3月份,当我们接到省新闻职称评定委员会的统一考试通知后,大家既高兴又作难。高兴的是,这是我们学习和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的一个好机会,作难的是,我们(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35岁)  相似文献   

14.
7月10日,湖北大冶报审读室经县编委批准正式成立。与此同时,从报社外聘请了审读员五人,使报社内外结合对报纸审读形成一体,将从宏观和微观上对办报宗旨、管理、质量等方面进行审读,定期评议。审读工作由报社一名主要负责人分管,审读室主任负责报社内外审读员的联系和组织工作及撰写审读情况报告。报  相似文献   

15.
如何使新闻图片在工人报上亮起来?除了报社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改善摄影报道工作条件,给图片新闻提供版面外,更重要的是摄影记者要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图片的新闻价值,加大其含金量和表现力。从目前工人报刊登的新闻摄影图片质量看,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新闻性  相似文献   

16.
在伦敦市中心,云集着英国各大报社、杂志社的舰队街上,路透社的编辑部大楼,是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在这幢大楼里,除了路透社的工作人员外,还有英国报纸联合社——报联社(Press Association)在此合署办公.原来,路透社在国外设有不少驻外分社,人员配备相当齐全,在国内却无分社,也没有国内记者.它所发布的国内新闻和新闻图片就是依靠报联社提供的,这家由英国上百家报纸联合经营的通讯社,代替路透社行使国内分社的职责.摄影记者的部署我曾多次走访报联社的摄影部,了介到他们采编人员并不很多,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全国主要报纸、杂志以及国外几家图片社或报社提供发生在伦敦  相似文献   

17.
在今年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报协联合发起、组织的1988年度全国经营管理先进报社评选中,《大连日报》经过有工人日报、经济日报等首都7家报社8位专家和专业评报的老师傅的初评,印刷质量被评为第一名,获总分数98.76分,比第二名高出8.17分。为了更准确地评出先进报社,技术进步委员会又组织北京有关报社领导(主要是厂级领导),按版面、墨色、标题,图片分两组逐项进行了复审。8月24日终选委  相似文献   

18.
滩涂行     
1990年10月13日至11月25日,由13名青年文字、摄影记者组成的盐阜大众报滩涂采访团,在该报总编辑王召率领下,骑着自行车,行程1500公里,深入到本市面  相似文献   

19.
摄影记者不是“照相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在一些报社摄影记者正在成为仅仅发挥工具作用的照相匠。摄影记者成为照相匠,往往有着三类表现:一、成为文字记者的手。在一些报社文字记者指挥和调动摄影记者的情况很普遍,他们协作采访,但是,文字指挥摄影,往往在采访现场要拍场面或者要拍细节,有时甚至是要拍摄实证性的证物。二、成为编辑的腿。许多编辑有调动记者策划新闻的职权,于是他们会在反映环保主题的版面指定要有蓝天白云的  相似文献   

20.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自1月1日起,新疆全自治区的报社社长、总编辑开始持证上岗。据悉,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人事部的有关规定和实施办法,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从2002年至今已陆续组织全区报社社长(副社长)、总编辑(副总编辑),参加岗位培训班,共有150名同志取得合格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