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日益加快的现代化和全球化,猛烈冲击着传统的农耕文明,其传承与发展也出现了断裂和危机。梳理文化变迁的概念,以贵州省雷山县苗族控拜村落作为研究对象,描述和解释苗族村落传统文化的变迁机制,研究其村落文化传承与变迁的过程及特征。探寻苗族传统村落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的方法及对策,为今后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民族村落文化做出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苗族村落长期以来都有通过举办"扫寨"这一消防预警机制来增强民众防火意识,避免火灾发生的习俗。"扫寨"习俗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禁忌,通过对"扫寨"过程的分析及相关事项的研究,认为"扫寨"这种苗族内生的消防预警机制在客观上起到了增强民众的防火意识,减少火灾发生,维护村寨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是当前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落后情况下低成本实现农村社区平安、和谐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3.
湘西方言区苗族原生宗教——“呼清”(Fudnqind)所产生的强大约束力,与构建、强化村落社区秩序有着难以割断的逻辑关联。这种关联归因于苗族信仰体系中对“人不见天眼见,人不罚鬼神罚”报应规律的确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区“集体意识”在苗族村落社区的长期“驻留”。以鸡爪村苗族“呼清”为个案,揭示这种力量因素的生成基础与生效逻辑,以及合理利用这种力量资源对“低成本”构建和谐苗族村落社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镇雄县丁目术自然村是滇东北苗族聚居区一个典型村落。文章通过对丁目术苗族村落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的调查发现,丁目术苗族语言保持良好,全民自觉兼用汉语,苗汉双语共存,功能互补,双语生活是丁目术苗族和谐语言生态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吃鼓是黔东南苗族地区规模最大的传统民俗活动,高排村的吃鼓民俗既有基于血缘关系祭祀祖灵的内容,又有基于地缘关系构建村落共同体的内容。吃鼓在其村落地方社会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6,(1):24-29
寻找一条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已成为当今紧迫的任务。结合暑假龙岩市古村落田野调查的《城镇化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问卷调查》,分析龙岩市传统村落的分布状况,城镇化发展对龙岩传统村落带来的负面冲击以及传统村落应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城镇化背景下促进龙岩市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应还原传统村落的历史风貌、传承传统村落的优秀历史文化、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与人才吸引途径、发挥政府与相关主体对传统村落发展的作用、创新传统村落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福建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于2013年8月被列入中国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以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调查与分析村落历史文化资源,总结八一村“布袋状”村落形态、“金线提葫芦”传统轴线等空间格局特色,并针对村落现存问题,提出划定保护范围、控制视域视廊、整治村落水系、塑造景观节点、注入现代元素等五种主要保护方法,以实现对八一村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从历史考察与现实分析的角度对传统苗族文化的现状、传承、保护这三者进行分析,并提出当前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利用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论家庭文化生态博物馆的文化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和紧迫。以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为例来探讨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对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选址的文化内涵,馆藏品展示的文化逻辑以及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对苗族“活态文化”的展示与保护等方面的分析论述,认为凤凰山江苗族家庭博物馆在发挥民间力量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多元化保护和传承形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湘西苗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种类,开展形式与时机,以及主要的参与人群,分析了在“留守族”社会背景下,湘西苗族农村妇女对民族传统体育再传承的价值,并就如何充分发挥湘西苗族农村妇女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力图在提升湘西苗族农村妇女地位的同时,也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庆鼓堂活动是城步苗族民间的一种庆典仪式活动,也是一种祭祀活动,它借助于宗教的名义和特殊的祭祀形式来达到苗家人祈盼苗家年年岁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富贵平安的目的。为便于人们对苗族庆鼓堂庆典仪式的初步了解,文章拟从庆鼓堂的产生、庆鼓堂的表现形式、庆鼓堂的社会价值等三个方面做一些初略的探讨、概述,希望更多的人对城步苗族民间祭祀风俗有一个初浅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清中后期乾嘉苗民起义之后,清朝统治者重新调整了治理湘西苗疆的策略,采取了"以苗治苗"的民族政策,在湘西苗疆实施了"苗官制"。"苗官制"的诞生,冲击了苗族基层社会具有明显原始残余的传统组织制度,削弱了苗族社会宗族、亲族体系的合力,缓和了苗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对湘西苗疆苗族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彭水苗歌文化衰微是一个日趋严重的问题。在近10年持续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彭水苗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基于布迪厄的文化传承振兴理论提出促进苗族乡村文化精英再生产、创设多元苗歌文化情境教育、建立乡村文化精英引领的多元共治的苗歌文化振兴格局等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14.
苗族腊烟传统文化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中,已被大多数苗族群众遗忘了。文章结合云南省文山州苗族腊烟传统文化的来历、栽培、配制、制作、功效、抽吸方法和腊烟礼仪象征方面进行简单阐述。目的是让人们了解苗族腊烟传统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苗莉为邢台文坛有成就的女性散文作家,她的散文充满了"情"味,亲情、友情,对祖国河山之情,对人民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情,空灵、柔软、细腻,如云似水,如歌如泣.她的写法是传统的,却创造了优美的散文意境,其散文的可贵,在于她写了人性、人生,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她的特点是把散文的意境美和人性美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6.
哈尼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并融入了多种文化因素,因此其族源问题也显得十分复杂。目前主要有青藏高原说、土著说、四川大渡河畔说、南京说等几种观点。从民族的概念和特征的整体观念出发,作者认为哈尼族族源的主流出自氐羌,赞同南迁说。  相似文献   

17.
苗族文化的形成与其不断的迁徙有很大的关系。而迁徙的原因除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压迫外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它的社会经济文化类型是介于农耕和游牧之间—“既耕且游” ,形成了独特的苗族文化。  相似文献   

18.
远在五千多年前,以女娲、蚩尤为首的苗族先民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开创了璀璨的三苗文化,从此,苗族先民文化和中华文化开始了水乳交融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民歌是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苗族珍贵的历史记忆,笔者2913年9月至2015年6月期间多次赴贵州省台江地区苗寨对该地苗族民歌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包括台江地区苗族聚居地的历史、地理、习俗、信仰、文化生态以及当地人固有的文化观念、审美心理进行多维度的观察,对贵州台江地区苗族民歌的功能、文化特质、发展趋势进行探索。笔者认为在当代多元语境下,对贵州台江地区苗族现存民歌进行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考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民族自我认同的方式多种多样,其语言、历史、宗教等都可以成为民族自我认同的文化要素,在湘西苗族社会中,苗歌也成为苗族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本文通过对湖南湘西古丈县翁草村湘西苗歌的研究,力图揭示湘西苗族是如何通过苗歌来实现民族认同的。主要从民族意识,认知结构,民族群体人格,民族社会化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