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从事语文教育、研究七十六年,教过小学、中学、大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语文课程名称、语文学科性质、语文教学任务、浯文教学目的、语文教学原则、语文教学步骤、语文教材、教法等方面独树一帜,形成了全面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2.
国内动态     
张志公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他从事语言和语文教学研究及教材编写工作已有50多年,在汉语语法学、汉语辞章学、中小学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均有建树,著述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为了探讨和总结张志公先生在语言和语文教学诸方面的经验和研究成果,由民进中央、河北省政协、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河北师院学院、全国小学、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发起,由河北《语文周报社》、河北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张志公语言和语文教育思想研  相似文献   

3.
吕叔湘的语文教学效率观张定远一吕叔湘先生是语言学界的泰斗。吕先生从事语言教育的研究和实践60多年,出版专著和编译20多种,发表论文数百篇。从外语教学到汉语教学到对外汉语教学,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他都倾心关注并亲自从事研究和教学的实践,富于开创精神,...  相似文献   

4.
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括学习本民族语言,又包括学习汉语文。《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明确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内容、标准和评价等方面。教学环境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汉语文的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汉语文素养。创设良好的汉语文教学环境,对实现汉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于农牧区教学教育来说,农牧区小学生的汉语文水平相对城镇小学生的汉语文水平要低。由于农牧区的小学生很少运用汉语进行交流,很多学生只是在汉语文教学中才运用汉语进行交流,这样就会导致农牧区的小学生汉语文较差,因此在农牧区的小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汉语文的教育,提高学生汉语交流能力,并有效提高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整体效率。本文对现今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有效设计良好的教学形式,提高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汉语文课程主要是指那些母语为非汉语少数民族的学生学习汉语的课程。汉语文课程不仅培养了大量民汉兼用人才,还大大提升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汉语文教学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和汉语知识普及课程。然而,汉语文阅读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汉语文教材的改革迫在眉睫,在能提升教材质量基础上,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的知识和能力。汉语言阅读一直处于语文教学改革前沿部分,素质教育就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虽然我们已经建立起来了各种新式的汉语文教学体  相似文献   

7.
顾黄初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50年来,他鉴古察今,全力探寻语文教改之路。在这一追求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为建立汉语文教育的理论体系推动我国当代语文教育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从事语文教育研究七十六年,教过小学、中学、大学。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在语文课程名称、语文学科性质、语文教学任务、语文教学目的、语文教学原则、语文教学步骤、语文教材、教法等方面独树一帜,形成了全面的语文教育理论。叶圣陶不仅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还进行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9.
五月二十四日,接到“张志公治丧委员会”寄来的“讣告”,不禁为之一惊,我为失去恩师,为我国浯文教育界失去学术泰斗,深感无比悲痛。我是无名后学,这些年来,竞受到志公先生如此器重、奖掖、鼓励;感激追念,不能自已。 奖掖后学 我教中学语文,教高校现代汉语、语文教学法、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三十余年,一直私淑志公先生。特别是任教“语文教学研究方法学”这门继续教育课程时,始感研究方法著作不多,而谈语文教育研究方法的尤其少,后在学习中发现,志公先生著作中讲语文教育研究方法的最多,也最深刻,最为切要。为应教学之需,便系统整理他的方法论思想,并撰写《试论张志公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历史主义原则》一文,发表于1989年第8期《中学语文教学》首篇,得到志公先生的青睐和器重。此年九月,他在住院期间给我写信说:”文中有的地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传统属对教学的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联”作为汉语言独特的文学样式,集中、鲜明地体现了汉语文的特色和魅力,是汉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属对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语文教育界对这种传统文学样式应重新认识,为语文教学在传承历史并发扬光大方面作出合理有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刘国正长期从事语文教育研究,其语文著述,蕴藉深沉,纯朴素雅,叙写对语文教育的深层憬悟和对语文生活现实的诠释,总是以丰厚的内涵发人深省。他早就提出并建构的富有思维创新性和语用发展性的写作教学观,实际上是着眼于整体性素质即核心素养的“作文综合性的训练”,倡导训练学生写“规矩文”,也鼓励写“放胆文”和“课外练笔”,指明了学生...  相似文献   

12.
195 6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是2 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打破了五四以来语文教材及语文教育体系 ,试图从语文学科的内部结构及系统性出发 ,探索并建构汉语文教育的新体系。它不但对建国初期的语文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也为后来的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回顾与总结 1 95 6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的经验和教训 ,对于认识新世纪的语文课程改革以及拓展我们的学术视野 ,都是很有必要的。一、缘起和取向一般认为 ,1 95 6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是学习苏联的产物 ,这一判断有一定的道理 ,但并不完全准确。客观地说 ,解…  相似文献   

13.
娜荷芽 《考试周刊》2014,(85):38-38
高中汉语文教学在写作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围绕作文题目进行合理顺畅的表达,还要在语言的优美性和写作的创新性等方面下工夫。高中汉语文教师一直将高中汉语文写作教学当做高中汉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本文基于高中汉语文写作教学现状,主要对高中汉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进行研究,希望促进我国高中汉语文写作教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的汉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学汉语教学,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汉语,从简单的字、词、句、文到流利的汉语表达,将会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基于此,主要探究了小学汉语文教学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以期为小学汉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胡乔木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是一位学者型领导,被公认为“党内第一支笔”。20世纪40年代在延安时期,他曾主编过初中语文教材《中等国文》。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党中央和毛泽东指定,他担任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主任、中央汉字问题委员会主任。他努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卓有成效地领导了语文教学改革和文字改革工作,尤其是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为新中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并逐步形成了他的语文教育思想。胡乔木的语文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一是关乎国家政治的语言文字观,二是“文道统一”的语文教育观,三是注重实用的语文教材观,四是科学系统的作文教学观。  相似文献   

16.
胡乔木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是一位学者型领导,被公认为"党内第一支笔"。20世纪40年代在延安时期,他曾主编过初中语文教材《中等国文》。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党中央和毛泽东指定,他担任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主任、中央汉字问题委员会主任。他努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卓有成效地领导了语文教学改革和文字改革工作,尤其是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为新中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并逐步形成了他的语文教育思想。胡乔木的语文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一是关乎国家政治的语言文字观,二是"文道统一"的语文教育观,三是注重实用的语文教材观,四是科学系统的作文教学观。  相似文献   

17.
一、课程称谓之变的内在原因 从现有研究来看,我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文课程的称谓,发生从“汉语文”到“汉语”的转变,首先,主要是基于对我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性质的认识和确定,即对少数民族中小学生汉语文课的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其次,是基于对我国少数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现状的认识,这就是,在以往的汉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具体的教学,还是考试都笼罩在以汉语为母语的全国普通语文教学的阴影之中,“很多时候是按照把汉语作为母语教学的路子走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母语教育是以汉语文为主要标志的。汉语文不仅是一种语音、符号系统,在其中也积淀了民族的精神、智慧和文化,是中国古今文化的结晶,融汇着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各个民族文化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思维、意识、心理、风俗等自然表露在语言之中。所以,母语教学,既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又包括民族情感、民族思想以及特有的思维方式的教育,而后者体现了教育的人文价值。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提高人文素养的高度进行语文学习活动。“人文语文”便是应运而生的语文实践和研究的新范畴。  相似文献   

19.
首届国际汉语文教育研讨会综述北京/定远为了进一步加强与台、港、澳地区和国际间汉语文教育的学术交流,全面探讨21世纪汉语文教育的走向,国家教委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于1997年10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联合召...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2009,(5):64-64
2009年第1期的《人民教育》发表了施久铭的《为什么是洪宗礼?》一文。文章指出,乐意生活在一个纯粹的精神世界里是从事教育的基本品格。著名中学语文教师洪宗礼无论是前20年从事教育实践,还是后30年致力于语文教材编写与中外母语课程教材比较研究,50年的教育生涯,从教学实践到理论研究的跨越,洪宗礼始终在语文教育的世界里乐而往返。能否成为一个“有底气”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