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时代性,即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转型的客观需要,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诉求以及高校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指出了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即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优化教育结构为本质特征。认为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需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并遵循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从内涵式发展概念和特征出发分析研究生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要素构成,包括外部环境要素和自身内在要素。外部环境要素主要包含政府引导和支持、社会参与和协同等,自身内在要素主要包含优质资源汇聚与共享、结构优化和分类培养、培养方案完善与课程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导师责权统一、激励制度及其运行机制、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等。并通过描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现状,提出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可行性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内涵式发展是研究生教育的战略选择。内涵式发展的现代意蕴集中反映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上,表现在对研究生教育活动过程质量的考察中。采取多路径并举的方式,从研究生主体、高校培养条件、制度及执行力、培养质量四个方面构建中国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路径模型。为此,充分调动研究生主体的积极性、切实推动高校科学发展的主动性、落实制度的严格制定与规范执行、坚持全面发展的质量观,是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路径取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战略的推进,研究生教育在结构优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估、导师队伍建设、合作培养等方面都不断革新,赋予研究生教育发展新的契机。为更好地抓住机遇,着力创新,科学契合研究生教育的新发展,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必须发挥理论先导的作用,给予研究生教育结构质量观、人才质量观、评估质量观、导师质量观与合作培养质量观新的内涵,促使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5.
胡祖辉  施俭 《文教资料》2013,(19):109-110
作者通过分析研究生管理模式的现状,提出了基于信息化驱动的研究生二级管理模式的创新思路.以期借助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信息化驱动管理,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广泛流通、高效共享和及时反馈,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效率。基于信息化驱动的研究生二级管理模式能够使现有的研究生二级管理模式更好地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不仅加强对研究生的有效管理,而且提高管理效率,从而在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在的同时,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对于一所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凡。十五以来,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我院加大了建设力度,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学科意识大大增强。作为学院第一任研究生处处长,从研究生教育这个窗口,我见证了学院突飞猛进的成长:短短五年时间,学院研究生教育实现零的突破并逐步走向科学规范管理。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不断凸显,学院已步入内涵式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国家研究生招生计划工作的发展变革历程,采取政策研究、系统分析等方法,解读了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分配过程,设计了全新的架构理念,提出了相应优化政策及实施建议。认为加强顶层设计,实现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内外协同;探索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竞争性的动态调整新模式;寻求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质量文化融入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过程等,是促进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不断优化调整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8.
吴培 《文教资料》2011,(17):195-196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高级层次。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猛扩大,也使其培养的质量问题凸现出来。如何使研究生课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生教育,以课程和实践为依托促进教育发展,培养高级创新型医学人才,发挥研究生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创新教育中应用的作用,是医学研究生教育领域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略地位、系统功能和使命任务,积极发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职能和作用,在学位授权审核同行评议、学科评估、学科自检、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认证、教学案例、学位论文质量监测、《中国研究生》杂志、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国际交流与合作、科学研究、服务与保障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郭岩  刘爱华 《文教资料》2005,(29):49-5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得到迅速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问题.其中,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保证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中的热点和难点.而作为监控和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重要手段的研究生课程评价的作用,也日益为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生课程评价理念、指导思想和手段的探讨,阐述如何通过优化研究生课程评价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研究生公共数学类基础课程的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础数学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培养工科研究生各方面的科学能力。本文主要从研究生公共数学课程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招生计划是高校二级学院的稀缺资源,科学合理分配不但能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办学水平,而且能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高校二级学院通过遵循一定的动态调整原则,制定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实施办法,实行基数保底和增量奖励相结合、特色竞争和扶持政策相结合的动态调整办法来分配研究生招生计划,可以激发导师工作积极性,促进科研与学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认为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教育理念转型难、体制机制突破难以及变革动力缺失、传统模式失效等突出问题,面对时代变革的契机和挑战,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建设势在必行。从外部环境来看,要突破教育理念和体制机制上的瓶颈;从内部系统来看,要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考核方式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改革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来临之际,研究生教育不仅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使命,而且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放眼全球,研究生教育多样化、弹性化、专业化、优质化、创新化、法治化、信息化、国际化和开放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显现。在此情势下,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应为:以学位类型改革为突破口,继续积极稳步推进多样化改革;注重政策灵活性;同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化建设;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双一流”建设相互呼应;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修订工作;发展远程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信息管理的数据化水平;坚持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国际化和开放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国家间人才和科技的竞争,特别是对于理工类的研究生来说更肩负着发展高新科技的重要任务,只有不断地发展和更新才能使之与时代相适应。培养理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是关键,本文主要对理工科研究生的创业教育课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希望能对理工科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优质社会服务及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截至2011年,我国在读研究生达164.58万,是名副其实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但要实现研究生教育大国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转变,还必须完善现行经费投入机制。研究生收费并轨政策的实施,可以健全成本分担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理是人类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化是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力保障。实现研究生教育法治化,应落实回应性的基本要求,关照研究生教育领域现实与突出问题;坚持权力法定、权利保障、程序正当与信赖保护原则;以良法善治为目标,着力提升研究生教育制度供给、制度实施、制度监督与制度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对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既是我军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也是应对新军事变革挑战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在机械化建设任务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建设信息化军队,实现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高层次军事指挥人才和军事技术人才。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作为军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必须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谋求研究生教育的科学发展,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美国赠地学院产生与发展历史的梳理,分析了赠地学院在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美国赠地学院实现了入学机会和学术发展双重意义的民主,通过丰富专业化科学研究的内容,引导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促进研究生教育组织化,推动职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和提升研究生教育在国家及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在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平 《教育与职业》2015,(11):116-118
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涉及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及评价方式等多方面内容,对二者进行比较从理论上有助于厘清二者在培养对象、性质特征、层次结构、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基本问题,现实中有助于政府部门及时、合理地做出有针对性的政策规定。通过对课程设置与培养方式等方面的比较,希望能为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改革、促进研究生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现实依据,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