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齐头并进,才能有效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提升的"互惠双赢"。近年来,我校多措并举,通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机制的形成,促进了教师专业与学校内涵的同步发展。一、目标引领,唤醒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驱力教师的专业发展,自身的内驱力最为重要。这虽然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但说到底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2.
一种有效的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坚持以学校为本,探索促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以《开发教育教学案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题为载体,依据对话、行动研究、案例开发等理论,初步构建了以"学习"为核心,贯穿"说、做、写"全过程的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民族地区农村难以建立"专业发展学校"和"教师发展学校",但可以通过县级教研机构与中小学校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合作中,各责任主体应担当的伦理责任体现在:学校通过规章与制度建设创建学习型学校,创建合作的教师文化,探寻联系校的运作模式,以加强学校的功能;教研机构及其教研员的责任是拓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功能和与教师进行合作研究,在合作中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作用;教师责任就是形成对专业发展的正确认识,立足校本的主体性发展,生成实践知识与智慧。  相似文献   

4.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使教师可以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桑珠孜区二中"组团式"援藏教师团队将原有经验与学校实际相结合,提出了科研兴校思路,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探索出一套有效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近年来,随着教师专业化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趋势已经从早期的对"应然"、"实然"的研究逐渐向"使然"的研究过渡,即关注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以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为取向,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找出研究中的不足,探讨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信念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教师信念、教师知识和教师能力是三个主要的维度。其中,教师信念在教师专业结构中位于较高层次,它统摄着教师专业结构中的其他方面。所以,研究信息技术教师信念对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信念相关理论的论述,结合信息技术教师信念状况,提出重建信息技术教师信念的策略,即"应试教育的学校文化向素质教育的学校文化的变革"、"将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信念生成与转变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信息技术教师应积极在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而学校的教学质量又离不开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和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摆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难题。本文讲述了"美育大讲坛"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学习、思考、研究的平台,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学生发展的前提,而校本研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绿色平台。近年来,学校确立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为出发点,遵循"人人参与,人人发展"的宗旨,优化校本研训模式,建设学习型团队,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环境、搭建平台,促进全体教师专业发展。营造氛围,达成共识规划职业生涯。为了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学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得到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并把个人发展目标和学校的发展愿景统一起来,学校引导教师从  相似文献   

9.
教师队伍是学校立校之本,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因此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永恒的主题。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青年教师要逐步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由"教书匠型"向"专家型"转化,也必须借助于教育科研这一平台,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本文探讨了如何构建了一个合理、良好的平台来引导青年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使广大青年教师在实现个人工作愿景的同时,有效促进学校各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学校关注的热点话题,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完善校本培训学习制度,促进教师有效地学习,构建学校学习型组织,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契机,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挑战. 一、"一招得智"校本培训促使培训教师自我提升 "一招得智"校本培训就是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中主讲教师自拟一个课题来展开,通过分析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案例,阐述教育理论,分享教育心得,让全校教师得到教育智慧,从而提高学校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草根培训.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研究》2017,(2):42-47
本文从生涯发展指导出发,尝试将教师有意义的闲暇生活作为个体发展"促进因子",重新审视教师工作域中的专业发展。在平衡好教师工作和生活的基础上,推动教师由"学校人"到"整体人"的转型,探究以闲暇教育推动教师个性化发展,以期为促进学校发展研究提供一种新路向。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在发展主体、发展内容和发展形式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组织的现实状况已凸显出与教师专业性之间的矛盾,迫切需要进行变革。从学理层面分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组织的理想样态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从"成事"到"成人"的运行机制和合作型的组织文化。"学术管理"机制提供了一种基于"专业取向"的学校组织变革理论思路。辽宁省实验学校引入学术管理机制,分三个阶段进行了学校组织变革的路径探索。学校通过增设学术型组织,完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给教师领袖增权赋能,实现了校本教研的顶层设计和集团化办学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我们结合实施新课程的实践工作,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以写"教育博客"为突破口,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感的全面提高。一、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设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4.
流动的"马赛克"——教师文化的应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所在,对教师文化的研究是进行学校教师管理的基础。构建教师流动的"马赛克"文化不仅是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学校教师文化发展的应然趋势。学校可以通过教师自我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学校教师合作机制的完善两个途径来打破教师个人主义的行为模式,促进教师流动"马赛克"文化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刘敏杰 《考试周刊》2008,(51):25-25
本文从"对教师专业素质的理解"、"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学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条件和途径"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问题,旨在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所学校的办学高度,是由教师的道德境界和教师的专业水准决定的。作为校长,在引领学校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思考的是如何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不断增强教师的生存力、发展力。目前,我们学校1 0年期左右青年教师占到一线教师总数的近50%,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提升学校师资队伍水平的关键。多年来,我校实施了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及"三级带教"制度,  相似文献   

17.
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和研究活动。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一、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方式要使教学真正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学活动必须同时也是研究活动;复杂的教学情境,需要  相似文献   

18.
依靠源自学校内部的力量而进行的持久的学校革新,应该采取不同于以往的革新方式;促成教师基于角色转型和职业生活方式改变的专业力量的兴起,是决定学校变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领导这一新的角色被视为教师增权、促进变革和教师专业社群建设的必然选择。教师领导意味着教师要成为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领导者,要推动其他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学校内部领导群体的形成。教师领导的途径包括"参与"、"互动"和致力于生成"合作文化"。  相似文献   

19.
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因为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当前,教师的专业成长已经成为学校管理者的普遍共识和主要抓手,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师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一、学校要为教师搭建平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1.建立团队机制,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中小学为基地,大学和中小学共同合作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从事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也是一种新型的教师培养模式。汕头职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借鉴该模式,开展了"学前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平台"省级教改项目的研究,并提出了实施基于建立PDS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五个方面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