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姝 《考试周刊》2010,(28):224-224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地突出了教师只有有“道”.才能传道,只有切实地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和文化知识修养,才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这也是小学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从"知识型"教师到"生命型"教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传统的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韩愈把教师的职责定为“传道、授业、解惑”。古代社会,教育主要是伦理道德教育。“文以载道”,当时的知识主要是伦理道德知识,而非科学技术知识。这样“,传道”其实也是通过“授业”来进行的,教师的“授业”本身就是传道。所谓的“解惑”,也就是解决“传道”和“授业”中学生的疑惑,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道”,掌握“业”。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三件事,最终就统一为一件事:“授业”。“授业”乃以知识为对象,以掌握知识为教育的目的,教师以传授知识为己任。在“授业”中完成“传道”的任务。这是一种典型的…  相似文献   

3.
张淑瑛 《教育》2008,(1):56-57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是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一种较为客观性的评价。唐代韩愈把教师的职责精辟地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即传科学之道和做人之道;“授业”包括授科学文化专业和思想道德专业:“解惑”有解知识之困惑,也有解思想之困惑。而在“传”、“授”、“解”的过程中,所传知识是否正确、所传方法是否得当、所传效果是否显著等,对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唐代大教育家韩愈在其《师说》一文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在科学文化知识、技术技能方面教书育人,而且在个人品德修养、敬业精神等方面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5.
顾名思义,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容。封建社会有封建社会之道之业;资本主义社会有资本主义社会之道之业;而我们社会主义社会是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道,授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之业,解学习和承继人类知识总和之惑。由于教师先于学生而学,他们积累了前人的生活知识,学生必须向老师学习而获得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  相似文献   

6.
1.准确无误,要有科学性. 教师的语言是用来传递知识的,他的语言应该是准确无误、科学严谨的.也就是说,它应符合科学性的要求,一方面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要符合人类认识的主观规律. 2.严谨精炼,要有简洁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用来表情达意的,要符合思维规律.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语言就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因而也就更要具有严谨性.简洁精炼对教学语言来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受(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教师的任务仍然如此。但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之间的关系,却有着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教师讲课应着眼于“传道”、“授业”,有的主张应着重于“解惑”。着眼点不同,备课时的指导思想,教材处理、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的考虑等也就各不相同,教学效果也大不一样。因此,如何正确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值得我们探讨。我主张教师讲课应着眼于“解惑”。在“解惑”中“传道”,在“解惑”中“授业”。也就是说,教师讲课应针对学生实际,生“惑”的,教师就“解”;学生“不惑”的,教师就不必  相似文献   

8.
《数学分析》教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深知要完成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神圣的天职,不仅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深刻地理解,还要注重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达到较高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最重要的要教会学生终生学习,学会学习的本领。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教师要真正做到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课改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课程改革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我认为更是适应教育对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温家宝总理在会见我国“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时热情洋溢的讲话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我们的老师传道,就是要传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道;授业,就是要传授学生建设祖国的知识和技能;解惑,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创新。我从事高校“机械设计”课教学数十载,深切体会到要把这三者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作为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也是益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片面地认为搞好授业解惑就敬职敬业了,应该把“传道”,即教书育人放在首位。如果说我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的话…  相似文献   

12.
一、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的职责要求我们“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  相似文献   

13.
研究型教师及其培养构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今中外,都认为教师能力上的最高境界就是教师具有研究能力。我国古代的所谓“术业有专攻”,其要求涵盖的就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包括在专业上要有反思能力、创新能力,即研究能力。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  相似文献   

14.
古人把教师的责任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恐怕失之片面.为人师表,不单止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道德观念,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意识,姑命之为“扬美”。 为师之道,传道、授业、解惑、扬美.扬美  相似文献   

15.
<正> 韩愈的《师说》中讲到,教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当今看来,我认为“传道”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授业”,即向学生传授知识;“解惑”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智能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知识、智能、德育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使学生切实掌握文化知识,就必须大力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实际能力,而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又为掌握文化知识它创造了必要前提。但学生只有知识和能力,而没有为祖国实现“四化”作贡献的远大理想和抱负,那他们也就不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这也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是失败的。历史课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文化基础课,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学生难教,教师难当”这是教师们真实的感受,也是教师们深深的焦虑。的确,科学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的素质要提高,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要怎样做才能牢牢地把孩子们吸引,完成“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任务呢?其实,孔圣人早已给了我们秘方:“知之者不如好之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师,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就,一个做教师的人,应该对学生传播做人的道理;教授赖以生存的技能;解答迷惑不解的问题。教师的工作中,“授业”、“解惑”固然重要,然而最重要的应该是传播做人的道理。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人,实际上,“授业、解惑”是教书,“传道”为育人。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视野中的教师角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到“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之上的。以客观主义为基础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事物及其意义是独立于人而存在的 ,意义是由事物本身决定的 ,知识是对事物的表征 ,是对事物惟一正确的、真实的解释。个体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 ,就等于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 ,从而具有了支配世界的力量。所以 ,教学就是要把外在的、客观的知识转移到学生身上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加之传统的教育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 ,更加强化了教师的这种“传…  相似文献   

19.
1.准确无误,要有科学性。教师的语言是用来传递知识的,他的语言应该是准确无误、科学严谨的。也就是说,它应符合科学性的要求,一方面要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要符合人类认识的主观规律。2.严谨精炼,要有简洁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用来表情达意的,要符合思维规律。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语言就是用来传道、授业、解惑的,因而也就更要具有严谨性。简洁精炼对教学语言来说至关重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教育如何才能担负起这个特殊的使命 ,关键是要有一支自身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及创新能力 ,同时又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师队伍。即我们必须具备一架高素质的人才建设机器。而我们每一位教师就是这架机器上的高效运转的部件。要保证这架机器永远高效运转 ,培养造就出一批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与之相适应的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师者 ,传道 ,授业 ,解惑也。”如果我们的教师没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没有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