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赵婧 《新闻窗》2010,(4):68-68
对记者来说,一起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其要采访的主要对象,同时也是新闻媒体面对的受众之一。对新闻当事人的采访,核心问题是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因此,如何在新闻采访中抓住细节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谢治国 《中国广播》2004,(11):48-50
新闻报道需要重视细节,并且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因为“新闻事实是由众多的细节组成的,在这些细节中,有一部分肯定更能体现新闻的主题、更能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更能说明新闻人物的性格。要把新闻写好,记者必须善于捕捉这样的细节,并在新闻中刻意加以描绘。”  相似文献   

3.
所谓视觉新闻,就是作者将自己目击到的或经历过的新闻事实描摹或拍摄给受众看。从电视上看到的,我们称之为“现杨报道”;从报刊上看到的,我们称之为“新闻特写”。规觉新闻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作者是事件的目击者成经历者;二是采用描摹的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三是现场感强。 一、视觉新闻的构成 视觉新闻由两大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作者观察并描摹出事件,我们称之为“作者的视觉”。另一部分,是受众通过作者的描摹看到新闻事实的真相,我们称之为“受众的视觉”。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视觉是主动的,作者视觉的内容决定着…  相似文献   

4.
王飞 《中国传媒科技》2012,(18):158-159
语言表达能力是新闻采访、播报、评论等其他能力得以体现的重要桥梁.多元语境要求记者型主持人须具备较高的新闻表达能力.本文试从“凸显细节、丰富新闻”、“舆论调控、引导受众”两个方面对记者型主持人的新闻表达能力做分析.  相似文献   

5.
戴建伟 《新闻窗》2005,(5):12-12
细节是展现新闻魅力的重要环节,细节可以将人物和事件的特点加以突出,可以放大新闻的信息点,增强读者记忆深度,记者在新闻中抓住了的传神的新闻细节,无需赘言,读者便能随着你的现场细节再现整个新闻报道本身。  相似文献   

6.
(一) 现场短新闻用作者在新闻发生现场捕捉到的细节、材料来报道新闻事实,以"活动"着的视觉形象和现场画面来传递信息、报道事实、感染受众。报纸的新闻采写应该充分借鉴现场短新闻现场感强这一特点,这是它增强与电视传媒竞争的有力手段之一。 第一,现场感可以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可信性。 报纸新闻多选用现场发生的可触、可感、可视的事实材料,可使新闻更具有个性、具体性、富有动感和生活气息,增强报纸新闻的真实感和可信性,使受众信服。 解放军报1998年7月对日一版的新闻《共产党员的位置在水线》,记者运用视觉新闻或目…  相似文献   

7.
要写出好的消息,就得抓住“三个点”——价值点、关键点和鲜亮点。价值点是新闻的意义所在,它需要记者去发现和开掘;关键点是新闻发展的节点,是新闻中的精彩时刻,抓住了这一刻,往往就抓住了新闻的灵魂;鲜亮点在本文中指向对新闻的表达,好的表达形成好的作品,好作品既能充分反映新闻的价值,又能为受众所喜闻乐见,最终使新闻的价值得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新闻故事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有利于吸引受众;另一方面,如果记者片面追求故事的情节和戏剧性,不惜主观捏造,会损害新闻真实。本文提出了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利用冲突框架构建新闻事实,在新闻中突出“人”的主体地位,采用细节展现的手法进行新闻写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在报纸竞争面临网络媒体冲击的今天,为抓住受众的目光,图片的地位更加突出,大照片、多组照铺天盖地,各类图表也跃上版面,视觉新闻风头正劲——社会生活的巨变使报纸和图书、杂志等印刷媒体纷纷进入“读图时代”,呈现出泛视觉化的倾向。新闻院系作为培养新闻摄影人才的重要阵地,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方面,都与“读图时代”的需求、媒体的需要尚有不小的距离。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新闻作品如何吸引受众眼球,除了通过挖掘新闻本身的价值以满足受众之外,在新闻写作时注重细节描写,增强新闻报道表达方式的文学性、趣味性和人情味也是有效之道。新闻写作中细节的选择细节是人物的血肉,选择怎样的细节才能将人物写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选择具有感染力的细节。美国记者修·马利根说:"生动的细节描写可以使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有了新闻事件,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记者蜂拥而上.有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游刃有余,作出胜人一筹的报道,让新闻价值得以充分体现,令受众(读者)拍手称快。但有的记者却身入“宝地”不识“宝”,采写的新闻只能勉强应付刊播,吸引不了受众的眼球。产生如此强烈反差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与记者个人素质和个性化特点有着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度第49届“荷赛”奖业已揭晓.获奖的图片沿袭了西方新闻摄影严肃、沉重、震撼的一贯风格,大部分的新闻图片都是“黑镜头”。所谓“黑镜头”,是指新闻摄影作品中这样一类照片,它们“形象逼真,细节充分,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震撼力。看过照片的人会产生敏感、脆弱、压抑、忧郁、恐惧、恶心等消极心理情绪。具有负面心理属性,引发受众消极情绪情感体验,是这类照片的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新闻中的细节运用自有其一般事实叙述所没有的传神的威力。那么,到底什么是细节呢?笔认为,在广播电视新闻中,细节是新闻人物或新闻场景的最具个性的画面或音响,它能给受众长久的回味。“窥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细节可以是新闻人物的一个面部表情、一个手势、一句话甚至是人物的穿着打扮,也可以是某一新闻场景的特写镜头。  相似文献   

14.
金宇 《新闻世界》2013,(7):18-19
【摘要】记者是新闻的观察者和记录者,新闻现场“透露”的信息可能杂乱无章,而记者要清楚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其中细节至关重要。对于一篇高质量的新闻稿件而言,通过细节描写,让新闻内容丰富且有感染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15.
于为苍 《新闻界》2005,(1):110-111
消息中的细节是指那些来源于新闻事实中的具有新闻典型意义的细小情节,记者常常通过对细小情节的特写性描绘,使新闻对象栩栩如生,逼真传神,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最佳的新闻写作包括一整套技巧,它们使事实、概念、思想、感情的发布变得平易流畅,水到渠成。”消息写作使用目击式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消息的现场感和真实性,提升消息的新闻价值,凸显消息的主题内涵,同时也折射记者的新闻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6.
李强 《新闻爱好者》2006,(10S):53-53
在电视媒体发达的今天,平面印刷媒体和新闻通讯社对图片新闻和视觉新闻越来越重视。其实,在中国新闻界最早提倡写“视觉新闻”的是新华社原社长、名记穆青先生。他在《学会写视觉新闻》中写道:“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面貌。这样,我们的新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代。”  相似文献   

17.
郭天一 《军事记者》2004,(12):12-12
传统新闻学理论认为,标题是帮助受众选择新闻信息的向导,是引导受众理解和阅读新闻的纲要,是满足受众新闻信启、需求的手段。一句话,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和“广告牌”。进入信息时代后,人们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对信息的选择,接收越来越“快餐化”,新闻正逐步进入“读题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标题能否简洁醒目地抓住读的视线,在实现新闻信息有效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雪红 《新闻窗》2012,(4):44-45
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必须进入现场。有的记者到现场后,对许多情况往往视而不见,忽略了许多细节,本来可以写出一篇相当出色的报道,却写成了很一般化的报道,浪费了新闻资源。因此,要很好、快捷地完成采访任务,把新闻“做大做好”,确保新闻的客观、真实性,必须抓住现场采访的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刘保全 《新闻界》2000,(2):9-11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说 :“新闻事业是常干常新的事业 ,是有着广阔的驰骋空间的事业 ,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 ,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手法 ,不断写作有新意的优秀作品。”这段精辟的论述 ,对于新闻写作出精品 ,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常言道 :“鱼吃跳 ,猪吃叫” ;“宁吃鲜桃一口 ,不吃烂杏一筐”。新闻本姓新 ,求新是新闻写作的规律决定的 ,求新是新闻的主要特征和写作新闻的第一要求 ,是新闻生命力所在 ,也是时代的需要和受众的呼唤。著名记者、新华社原社长穆青同志在《新闻要抓新和实》一文中说 :…  相似文献   

20.
刘苏雅 《青年记者》2023,(23):32-34
作为“硬新闻”的典型代表,科技新闻“记者难写、受众难懂”的局面常常出现。提升科技新闻质量,需要破解“知识的诅咒”导致的交流障碍,建立“读者意识”,发挥科技记者的“翻译官”作用,在传播全过程做到深入浅出,实现报道准确性和贴近性的平衡。在全媒体时代,科技新闻还应选择恰当的全媒体传播手段,扩大受众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