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学是一门艺术,听课也是一门艺术,教学相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其实"教"与"听"、"教"与"评"也是相辅相成的。"听"是"评"的基础,"评"是"听"的反映。怎么"听"、怎么"评"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在大力倡导开展教学研究的今天,广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针对听课、评课的相关问题,进行一点探索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胡星斗,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1978年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原名华中工学院),1985年研究生毕业,1999年升为教授。提出了"中国问题学"、"弱势群体经济学"、"公平市场经济"、"现代农村制度"、"现代反腐败制度"、"现代中华文明"、"宪政社会主义"、"古典式管理"等一系列新论点。是撤消乡镇政府、废除行政型信访制度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主张同命同价,废除二元户籍  相似文献   

3.
儒家自孔子开始,便提出"由己"与"由人"的不同。孟子继承孔子"由己"与"由人"的区分,将人间之事作了"在我"和"在外"的两种理解,并进一步从天道与性命贯通的角度为此种区分和理解寻求形而上的依据。由此彰显出孟子对"天"和"命"的两种不同理解与区分:"天"有"义理之天"和"运命之天"的不同,而天所赋予于人者为"命",因此"命"就有"义命"和"时命"的区别。"义命"和"时命"的区别又决定了人间事物有"求在我者"和"求在外者"的两种区分。  相似文献   

4.
许占原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2):167-168
义与利是市场经济的固有内容。"利"需要"义"的制约,而正当的"利"也必然合于"义"的要求;"义"天然包含"利"的内容,也是实现"利"的根本保障。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更应当强调"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超级梳发机     
正我的头发很长,每天早晨梳头发,费时又麻烦,所以我想发明一个超级梳发机。它身上有"时间"、"发型"、"开始"3个按钮。"时间"可以设置为30秒、1分钟、两分钟……最长6分钟;"发型"有单个马尾辫、两个马尾辫、盘发、麻花辫等。如果你马上要去学校上课,可以选择"30秒"和"单个马尾辫"组合,然后按"开始"键,梳发机很快就可以帮你梳好头发;如果你准备参加演出,可以选择"两分钟"和"盘发"组合,按"开始"键后,它就会为你精心打扮一番。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要把握好"有为"与"无为"的界限,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还需要苦练"内功",通过教师的"无为",求得学生的"有为"。"抓"大放"小",收放自如,既要避免"有为"过度,又要防止放任自流。善于把握教育、引导学生的关键时机,相机而动,以点带面。  相似文献   

7.
云无心 《科学生活》2010,(10):15-17
"食疗"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在漫长的历史中,世界各民族都形成了类似"食疗"的"养生之道"。当下,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许多打着"养生"、"食疗"旗号,号称能够"百病不生"、"多活几十年"、"彻底把健康说明白"的"传统智慧"层出不穷。健康,真的那么简单吗?"食疗",到底能有多神奇?  相似文献   

8.
在科技创新中,科学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全球创新范式正在从"基于技术的创新"逐步走向"基于科学的创新"。中国应积极加强对基础研究和科技前沿的投资,真正走向"高科技"。管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对于科技的创新、社会的进步等具有重大价值。全球的管理范式也正从"基于控制"走向"利于创造"。中国应积极应对管理这一"高情感"范式的变迁,力图实现"高科技"和"高情感"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安全向来是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但近年来,从"涂药黄瓜"到"毒豇豆",从"毒韭菜"到"毒生姜"……"农药门"事件的频频发生让人们对农药有些望而生畏。人们对自己"舌尖上的安全"忧心忡忡,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但就像没人会因为车祸呼吁"禁用汽车"一样,农药不可能禁用。因为没有农药,饥荒就会随之而来。因此,农药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宋代诗学追求"气象浑然"的境界,体现在诗歌语言结构的"言""意"关系中。宋人认为过度的语言雕琢妨碍"意"的畅达,从而也伤害了"气"的浑然。但对于过分忽略语言的张力从而表"意"过于直露的情况,宋人也进行了反思,同样认为"气象"不够浑然。宋人理想的语言结构是"言意相会",即两者达到平衡和交融,即"气象浑然"。  相似文献   

11.
如今,"脑残的一代"、"非主流"成为了90后青少年的代名词,"火星文"成为他们的标志,他们被贴上"自我"、"叛逆"、"另类"的标签。然而,任何新兴事物的出现必然伴随着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全面地认识"90后"、客观地对待"90后"的行为、深刻地了解"90后"亚文化,对于"90后"青少年的成长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自1978年至2014年,我国发布的30多个"中央一号文件"中,直接针对"三农"问题的就有16个,由此足见中国共产党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而自党的十六大至今,党中央更是一再强调,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此等措辞,把"三农"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央关于"三农"政  相似文献   

13.
有句话说"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人心中有多少个"创新"的含义呢?答案也是一千零一个。"创新"是当下中国的一个热词,是政策语汇体系中的关键用语。但凡对目标、战略、政策、工作的描述,皆不离"创新"二字,可以说到了无"创新"不成文,无"创新"不成会的地步。再加上以"创新"为核心衍生出的许多词汇,诸如"科技创新"、"知识创新"、"自主创新"、"制度创新"等等,谈"创新"变成了"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事儿。一个词到了这种地步,无非两个原因,一个是的确重要,另一个可能是含义过于宽泛。  相似文献   

14.
温庭筠《菩萨蛮》对"小山"的理解自古以来众说纷纭,但据词的上下文义推断,笔者以为释"小山"为"眉额"更当。本文从"初醒"之容、"梳洗"之态、"顾盼"之仪、"哀怨"之心来进行释义。  相似文献   

15.
正古代旅游的源起上古时期,"旅"与"游"是两个独立的概念。"旅"字,本义具有多重含义,或指经商之人,或指客栈馆驿,或指旅行者。唐代经学大师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诠释到:"旅者,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地方,谓之为旅。"这里的"旅"指的是旅居异乡的旅客,即通常所指的旅行者。"游"字,含有遨游、游览之意,今人所谈及的旅游活动,古人常以"游"字一言以蔽之,如《尚书·大禹谟》记载"罔游于逸",《诗经》记载"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人引进英语science(科学)时,违背翻译原理,用"科学"(分科之学)——英语多义词science的一个词义,翻译英语具有几个词义的整体词science。英语"科学"即"自然科学",英语"科学"是狭义词,日本人的误译将英语的"科学"变成了广义词,包含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国占主流的"社会科学是科学"的观点源于日语,日语的"科学"和"社会科学"违背英语国家"科学"观,英语国家认为只有自然科学才是科学。中国错误科学观受到日本误译的影响。social science的正确译文是"社会研究"或"社会学科"。学术界应纠正social science被误译为"社会科学"造成的方方面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江琼 《科教文汇》2013,(5):58-59
随着中专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化学教学应提倡"化学与生活融合"的新理念,改换以往"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本文从"生活化"教学情景、"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实验以及创设"第二课堂"等四个方面探讨"生活化"案例在中专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中专化学的课堂教学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吕皓 《科学生活》2007,(6):82-85
"2007年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于5月10日在上海浦东展览馆举行。今年,展会首次以"展览—论坛—公演"为主线,全方位演绎"让科学走进大众,让艺术融入生活"的宗旨,集科学性、艺术性、创意性、国际性、专业性、互动化为一体,让参与者都能体验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给生活带来的无限魅力与遐想,给思维带来的无限灵感与创意,给设计带来的无限生活与活力。展会设置七大展馆,分别是"院士画廊馆"、"科学发现馆"、"科学探索馆"、"创意设计馆"、"科普艺术馆"、"科学与艺术教育在学校展馆"和"国际馆"。展会期间还举行了"中国数码艺术教育论坛"、"多媒体音乐演奏会"和"科学与艺术交响音乐会"等系列活动,从不同角度促进更深层次、更专业的科学与艺术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介绍"气"、"汽"的基本字义开始,对科技文献中易混用的几组词汇,如"蒸气"与"蒸汽"、"汽化"与"气化"等举例分析,说明使用时的差异,以期使读者对如何区分"气"、"汽"二字的使用有更清晰、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对于"句指的是用介词"对于"将动作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介引到谓语动词前的一种句式,在语义上主要表示人、事物、行为之间的判断、评价和对待关系。本文首先从"对于"句的语义角度对"对于"句中的谓语动词进行分类,将其中的核心成员大致分为三类。在分清"对于"句中动词的核心成员以后,本文进一步考察动词与"对于"所带宾语的语义关系以及"对于"句中谓语动词的时态和动作性。最后,本文简单比较一下"对于"句和"把"字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