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程是一种文化,它内在地包含民族地区的文化。民族地区的语文德育与其社会生活有天然的联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民族文化取得合法的身份,要求民族地区的语文老师有足够的民族文化自觉,让民族文化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民族地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又为民族地区的语文德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效地充实语文德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是反思性的文化活动,教师的责任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平等意识、责任意识、批判意识、创新意识与参与意识,从多元文化中汲取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坚持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建设符合时代需要的民族文化新形态。作为中高职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师,只有将语文教学提高到民族文化的高度与层面,才能真正达到文化传承、文化认同、文化反思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传统文化知识严重不足,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不尽人意。语文作为文化载体,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积极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策略,努力在学生灵魂深处夯筑起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李志强 《考试周刊》2013,(49):10-11
在中小学校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和语文教育中融入当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传承民族文化,提升民族自觉与自信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构成炎黄子孙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学校教育构建的是人的文化精神世界,语文教学承担着文化传承的任务。语文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策略,努力在学生灵魂深处,夯筑起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蔡春玲 《考试周刊》2015,(19):48-49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朽的脊梁,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自然也承载了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语文教学应该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互相体现,大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语文学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刘文忠 《快乐阅读》2011,(27):10-11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最能体现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与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语文课堂,是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  相似文献   

8.
蔡春玲 《考试周刊》2015,(20):43-44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朽的脊梁,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自然也承载了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语文教学应该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互相体现,大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语文学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不朽的脊梁,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自然也承载了更多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语文教学应该和传统文化相互融合、互相体现,大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语文学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与民族文化关系密切。当今我们的民族文化日渐弱化,语文教育难辞其咎。因此,有必要检讨语文教育实践中实际奉行的理念、方式和方法,并提出有效对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阐述了语文的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语文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担负起民族文化的传递的使命,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传承中华文明,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孙芳 《文教资料》2010,(9):116-117
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在母语课程中进行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参照和借鉴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国文教育.中国大陆的语文课程需要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深入开展:语文课程标准要明确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要求;语文教材要丰富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内容;语文教师要积淀民族文化的底蕴:语文教学要落实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传统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同样肩负传统节日文化的使命,是传统节日文化的守护者。如何在语文教育中贯穿传统节日文化,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教学界围绕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地位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淡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成为主流观点。但淡化并不意味着淡忘,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其中的文化知识教学更值得重视,因为文化知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教学,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其次体现了语文课程质的规定性,最后则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王惠 《现代语文》2007,(10):12-13
教育中应该充满人文精神,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自始至终渗透人文性。因为语文不仅是人们交往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语文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语  相似文献   

16.
教师既是民族文化的承载者,更是民族文化的传播者。河池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通过调查分析河池地区小学语文教师践履民族文化传播责任的现状和小学语文教师践履民族文化传播的制约因素,以期为民族地区有效培养民族文化教育师资,改善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有效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丽 《成才之路》2010,(17):51-51
历史更迭,世事流转,中国民族文化的永恒的魅力,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尽力彰显。我们语文老师很有幸担任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让语文课堂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阵地。有真情才有教育,呵护学生心灵的教学才叫真正的教学,所以追求语文教学的"真情实感",是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矢志不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但是由于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传统文化知识严重不足,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不尽人意.语文作为文化载体,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积极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策略,努力在学生灵魂深处夯筑起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民族兴旺发展的精神支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增加学生对文化内容的了解,并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在本次研究中以传统文化概念和现状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况,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0,(79):35-36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的代名词,始终都有着"礼仪之邦"的称谓,身戴文明古国的光环傲立于世界之巅。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精神的沉淀,更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被高度的认可与肯定,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更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换言之,语文教学是文化的集中体现,而语文教师无形中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笔者以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与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小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