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姐妹》的喜剧性是非常鲜明的,理由有二:一是剧本表现出的讽刺性,二是审美对象呈现出的某种矛盾和不协调,即人物内在与外在表现的不一致。同时《三姐妹》的悲剧性也尤为突出,最关键的原因是用喜剧的形式承载了深刻的悲剧内容,颠覆了传统悲喜剧的模式,在戏的结尾表现了追寻的徒劳,因而营造了一种复合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
契诃夫的多幕剧《海鸥》作为"喜剧谜团"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在文本上继承轻松喜剧的传统,透过独特的静态化特征反映出契诃夫深刻而冷酷的艺术观照;另一方面在舞台上为后世导演所重视,以极具反假定性和先锋性的艺术手段凸显了契诃夫文本背后的笑意。  相似文献   

3.
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研究契诃夫的《樱桃园》,讨论《樱桃园》中悲剧和喜剧因素的融合方式,可以发现它在喜剧创作中借用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的情节、人物和感情净化的构建模式,而以喜剧的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吴祖光是我国著名的剧作家,他创作的剧本既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又有外来影响,如《风雨夜归人》中,有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契诃夫的《三姐妹》和高尔基的《在底层》中的追求,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捉鬼传》中剧作家不自觉地借鉴了果戈理的《钦差大臣》。最后,吴祖光又大胆地拓展了自己的审美视野和戏剧思维方式,借用西方荒诞剧的艺术手法,创作了荒诞喜剧《嫦娥奔月》。  相似文献   

5.
契诃夫的独幕剧是契诃夫戏剧创作的先声,它从各方面为多幕剧的诞生作了准备。独幕剧里的独白剧是"独白"功力的一种实习和锻炼,表现了契诃夫驾驭语言的技巧和能力。契诃夫的独幕剧大多具有通俗喜剧的特点,但又不是低俗的搞笑,而是在喜剧的外壳下揭示社会和人生的深层问题。他的独幕剧和短篇小说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联系,从小说原作和改编后的剧作比较中,我们看到了小说家契诃夫与戏剧家契诃夫溶为一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性格以及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中小公务员的性格分析。可以看出莎、契悲喜剧创作特点的区别 :莎士比亚把喜剧场面和悲剧场面结合在一起 ,而契诃夫是把喜剧性和悲剧性结合在同一个场面里  相似文献   

7.
勃朗特姐妹作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代表女作家,其写作深受牧师家庭的宗教背景影响。她们的父亲帕特里克是英国国教牧师,他倡导的福音主义——自我心灵感受宗教的启示极大地影响了勃朗特姐妹的人格和创作。本文综述了勃朗特三姐妹对于宗教的不同心灵理解,正是对于宗教的追寻和探究,以及宗教对于她们的不同启示,使得三姐妹才思泉涌,在笔端中,澎湃着女性对于维多利亚体制宗教的批判,书写着女性对于宗教的个人心灵理解。  相似文献   

8.
对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性格以及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中小公务员的性格分析。可以看出莎、契悲喜剧创作特点的区别:莎士比亚把喜剧场面和悲剧场面结合在一起.而契诃夫是把喜剧性和悲剧性结合在同一个场面里。  相似文献   

9.
《樱桃园》具有独特的喜剧性特征。它暴露出面对生存困境时人类的焦虑混乱、无计可施和人性的弱点;同时又透出深沉的忧郁:对人类生存的无奈处境的同情和思索,悲喜交融。喜剧中蕴含悲剧内涵这一特征,正是契诃夫戏剧民族性的重要表现,是对俄罗斯戏剧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其对20世纪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莉 《培训与研究》2010,27(1):20-22
《樱桃园》具有独特的喜剧性特征。它暴露出面对生存困境时人类的焦虑混乱、无计可施和人性的弱点;同时又透出深沉的忧郁:对人类生存的无奈处境的同情和思索,悲喜交融。喜剧中蕴含悲剧内涵这一特征,正是契诃夫戏剧民族性的重要表现,是对俄罗斯戏剧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其对20世纪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浅草———沉钟社在个性主题的创作中 ,形成了三种表现模式。他们在“离乡与回乡的互补”中 ,以决绝的“离乡”喻示个性意识的觉醒 ,以深情的“回乡”表现对都市文明的超越和对理想人性的追求 ;在“童心与成人的对照”中 ,以儿童的圣洁反衬成人世界的污浊 ,显示出自然人性的价值取向 ;在“自然与社会的对立”中 ,以秀丽、雄强的自然景观寓托和谐、强悍的生命形式 ,以反社会的姿态 ,表达了改造社会、实现异化人性复归的强烈愿望。这三种模式特色鲜明 ,从不同角度传达出个性主题的内涵 ,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2.
《周易》精神是天人合一,这为中国古人营造了一个天地人和谐的精神家园。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中国人陷入了寻找家园的迷津之中。《周易》的"忧乐圆融"精神给予我们一条出路:一方面始终对家园有忧患,另一方面始终相信人可以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去构建一个新的"精神家园"。以此为契机,我们能去构建当代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一生都寻求着双重意义上的家园,但物质意义上的家园无可奈何地被毁灭,精神意义上的家园也在被毁灭的明中陨落.在作品里,她用“男人没落”的主题替代了“家族没落”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灵焚是散文诗界一个不容忽视的独异存在,是当代散文诗坛的一大怪杰,是关切人类生存和精神处境并建立在深广文化与知识背景上的一位诗哲。他总是超越生存的悲欢,巡回于人类内心境况的悖论与荒谬的地带,把我们引进人迹罕至的精神陌土,显示生命的虚无、恐惧、困惑、缠绵、坚毅、率真等一幕幕心灵图景,孜孜以求灵魂上的魄力与韧性。面对"在者"的诗性言说,寻找"情人"的精神旨归,直面终极的灵魂救赎,突出重围的审美自足,使灵焚的艺术文本,在文学史的意义上影响和决定着散文诗在当下的趋向。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指引“五种精神”,“五种精神”实践“三个代表”,两者有机结合,把党建设成为用科学理论武装,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党。  相似文献   

16.
在狂欢理论中,巴赫金对物质存在的关注度不高,甚至说没有关系。他在颠覆现有存在的众多束缚中,始终期盼一种人的精神存在和精神彼岸,一种十分抽象的宗教精神上的东西。在诸如"交替与更新"、"肯定与否定"、"第二种生活"等看似对立的二元论概念中,巴赫金都赋予其精神解放的深刻内涵,从而在人性追问中,显出人类生命诉求间的原初样态,在狂欢中寻找人终极的归宿,在颠覆中期盼人的精神解放,彰显一种宗教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讽刺幽默的语言、反讽手法的运用、悲喜剧因素的融合三个方面对《天堂消息》喜剧特征进行探讨,从理论来源和创作实践两方面阐述了戴维·洛奇喜剧小说风格的形成,从而认识作者对喜剧性本质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8.
池莉的小说《看麦娘》通过容容、看麦娘和上官瑞芳三个审美意象展示了后现代文化语境下,人类精神家园缺失后,主人公易明莉不断寻找的过程。虽然没有找到一条通往精神家园的光明大道。但在易明莉内心深处还蕴藏着希望,有希望就有未来,寻找精神家园的行动也不会放弃。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之上。以物质生产实践为自己的逻辑起点,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自己的力量源泉,同时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执政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坚持“三个代表”,就必须全面建设“三个文明”,即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不仅发生在自然领域,同时也发生在社会领域、精神领域.而精神领域的生态危机对人造成的伤害更具有不可遏制的恐惧性.人们在精神困境中不断挣扎,寻找美好的精神家园,寻求“诗意的栖居”.黄碧云的小说通过书写人性的异化和存在的疏离化,从精神生态的审美高度展示人的精神生态困境;并通过书写人物对自由的追寻、与命运的搏斗、对男权的反抗,透露出黄碧云小说对人类精神生态美的探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