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高质量实施“双高”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改革发展任务可概括为"一加强四打造五提升"。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双高计划"的改革发展任务之一,也是"双高"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需要从做好双师队伍建设规划、以专业群为基础进行建设、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带头人等四支教师队伍、以高标准引领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校企联合培养等五个方面进行针对性施策,并从政策、经费、管理等方面给予保障,以确保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2.
“双高计划”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和职业教育“下好一盘大棋”的重要支柱之一,是舞起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双高计划”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带动职业教育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支撑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实现"双高"院校教学资源共建共创共享的主要方式,是完善专业结构的关键途径,是优化办学结构布局的总抓手,也是重构治理体系的重要助推力.当前,"双高"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面临着人才流通不畅、校企互动深度不足、专业群规模过度膨胀、课程建设取向错位等失衡困境,导致与产业之间发生"脱轨".因此,应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专业群能量流与信息流的流动;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平衡专业群生态位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实现专业群从"量贩"走向"精品";重塑课程逻辑取向,实现专业群的"协同发展效应"等.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是实现"双高"院校教学资源共建共创共享的主要方式,是完善专业结构的关键途径,是优化办学结构布局的总抓手,也是重构治理体系的重要助推力.当前,"双高"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面临着人才流通不畅、校企互动深度不足、专业群规模过度膨胀、课程建设取向错位等失衡困境,导致与产业之间发生"脱轨".因此,应聚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专业群能量流与信息流的流动;提升校企合作水平,平衡专业群生态位发展;打造特色品牌,实现专业群从"量贩"走向"精品";重塑课程逻辑取向,实现专业群的"协同发展效应"等.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双高”建设的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文化建设,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为国家的战略部署和经济发展的规划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机遇与更高的挑战。高水平专业群文化建设是推动区域内高职院校专业结构整体优化,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的重要抓手 [1]。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结构,应经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专业整合,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联系产业发展的相关要求而建立。对于高水平专业群文化建设的路径,应充分考虑到学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其发展的能力和空间,加强高职院校的改革创新能力,协同并适应社会进步。本文着重从高水平专业群文化建设的内涵、意义出发,系统的阐明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与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相呼应,高职院校迎来了自己的'双高计划'。  相似文献   

7.
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正式启动。同年12月,经遴选,共有197所(其中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56所,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141所)高职院校列入“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项目的关键与核心所在。为更好促进“双高计划”项目顺利实施,帮助“双高计划”建设学校深入探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法和科学实施路径,拓宽高职院校发展思路,提升专业群建设水平,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周衍安研究员就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相关问题,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赵志群教授进行了专访。本刊全文刊载此次访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要准确把握建设的逻辑主线,全面审视建设目标及建设内容,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统领,在高职教育转型发展的趋势中找准行动的发力点,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高水平专业群和高水平“双师”队伍,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中找准战略的落脚点,提升校企合作、服务发展、学校治理、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9.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的关键指标和重要支撑。本文结合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以入选“双高计划”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路,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内生动力角度分析"双高计划"的价值引领及职业院校的价值追求,分析"双高计划"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共同价值追求--实现大发展、做出大贡献、打造大品牌。以天津职业大学"双高计划"建设为例,探索实现价值追求的路径:制定长远发展目标,打造人才培养高地,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创建学校特色品牌;培养技能人才服务区域发展,加强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做好社会培训服务学习型社会,开展对口帮扶支持国家战略;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学校品牌,依托优势专业建设专业品牌,建设双师队伍树立教师品牌,制定卓越人才计划培养学生品牌。  相似文献   

11.
"双高计划"是教育部推出的旨在实现高职院校高水平发展的重要计划,但从哪些角度入手才能实现这一建设目标,是进入"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普遍感到迷惘的。这是因为经过20多年的建设,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实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进入了发展的平台期。要突破平台期,高职院校需要在思路上跳出"增强自身办学实力"的思维局限,主要围绕当前高职教育发展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重难点进行建设。这里有三个关键性建设任务需要关注,即以应用技术学科建设为依托回答高职教育的知识论基础问题,以教学内容标准与教材开发为抓手深度推进能力本位课程建设,以细化企业教学实施环节为核心推动校企合作的育人功能落地。  相似文献   

12.
"双高"建设要求把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本研究以高职教育发达的浙江省为个案,对其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进行总结概括,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双高"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实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之后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对于引领和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10所A档高水平建设学校建设方案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学校总体呈现建设基础雄厚、机遇挑战并存、指导思想明确、总体目标清晰、建设任务明确、建设保障有力等特点,同时各校建设蓝图需要进一步优化:需要更加突出立德树人,需要更加突出办学特色,需要更加突出深化改革,需要更加突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专业建设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专业的属性与分类标准,以中国首批56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为样本来源,通过量化分析其专业布局特征发现:从总量看,专业大类齐全,专业之间冷热差距明显;从热门专业的布局看,热门专业紧贴经济社会重点领域,主要集中于财经商贸、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旅游等专业大类;从冷门专业的分布看,冷门专业的区域特色突出。通过层次聚类法得出,“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在专业发展模式方面主要有优势特色专业群驱动模式、应用类专业群引领模式、多科专业协同发展模式等。多元的专业发展模式蕴含着优势特色专业个体的自我进化、专业(群)之间的竞合演化、专业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的协同演化等生成机理。为促进“双高计划”的建设,应固本培元,着力打造各院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同时做好不同层面的制度设计,营造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增强专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双高”建设关键环节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实现这一愿景,我们需要在阐明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价值逻辑基础上,厘清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下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内外部共在影响关系。然而,目前高职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存在惯性思维与片面价值取向、职业教育内外关系离散与冲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断变化等问题,阻碍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进程。高水平高职学校需要将“三主体联动”和“四要素融通”内嵌于“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中,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助力育人理念革新,依托专业建设加速人才培养提质进程,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推进人才培养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特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旨在建成一批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培养一流的技术技能人才。这显然离不开专业实验室的支撑。在当前中国特色高职院校的关键特征和建设路径尚待明晰的背景下,如何开展专业实验室高水平建设,是“双高”建设亟需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综合多方面分析,厘清高职院校现役实验室助力“双高”建设困境和现实诉求,指出其高水平建设的关键抓手和突破口是“集群建设”,并从理念、设备、队伍、机制四维度提出了集群建设策略。经实践应用,在专业实验室集群的架构设计、实验设备、实验队伍和运管机制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即将启动“双高”的专业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是国家战略层面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及高水平人才队伍的特征视角,阐述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意义及其对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作用,并就当前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培养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协同创新搭建高层次人才发展平台、柔性引进企业高层次人才的管理机制等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双高计划"是继国家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建设之后,我国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对于已入选"双高计划"的高职院校来说,目前面临的主要任务是高职院校如何根据"双高计划"的发展思路进行建设与实施。在此阶段,高职院校如果没有非常明确和清晰的高水平建设思路,其很难产生突破性的成果。因此,"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建设规划的全面性和局部性,建设内容的常规性与创新性,课程建设的阶段性与总体性,师资队伍建设的形式性与实效性,以及成果呈现的具体性与整体性等方面。只有基于突破性的建设思路重新进行评估模式的设计与构建",双高计划"才能实现从"扩大规模"向"提优提质"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实际,贵州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与黔中经济区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需求之间产生了较大错位,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本科高校强化职业技术教育是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地方本科高校应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三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强化职业技术教育,构建本科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从2006年“国家示范建设计划”到2019年“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内涵重构体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进的历史变迁特征,在动态调整中不断确立新理念、新定位、新模式、新使命。在“双高计划”引领下,站在新的起点上,高职教育应厚植开放性与类型化,塑造未来高职教育形态;强化高等性与创新力,转变内涵发展范式;兼顾国际化与本土化,探索高职教育发展的中国方案;并蓄政策引领与自主创新,形成高质量发展生态;提升校企合作与“智能+”水平,引领高标准产教融合;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开创高水平办学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