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耦合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确定了海陆产业相关指标,并利用耦合评价模型对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耦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海洋产业的发展水平与陆域产业存在一定差距,两大产业间的耦合度为中等水平,产业耦合系统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最后提出了改善浙江省海陆产业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2009-2018年海南省数据构建科技创新环境和经济子系统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评测海南省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的综合水平,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一步测算二者的宏观耦合关系,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法考察经济系统各指标对创新环境的影响,借以揭示指标层面的微观耦合机制.研究发现:海南省整体创新环境和区域经济水平均在不断提升,两系统经历了由劣质高耦合、中等高耦合到优质高耦合三阶段,从极度不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经济因素中,地区生产总值等一般经济环境因素对创新环境影响最强,高技术产业对创新环境的影响最弱.提出海南省值得引起海内外创新人才的关注,要进一步提升创新环境水平,应首先致力于发展区域经济,给高技术产业以更多支持、促使其发挥更大的创新影响,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可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另一个诱因,而从产业层面对区域发展不平衡进行分解,能够呈现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征和差异来源的内在结构信息。为此,将数字产业划分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电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互联网行业四大产业,基于2013—2021年中国八大经济区数字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人口加权变异系数二重分解法,对中国数字产业区域发展差异进行空间、产业分解,以探讨不同产业和区域对数字产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数字产业发展的不平衡程度在逐年下降,八大经济区间不平衡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各产业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电子信息制造业的贡献最大;八大经济区内部的产业发展差异对区域内不平衡的贡献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北部沿海区域贡献最大;中国数字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八大经济区内及经济区间不平衡变化主要由集中效应所致。为促进中国数字产业协调发展,从基础研究、发展区域优势数字产业、产业间协同发展及正确认识数字产业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首先阐述区域生态、经济与金融三个子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然后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利用熵值赋权法构建生态-经济-金融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经济-金融耦合度和协调度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三者耦合协调程度的重要原因,金融对该区域耦合协调度的贡献不显著。最后提出鄱阳湖地区生态、经济与金融耦合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沿海地区海陆产业系统时空耦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盖美  刘伟光  田成诗 《资源科学》2013,35(5):966-976
海陆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沿海地区经济的和谐发展,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经济基础.通过阐释海陆产业系统耦合机理,构建耦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关联度、耦合度模型从时间、空间两个层面探究系统耦合情势.研究表明:①海洋劳动生产率与陆域三产增加值关联程度最高;海洋劳动生产率、海洋二产增加值对陆域产业子系统的作用力最大,陆域三产增加值、陆域经济密度对海洋产业子系统的影响最强;效率和规模因素是系统耦合的主导因素;②研究期内我国沿海地区海陆产业系统总体上处于拮抗型耦合时期;子系统耦合度随时间的推移呈倒U型特征,对应耦合协调程度呈U型特征,耦合度和耦合协调程度负相关;③上海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高,为我国海陆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先行建设区;天津、浙江、福建、辽宁、江苏、山东、广东居中,为重点建设区;广西、海南、河北最低,为后发优势建设区.依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调控对策:①搭建以海洋第二产业、陆域第三产业为中心的海陆一体化产业链体系,注重子系统效率和规模的提升;②遵循海陆产业系统耦合演进一般规律,发挥市场和宏观调控两种资源配置机制的协同作用;③按照各地域单元海陆产业系统耦合发展的相异性与相似性,施行区域分区调控.  相似文献   

6.
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其发展将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而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本文从耦合协同的角度,对城市与汽车零部件产业两个互相影响的系统进行分析,以江西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数据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江西省零部件产业在产业集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徐晔  陶长琪  丁晖 《科研管理》2015,36(4):109-117
本文借助物理学上的耦合定义,对区域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系统的构成和耦合内容开展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指标评价体系,提出了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模型,并对我国珠三角地区2003年—2011年的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耦合度做出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区域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系统之间存在着要素、组织结构和制度上的耦合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阶段,但自2003年以来一直处于缓慢的调整上升状态,未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曹艳英  李凤霞 《软科学》2010,24(2):83-88
以自组织系统理论为基础,将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区域旅游产业系统的形成与组织结构入手,分析探讨区域旅游竞争力形成发展的要素结构,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内生核心动力机制、外生支持促进机制以及内外生因素耦合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6—2015年的统计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广东各经济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区域的两子系统综合序参量值呈现较为一致的增长态势,且呈现较高的正相关,科技创新系统综合序参量值比经济发展系统综合序参量值增长得更快;各区域的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两子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耦合度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且近年均达到高度耦合和高度协调耦合阶段,说明广东各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两者的交互作用较强。基于此提出建议:广东各经济区域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为载体促进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效益双提升;珠三角地区深化机制体制创新,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资源,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粤东西北地区注重提高科技创新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2009—2017年香港、澳门、珠三角区域经济-科技-金融各个指标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熵值法,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三个区域三个系统间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经济、科技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香港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另外两区域,而科技领域,珠三角区域占据绝对优势,澳门地区三系统发展相对较为均衡。综合三系统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综合发展水平排序珠三角香港澳门;(2)粤港澳大湾区内城市经济-科技-金融间均呈现出高度耦合状态,即区域内部经济、科技与金融发展高度相关,且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强,最终均呈现出优质协调发展状态。最后,就区域经济更好发展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吴先华  李廉水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476-1483
首先对产业兴衰的内涵做了较为详尽的探究,提出了产业有相对兴衰和自然兴衰两重含义。在"新型制造业"理念的引领下,构建了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与环境友好程度三维评价指标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判断了产业的兴衰程度。并在"成长产业"、"成熟产业"和"衰退产业"中各筛选出了一个典型产业做了中美之间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所划分的产业类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要素重配置效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研究中国高技术(制造)产业,传统产业生产要素投入的特点,要素投入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并分析高技术(制造)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要素重配置效应,描述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状况,作用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鹏  雷家骕 《科学学研究》2015,33(9):1313-1323
依据创新的原始动力,这篇文章将技术创新划分为"基于科学的创新"与"基于技术的创新",对应地将产业划分为"基于科学的产业"和"基于技术的产业"。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许多基于技术的产业领域成功赶超发达国家,而在基于科学的产业领域发达国家相对于我国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强劲的竞争优势,我国难以超越。其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对该类创新形成和产业演化认识不足。这篇文章运用理论和专利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基于科学的创新、产业"的相关概念内涵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基于科学"和"基于技术"的典型产业进行了识别。提出了"产业-科学关联度指数",并实现了国民经济中大多数产业"基于科学"倾向的排序。  相似文献   

14.
The research reported in this article was carried out as part of a larger prefect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the US Space Program on the American economy.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influence of governmental programs in space and defense on the growth of the computer and semiconductor industries. Three types of economic impacts are analyzed: the rol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n financ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ce of the government as a market, particularly in the early stages of an industry's growth;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government policy encouraged the entrance of new firms and permitted the survival of companies that might otherwise have failed. The paper also deals with the contribution of Defense and NASA to the acceleration of technological chang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ized manpower on which the progress of the industry largely depended.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large government programs can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growth of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es. The significance of space-defense programs for US semiconductor and computer firms can only be perceived by reviewing each type of impact-economic, technological and manpower. The government's early R & D support, assured demand during startup periods, encouragement of competition, acceleration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ts facilitating of professional mobility, are the separate impacts which together greatly aided US firms in their rise to a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world semiconductor and computer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5.
以系统演化理论和耦合理论为基础,构建产业互动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基于2006年、2010年和2012年的数据对我国31个省市的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及影响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互影响的大小在我国各个省市存在着差异,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作用明显,耦合协调发展能力较好,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各个省市的相互作用不显著,耦合协调发展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6.
17.
18.
我国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种群演化规律的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汉辉  汪朗峰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523-1527
 中国在一个制造业大国的基础上努力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所以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之间的联动演化关系对于制定良好的产业发展政策非常重要。本研究从我国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之间的联动演化关系出发,在两个产业演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传染病模型分析两种产业种群之间联动演化关系。研究发现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非常小,而且制造业企业数对高技术企业数的变化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健康状况,并可为国家发展高技术产业提供一定程度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