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课程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首篇是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本来看.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不必说百草园中美奇趣,也不必说三味书屋里的读书游戏.单是从百草园中到三味书屋的烦恼令人回味无穷。百草园虽快乐.但毕竟孤独.虽有无数个为什么但无法求解.无人解答;而三味书屋虽然陌生.多有束缚。  相似文献   

2.
【我解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篇成年人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文中自然存在着两个“我”,一个是过去的童年的“我”,一个是现在的成年的“我”。两个“我”的生活环境、学识思想大不相同,那么两个“我”眼中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是否一样呢?  相似文献   

3.
大师也有和我们一样的童年新课程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首篇是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本来看 ,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 ,不必说百草园中美奇趣 ,也不必说三味书屋里的读书游戏 ,单是从百草园中到三味书屋的烦恼令人回味无穷。百草园虽快乐 ,但毕竟孤独 ,虽有无数个为什么但无法求解 ,无人解答 ;而三味书屋虽然陌生 ,多有束缚 ,等到熟悉适应以后 ,却是朋辈相乐、疑义相与析的快乐 ,原来恐惧的学堂竟是快乐的天堂一般。文中童年的鲁迅好奇心强 ,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的特点跃然纸上 ,就连被老师喜爱时那种得意和骄傲的神气…  相似文献   

4.
【设计一】【说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我”少年时代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少年“我”对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着迥然不同的内心感受。百草园的生活重在一个“乐”字———这里有迷人的景色,有神秘而有趣的传说,还有冬天捕鸟的乐趣。总之,那时的百草园就是“我”的乐园。板书适用于第一课时,用文字归纳的方法再现百草园的生活。【设计二】【说明】《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虽然不见硝烟,却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篇文章通过“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散学”这一情节的推动,成功地塑造了韩麦尔先生…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重点品读文章精彩写景片段的意境美、韵味美 ,感受蕴涵其中的童真童趣。二、课文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在纷扰中寻出的一点闲静 ,是浸透着故乡瓜果清新甜美的童年生活的恋歌。百草园是鲁迅童年生活的乐园 :百草园的景物有声有色 ,美女蛇的故事生动神秘 ,而在大雪覆盖后的百草园捕鸟更是兴奋惊喜 ,趣味无穷。三味书屋是鲁迅学习生活的乐园 :放声唱读痛快淋漓 ,小花园玩耍无拘无束 ,课上偷着画画更是兴味盎然 ,就连那严而不厉的先生也是迂腐中透着憨厚幽默。作者正是在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中 ,表现了儿童热爱…  相似文献   

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是鲁迅对自己已逝童年生活的回忆,百草园中那些拟人化了的动植物,历历可见,声声可闻,充满着童真稚趣,为我们写童年生活回忆类文章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7.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历来被概括为: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读后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美的启迪。笔者认为,文章的内容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景物美景物美主要表现在对“百花园”的描写上:“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  相似文献   

9.
正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百草园,探寻这里的美景,感受鲁迅先生童年的诗情画意。【投影展示】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  相似文献   

10.
课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简)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状况,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留恋。2.品味作者的成长历程,感悟生活。3.学习本文鲜活生动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四篇课文向人们展现了一幅幅童年生活的画面 ,让人们体味了童年生活的酸甜苦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示了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闭性和落后性。《三颗枸杞豆》教育青少年要以现在为起点 ,抓紧时间 ,勤奋学习。《我们家的男子汉》用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 ,写出了孩子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柳叶儿》回忆了童年时代抢、吃柳叶儿的无穷乐趣 ,让人品味出其中“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学习本单元 ,应该重视朗读 ,在朗读中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  相似文献   

12.
正课近尾声,读到结尾"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一句时,有同学认为这好像与百草园或三味书屋的生活关系不大,有多余的感觉。课堂又掀起了波澜。生:我同意删去。本文主要写鲁迅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童年鲁迅的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现在编在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里,课文后的“思考和练习”的第一题是这样的:“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读了以后,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对三味书屋又有怎样的印象?作者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对比着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道思考题实际是暗示学生,作者对三味书屋和百草  相似文献   

14.
李方 《现代语文》2006,(2):54-5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章,历次教参和其它参考资料大多认为,是“用百草园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而我认为,作通过对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仍然表现作儿童似的天真、快乐的心理。下面我就“三味书屋”部分做一些分析,来阐明这一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散文,回忆了自己由童年在百草园中的游戏、玩乐到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成长过程。作者开篇点明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其中有一部分是描写冬季在百草园中捕鸟的情形。此环节中教学重点为:找出描写捕鸟方法的一系列动词,并分析使用这些动词的表现力量。每当我教学此环节时,曾经的一幕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案例再现】课堂上,我正端着书,和同学们一起认真在这一自然段中寻找动词的时候,忽然间,后排座位传来一阵嬉笑声。我抬起头,寻声望去,只见坐在后排的邢同学,  相似文献   

1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当中.这部集子收录的都是他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高玉华 《语文天地》2013,(16):14-15
童年是值得追忆的,是一个人记忆中最值得珍视的财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此文再现了鲁迅童年温馨的生活画面,以及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怀念。这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更是鲁迅对过去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悟,其中凸显的是鲁迅文化底蕴的深邃和对旧时的教育体制以及黑暗社会的抨击。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有一篇散文,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我”的童年生活经历。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鲁迅散文中的"贴着人物写"法,能用动作、语言等细节塑造儿童、少年形象,表现童真童趣和少年情怀;2.了解幽默的原理,并在生活和写作中实践。【教学现场】一、导入师:进入初中到现在,我们学过哪些鲁迅的文章?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  相似文献   

2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比照结构山东齐鲁石化公司总校王春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从……到……”的结构形式写出了一个儿童入学前后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不同心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欢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