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使然。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人文性,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指的是习作教学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在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关注着人的成长。教师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发展思维,用"心"行文,写出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习作来。首先,人文化的习作指导要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生活。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节习作课,于是一篇作文往往分两课时教学,学生要在八十分钟内完成拟稿、修改、誊写等任  相似文献   

2.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的人文性使然。因此教师在实践中要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增强教学的人文性,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指的是习作教学注重人的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和谐、内心的体验,在整个习作教学过程中关注着人的成长。教师要关注学生真实的生活,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发展思维,用"心"行文,写出情真意切、打动人心的习作来。首先,人文化的习作指导要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生活。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节习作课,于是一篇作文往往分两课时教学,学生要在八十分钟内完成拟稿、修改、誊写等任  相似文献   

3.
高中写作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最令高中语文教师头痛的问题之一,所以,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今众多教育界专家和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了。从高中语文作文评价的几种方式上来看,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充分的利用学生互评手段来辅助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效果相比具有较大的优越性。所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实施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体验作文愉悦感受,提高作文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徐静 《现代语文》2013,(10):99-100
高中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一门学科,《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人格,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感染的作用。这其实是对传统语文教学中过分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一种纠正。那么,我们怎么让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显现出来呢,教师积极投入情感教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众多弊端,陈旧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想象力的发展。本文就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创新有效性进行探讨。一、传统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弊端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创新是使一个事物不断向前进且能够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关键。在以往作文写  相似文献   

6.
关注热爱生命,感受体验生命是人文思想的重要方面。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重视与运行生命体验式写作教学应该是素质教育深入的抓手。本文就生命体验、生命体验式作文与生命体验式作文教学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曾丽军 《中学文科》2005,(12):50-50
作文教学改革虽然喊了多年,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面对中下水平的学生时,往往忽略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和选择自由,压抑了学生丰富的情感和个性,造成此层面的学生对写作无兴趣,所写文章缺乏情感、个性,呆滞无味。这与新课程标准倡导“语文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注重人文性和丁具性相结合”是不相符的。为此,我们有必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性化,用人性化作文教学唤回学生的真我与个性,在放飞思想与情感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受到了业内广泛的关注。作文的教学效果与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写作文的水平。研究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与创造性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究当前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选题立意上拓宽学生的思维,通过关注生活、丰富课外阅读实行作文教学。加强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与创造性,以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周莉 《黑河教育》2014,(10):44-44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提升情感体验。目前,高中语文情感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不断改进和完善情感教育策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反映着写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世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是其语文水平的具体反映,写作教学也因此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我们传统的高中语文作文指导中,概念化、模块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其创作能力和写作思维被束缚。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的特点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要体现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征,就必须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大情感教学投入,充分发挥情感的组织调节作用,突出、体现人文性的意涵,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在情感方面有所发展,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人文性是一个非常泛的概念。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人文性是其非常注重的。语文教育人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塑造健全的人格。第二,关注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第三,尊重个人情感。语文教育人文性要求工具因素和人文因素要有机结合,使得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够感受人文关怀。本文主要以苏教版教材为依据,阐述了高中文言文教学注重人文性的必要性、文言文教学人文性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体现以及苏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人文性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且其人文性是最关键、最有辨识度的特质,是其他学科所难以媲美的。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标准对于语文的人文性和情感教育予以了期许,为此,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类文章,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情感升华。本文将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对高中语文情感类文章的教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姜春春 《考试周刊》2011,(88):46-47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它又是高中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作为当代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情感教育,已经引起广大高中语文教师的广泛关注。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培养语言文字的熟练运用能力,而且要以创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行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语文教学,特别是其中的作文教学要具有“人文性”。但目前的现状是,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对作文的“人文性”的意义,存在着严重的误读:一方面,作文的“人文性”往往被直接等同于政治性、道德性,如《坚强——我追求的品格》(1998年)一题,考生一提笔,常常是这个写舍身取义,那个谈生死考验,满纸都是“奉献”、“伟大”之类的词,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90):50-51
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开展,要求学生获得真实情感体验。基于此,本文结合小学体验式作文教学问题,提出运用情境教育改善作文教学效果,通过加深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完成作文创作,并从情境创设、感悟增强、体验抒发、情境复现等方面提出了情境教育运用方法,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卢嘉斌 《考试周刊》2014,(42):56-56
<正>一、作文教学的现状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考查的是知识与技能,而忽略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学习情感态度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这种评价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忽视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存在人文价值缺乏和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写作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与语文课程标准背道而驰。二、解决策略(一)批改方向的多元化。1.注重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8.
在作文训练时很多学生看着题目茫然不知所措,为一篇800字符的文章绞尽脑汁,痛苦之后还难以拿到高分。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缺少对生活与生命的内心情感体验。因此,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呼唤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9.
张憬 《教学随笔》2013,(18):142
高中语文是一门人文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学生整个学习阶段乃至未来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情感进行渗透,是推行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能充分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让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的情感体验中,形成健全的人格。本文针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分析,个人拙见供广大语文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体验。丰富的情感是人们开展创造性活动的动力。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的活动,是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表达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感受各种新奇的信息,进行一系列思维活动,并对客观事物作出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