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803年,以美国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为契机,揭开了宪法诉讼的序幕,在该案中,马歇尔法官提出一个极有价值的宪法问题。一部违宪的国会立法是否成为国家的法律?他认为,宪法是由人民制定的,是人民设定未来政府的方案,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立法机构的权力是有限的。至此,以违宪审查制度的基础为宪法诉讼制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审查法律、法规以及某些重要的政治行为是否合宪来解释宪法的含义和保障宪法的实施成为宪法发挥其作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宪法大事记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发挥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为1954年宪法的制定奠定了基础。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共4章106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3.
法国宪政审查制度的建立历经曲折的发展过程而终于在第五共和国宪法中得以体现,第五共和国建立了宪法委员会以及独特的宪政审查制度,以监督议会与内阁对分权原则的尊重,它超然于三权部门之外独立进行违宪审查。宪法的第七章对宪法委员会的组成和成员任命、职权范围和对违宪法律的惩戒一一作出明确规定。几十年来,第五共和建立的宪政审查制度不断丰富发展,通过抽象审查的方式推动法国的宪政进步,保障了法国宪法的稳定性并使之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1982年宪法以前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案例之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理论界通常认为我国没有宪法解释案例,也无违宪审查的实践。1982年宪法以前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的案例表明,宪法的实施,不可避免地需要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制度。而已有的案例以经验事实表明,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制度具有被动性、非授权性、先例性、非制度性、随机性与客观性。研究和分析这些案例包含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原理,对于建立与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制度,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宪法与人权关系密切。宪法作为人权的保障书,其主要职能是为了保障人权。我国现行宪法是对已有人权的确认,但同时在人权的规定上仍存在不少有待完善之处。因此,要通过实施宪法,确认人权范围、确立违宪审查制度来实现宪法的人权的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6.
自从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问世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陆续以不同的形式,建立了审查一般立法或行政法规是否符合宪法的制度,通常称为违宪审查或合宪性审查,以保证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和地位。本文从史学的角度考察了英、法两国宪法监督模式,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差别,这对于完善中国的相应制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我国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文章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提高人民宪法意识、发挥人大作用、建立违宪审查制和实现宪法司法化、完善我国宪法体系五个方面,论述了我国今后应如何加强宪政建设,树立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8.
遵守宪法是适用宪法的逻辑基础,适用宪法行为的本身也是对于宪法的遵守,不可将两者完全隔离开来.宪法的司法适用也不意味着法院享有宪法解释权及违宪审查权.我国宪法司法适用应先从保护宪法上的公民基本权利开始,从解决宪法权利受私权侵犯开始,逐步建立起宪法的"司法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社会现实和宪法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使人们对宪法的实际效力产生质疑。纵观西方的宪政史,宪法效力是和司法审查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结合中国的实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宪政审查制度是实现宪法效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宪法司法化实质上是把宪法作为判断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纠纷的法律依据的依据。宪法具有法的规范性、可诉性等根本属性,作为根本大法它有实现司法化的必要性。而实现宪法司法化,其核心在于建立违宪审查制。唯此才能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真正的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1.
自由主义是违宪审查制度的思想根源,而民主则存在着堕落为群氓政治的危险。民主并不适用于经济领域,应当被严格限制在政治领域。在自由与民主之间必须保持张力,并使民主定位于自由主义,从而转化为宪政民主。这样,民主为违宪审查提供合法性基础,违宪审查确保民主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2.
论宪法制裁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制裁是保证宪法实施的一种制度.宪法制裁是针对违反宪法的行为或者违宪的法律所行使的一种制裁方式,它建立在违宪审查的基础之上,是对违反宪法的法律、法规或行为所采取的宪法惩治和救济措施.宪法制裁具有政治性、最高性和行使主体特殊性等特点.宪法制裁的对象主要包括违宪的法律法规和违宪行为两种.在宪法制裁运行上存在着司法机关模式和宪法法院模式等4种模式.我国宪法司法化和宪法监督实践的滞后,直接影响了宪法制裁的实施.为了实现宪法实施以推进法治建设进程,有必要对宪法制裁制度从理论上加以建构.  相似文献   

13.
宪法学可在宪法科学和宪法哲学两层次上独立地展开,宪法科学以实然宪法的应用为中心,宪法哲学以宪法的应然为中心。我国传统宪法学含有科学主义的倾向,不仅影响了宪法科学的发展,而且严重妨碍了宪法哲学的产生。我国宪法学的未来走向是要在宪法科学和宪法哲学两个领域加大研究力度,一方面推进宪法科学的实证化,一方面提高宪法学的哲学品位。  相似文献   

14.
宪政意识是宪政建设的观念基础。宪政建构的前提在于宪政意识.宪政运行的源泉在于宪政意识.宪政保障的关键在于宪政意识。  相似文献   

15.
宪法观念是一定阶级、阶层或个人关于宪法及宪政制度的思想、观点和看法的总和。它不仅包括起决定作用的统治阶级的宪法观念,广义上也包括广大社会成员的宪法观念。在宪政建设的发展道路上,宪法观念作为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始终影响牵制着宪政制度的建立和实践。因此,推动宪政制度构建,正确的宪法观念的树立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宪法惯例的宪法审查依据资格颇有争议。对相关争议的澄清和消弭取决于对两个问题的正确解释:一是宪法惯例是否是法律;二是宪法惯例是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文章的结论为:宪法惯例是具有国家强制性的政治习惯法,因而其具有法律之资格;宪法惯例的调整范围及合宪性的属性使其具有同宪法典一样的最高法律效力。因此,宪法惯例是一国宪法审查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7.
尽管人们对宪政的概念理解不同,但宪政社会的基本内涵即权力的制约和权利的保障还是为人们所认同。从宪政内涵引申出来的宪政的标准即政府权力的分立、制约与公民权利的保障则对于构建宪政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国民教育的普及和地方自治的实施对宪政社会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宪法的适应性是指宪法上人有适应社会发展的特性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上层建筑的变化必然引起宪法的变动,同时,受制才自身认识能力等主以因素的限制,也要求宪法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宪法个性和宪法变迁是宪生的两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法治实践中很少真正启动违宪审查程序的现实,探讨必须赋予公民违宪审查启动 权,通过实体和程序性规范的保障,达到维护法制统一,保障人民权利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中世纪的城市法与商法对近现代宪政理论和制度的影响,在宪政理论方面,城市法和商法对法律至上、权力分立与制衡和有限政府等理论产生影响,在宪政制度方面,城市法和商法为近现代国家的宪政体系与机构设置提供了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