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赞誉与争议,如同他的微笑和尴尬一样,始终缠绕着陈忠和就任女排主教练的8年间,最终,他为这支特殊的国家队留下了什么?告别陈忠和时代后,蔡斌率领的全新中国女排能继承的精神和“遗产”还有哪些?在怀疑的眼光中,陪练出身的陈忠和临危受命,带领中国女排迎来第二个黄金期;可当众人期盼着他继续辉煌时,他却尴尬地使女排在家门口接连惨败  相似文献   

2.
在拒绝美国女排提出的续约之后,郎平11月30日与土耳其电信女排迅速签下执教合约。这是郎平在四年之后重返欧洲排球联赛,签约7小时后,她带领土耳其电信女排获得了执教后首场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3.
在那个急需"精神标本"的时代里,"女排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7月3日晚,在俄罗斯进行的总统杯女排赛决赛中,最后一局,中国女排顽强挽救八个赛点,以3∶1击败老对手荷兰队,成功卫冕。赛后,媒体们又开始了"重拾女排精神"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1980年出任主教练,开“女排五连冠”先河,率队夺得了1981年日本世界杯、1982年秘鲁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三大冠军,“女排精神”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5.
1984年之后,第一代女排姑娘纷纷退役。退役后的她们大多成为处级干部。如今,“老女排”有半数定居海外,留在国内的也都进入体育界的领导层,或者成了身价不菲的商界精英,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周刊》2005,(44):72-72
11月20日,第四届女排大冠军杯结束,中国女排连负巴西、美国女排之后连续战胜韩国、日本和波兰女排,最终以3胜2负的成绩获得第三名。  相似文献   

7.
著名女排运动员郎平说:"漳州是中国女排的‘娘家',漳州人民对中国女排有特殊的感情,罗如岗就是其中的一个."罗如岗,<闽南日报>总编助理,一位长期报道中国女排的地方报记者,这样的评价对他而言可谓中肯.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排一直是国人关注、世人瞩目的一支世界冠军队伍。她们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勇于创新、夺取冠军、为国争光的精神,一直教育、鼓舞着全国人民。女排精神是国人的骄傲。因此,全国各地媒体在宣传中国女排不同时期、不同赛事中.有着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报道。作为中国女排“娘家人”媒体——《闽南日报》的记者,我以“特殊感情、特殊理解、特殊行动”报道中国女排。20多年来,本人采访、跟踪、报道中国女排的稿件有390多篇33万多字,其中获省级以上新闻奖19篇(次)。中国女排重新夺回世界杯冠军,本人报道中国女排的通讯《陈忠和“综合”出世界冠军》也夺得“冠军”——2003年度福建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时事新闻一等奖、中国女记者(编辑)新闻奖一等奖,再次实现本人心愿:女排报道也要拿金牌。  相似文献   

9.
对福建电大与其他省电大近年人力资源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近年福建电大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情况进行总结与对比,并从比较分析中总结了福建电大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刘园丁  范国平 《中国广播》2012,(4):23-27,82
说起自己与广播的缘分,福建广播影视集团党组成员、副董事长王展追溯到了1976年。当年在福建北部山区建瓯县下乡插队的他,因为给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的投稿被采用,收到了电台寄来的稿件采用通知证书。那份记录着青春岁月和广播情缘的通知书,曾给了他极大的精神鼓励和前途憧憬,至今仍被他完好地保留在家中。  相似文献   

11.
书香     
《陕西档案》2020,(1):59-59
《荆棘与荣耀:新时代女排奋斗记》。作者:马寅。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简介:郎平为什么出山?朱婷如何成长为世界第一主攻?惠若琪经历了怎样的生死抉择?从38年来的最差战绩到五年三获世界冠军,这个团队如何披荆斩棘,走向光明?作者马寅,长期跟踪采访报道中国女排,见证了这支新时代女排的起步、成长和腾飞。本书全面记录新时代中国女排的拼搏历程,生动刻画中国女排团队群像,大力弘扬女排精神。作品情节生动,人物鲜明,细节饱满,情感丰沛,极具可读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邵锦梅 《青年记者》2017,(20):46-47
女排夺冠:《人民日报》头版“女排梦”报道 2016年8月21日,中国女排夺得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重新登上了世界排球的巅峰,这对于中国竞技体育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次日,《人民日报》在头版用大篇幅报道了中国女排夺冠的历史性时刻,本文将《人民日报》头版对中国女排夺冠的报道简称为“女排梦”报道.① “女排梦”报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适合表现竞技体育特有的图片报道形式,因为竞技体育是展示运动员身体美的比赛形式,视频、图片等报道形式更具有视觉的冲击力,也更能够深化报道的主题.《人民日报》头版以“中国女排王者归来超越金牌不忘初心”为题,对中国女排夺冠的瞬间进行了图片报道,配以简单的消息报道:“当地时间8月20日,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图文点透了报道主题.  相似文献   

13.
7月3日晚,在俄罗斯进行的总统杯女排赛决赛中,最后一局,中国女排顽强挽救八个赛点,以3:1击败老对手荷兰队,成功卫冕。赛后,媒体们又开始了“重拾女排精神”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六日,中国女排首次捧起了世界冠军的金杯.这一喜讯,振奋了全国人民.人们从体育健儿的拼搏和胜利中,看到了国魂、民气,看到了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一时间,“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的热潮遍及神州大地.作为女排主力队  相似文献   

15.
用电话采访,盯着荧屏写稿,未免有“不深入”之嫌,然而,新民晚报记者徐世平与女排名将郎平之间的一段“误会”恰恰表明,此类采访方式亦有可取之处,不能一概排斥。徐世平在《我多次采访郎平,郎平却不认得我》(本刊1991年第11期)一文中透露,郎平每次接受他采访都主动向他问起徐世平,但她总以为徐世平是位“名记者”,弄得“小记者”徐世平有口难辩。  相似文献   

16.
<正>1994年,出生于福建漳州的许海峰结束运动员生涯,为中国获得首枚奥运金牌的他在教练员这个岗位上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1994年,福建泉州市晋江的一家制鞋作坊门口,"安踏"的标志第一次被高高挂起。1994年,福州的一个篮球世家里出生了一位白白胖胖的大小子,父母给他起了个名字叫王哲林。也是在1994年,福建有线电视台开办了体育频道,福建的足球迷们第一次在本省的电视频  相似文献   

17.
1962年,前女排世界冠军苏联队以15比零的绝对优势战胜中国女排,周总理、贺龙副总理聘请日本教练大松博文训练中国女排;当贺老总在北京工人体育馆接见大松博文后,曾对我们在场的记者说:“三大球不上去,我死也不瞑目,今后你们要多拍些中国女排的照片啊!”十年浩劫结束后,女排的球艺有了突破性的提高。1980年9月中国女排以三比零的成绩战胜世界女排冠军日本队,大大鼓舞了中国人的士气。1981年10月30日我又随同中国女排姑娘们一起前往东京参加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的文学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他的作品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然而他在福建任上所创作的作品,有了别样的风貌。本文通过对辛弃疾在福建文学活动过程中的心态分析,展示其文学作品与以往创作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60年代,当大多数人尚未认识到民间艺术的价值时,福建师范大学的吴启瑶教授就已对福建木版年画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并写成了<福建木版年画>一书.作为福建民间美术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吴启瑶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尊崇和研究影响着整个福建美术界.他对福建木版年画等民间艺术的研究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处于学术前沿.  相似文献   

20.
3月5日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45岁的福建环卫工人谢智波,成为大会主席团178名成员之一。15年前,谢智波从湖南老家来到福州,一直从事环卫工作。由于工作认真细致,当环卫工人才两年多,他就被提拔为班长,如今,他带领140多位工友,负责着50多万平方米区域的环卫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他还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福建优秀进城务工人员"等。本刊将媒体对他的采访内容用问答形式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