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蒙古马精神是蒙古族文化的精髓,也是马文化的核心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考察期间对蒙古马精神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要求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高校民族预科生大部分是蒙古族,如何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蒙古马精神,应对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出色地完成大学学业,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以内蒙古农业大学民族预科生为例从蒙古马精神的形成及内涵、民族预科生蒙古马精神的缺失现象、成因分析、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文化是蒙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包括蒙古族先人创造和积累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切财富。传承蒙古族文化,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发展其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塑造幼儿的民族性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蒙古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其辉煌的一页。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家教为基础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造就了蒙古民族极强的生存能力和强健的体魄 ,最终使蒙古民族走向强大并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汗国 ,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民族的民间歌曲也最为丰富。在科尔沁草原上世代生存的蒙古族人民所创作并传播的民间歌曲也深受各界群众的喜爱。本文试图对科尔沁草原蒙古族的民间歌曲进行分类并分别进行阐释,力求对蒙古族民间歌曲的进一步探究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搏克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具有的特征,如易展开、一跤决胜负、不分体重级别.搏克具有蒙古人通过给下一代传授搏克,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满族及其先世与北方近邻民族体育游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及其先世女真族与蒙古、达斡尔、锡伯、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北方近邻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上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通过“骑马战”、“嘎拉哈”、“射柳”和“隆庆”等项目的比较分析,探究其异同,说明以上诸民族在体育文化上的共同追求,以及分别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李娟 《职大学报》2014,(3):66-67
雕花的马鞍是流传在蒙古民族中传颂英雄、赞美勇敢、传承历史的民间故事。很多歌曲中都有其影子。它也被改编为同名电影,并记栽了世代相传的故事,与歌词有相同的意思。该歌词将生活性和时代感紧密结合,将铿锵有力与婉转优美相结合,将民族精神凝结在一个小用具中,体现了词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本子故事是集说、唱、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丰富和发展了蒙古族由来已久的英雄史诗传统,而且又促进了蒙汉两个民族文化的交流,体现出蒙古民族在接受他民族文学影响时积极的文学重构精神。本文主要从表演的布局结构、故事题材、选用语言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蒙古族本子故事所体现的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蒙古民族在8000前就已形成,“蒙古”这个族称民族形成的当初便已定性,史书称“忙豁勒”,汉书称“蛮”的形式,在诸蒙古部落中流传下来。如检狁(Khigan)蒙古、北狄(BidGud)蒙古、胡奴(Khun)蒙古、尼伦蒙古、鲜卑蒙古、突厥蒙古等几十个部落。到中世纪时鞑靼蒙古、乃蛮蒙古等已达100多个部落。现代有喀尔喀蒙古、内蒙古、达斡尔蒙古、察干蒙古尔、布里亚特蒙古、图瓦蒙古、四川蒙古、云南蒙古、上海蒙古、北京蒙古、台湾蒙古……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卡尔梅壳、德额都、伊和蒙古等在它们的前面或后面均有“蒙古”这个族称。所以,蒙古由诸部落组成,蒙古是总称,是统你,均为──蒙古族,蒙古人。  相似文献   

10.
一个民族的文化,尤其是哲学思想,在其形成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必然或多或少地受到其他民族的文化以及哲学思想的影响,只有学习、借鉴、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以及哲学思想,方能促进本民族的文化以及哲学思想的形成、提高和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哲学家们的相互比较、扬长避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认真艰苦的理论加工创造功夫。蒙古民族亦不例外。蒙古文化,随着民族尤其是蒙古帝国的兴起和扩张,走出了族界、地界和国界,步入世界大文化圈中,接触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吸收了各种不同文化的优秀成果,形成了具有丰富内容的蒙古文化,并扩大其影响。蒙古族哲学思想在其形成、发展的漫长岁月中,绝大多数哲学家能够吸收、消化其他民族正确的世界观,为我所用;但也有极少数哲学家,因种种原因,他们吸收的只是其他民族的宗教哲学和形而上学观点。这些情况是错综复杂的,需要具体分析和认真鉴别。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侠义精神进行了研究。认为:侠义精神与文人思想感情的高度一致性,成就了千古文人侠客梦;旨在躬身践道的侠义精神得到历代百姓与文人的称颂与首肯,其深层原因就是重诺轻生的侠义行为和为国为民的侠义信条;由于近代国家内忧外患和革命需要,仁人志士将侠义精神作为救国救民之道,侠义精神也由此迎来了发扬光大的暖春。研究旨在总结中国侠义精神特质,促进当代体育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相似文献   

12.
改革创新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诚信精神,是一种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革新精神,是一种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进取精神,是一种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的无畏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引领社会思潮以及党的建设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基础。希腊神话、希腊悲剧、希腊雕塑和酒神文化等,渲染着一种与东方文化、中国文明完全不同的精神。这种精神潜移默化地熏陶着西方一代又一代人,使他们具有西方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和审美观。而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特别是儒家和道家思想,在塑造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方面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中国青年的审美观便带上了特有的东方色彩,与西方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4.
奥林匹克运动会首次要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举行,为此中国政府提出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我们要在自己的土壤上,向世人展现奥运精神与中国文化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哲学思想是民族精神的结晶和和自觉表达。哲学思想史,特别是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要从民族精神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而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就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华民族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精神依据。  相似文献   

16.
娱乐篮球是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杂耍式的篮球运动.由于它所表达的娱乐精神、自由精神和叛逆精神等而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中国目前处于经济、文化等全方位开放的时代,其文化包容性为娱乐篮球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娱乐篮球本身也最大限度地迎合了中国人追求休闲娱乐与自由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7.
现代体育是欧洲近代身体主义潮流崛起后的产物,在仪式治疗的现实需求下,当今的中国体育已经成为一种精神或道德的力量.在褪掉媒介光环后,中国的体育人群体仍处于一种相对边缘化的状态,原因在于他们违背了儒家尚简朴、废奢靡的文化精神.中国历史上并无体育的概念,也从未有过体育人群体,而与之类似则是游戏的人、流浪的人和闲人,他们不从事生产活动,其社会角色介于从事性炫耀工作的巫者和反抗儒学教义的常态人之间.在脱离了非世俗的领域后,中国体育人的社会地位仍有下移的可能.游戏是凌驾于一切知识体系之上的一种价值形态.历史上的世界级强国都是游戏大国.尊重人类的游戏精神,也是对人类创造力的一种尊崇.  相似文献   

18.
时代精神是时代的本质和主流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反映时代内在必然性的,并将长期对人们的思想、活动起主导作用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标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她必须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成为时代精神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弘扬时代精神的奋斗史,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民族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开拓进取,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和当今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邓小平、江泽民关于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加快发展的思想,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新时期时代精神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而奋斗的伟大实践者.  相似文献   

19.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早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蕴。如其中的仁爱思想、天人合一思想、处世哲学等,其思想之博大精深对当前面临的严重道德失范问题的解决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我们要利用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积极探索儒家德育思想在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中的有利因素,促进当前德育工作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2014年6月27日-29日,“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大学召开。来自国内部分高校、期刊社的20多位专家学者和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处理好多重关系,但关键在于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建构民族主体性,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用启蒙精神普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人文精神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从形上层面向形下层面、从学术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化,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