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国短道速滑新技术的成功对我国青少年训练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韩国短道速滑新技术的发展轨迹以及每年涌现出大批高水平年轻队员的状况,分析韩国短道速滑新技术的本质、核心内容与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特点,探讨韩国短道速滑新技术成功的规律。认为:我国短道速滑青少年在训练模式、训练内容、运动员选拔机制与教练员竞争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提出: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训练模式和内容,充实教练员队伍等改进青少年训练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
韩国短道速滑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蔡兰  苗涛 《冰雪运动》2006,(1):7-9,14
通过对韩国短道速滑现状进行研究,探索韩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培养模式、训练与竞赛体制,为我国短道速滑培养新生力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金明淑 《冰雪运动》2007,29(5):18-20
短道速滑是我国参加冬奥会的主要夺金项目,探索少年儿童短道运动员的训练与成长规律具有战略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践经验法对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训练中的训练内容、方法等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选拔应从5~6岁开始,以培养兴趣作为训练的基本切入点,以技术为重点,采用战术与心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短道速度滑冰已位于世界先进水平,但也要看到与先进国家如韩国、加拿大的差距。要想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问题还应从少儿训练抓起。针对少儿的生理机能特点,提出从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与技、战术等方面进行少年儿童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在少年儿童速滑训练中教练员应注意广泛地摄取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注重训练质量,抓好基础训练;掌握少儿生理特点、抓好各项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等几个问题的解决,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短道速滑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5.
文章比较了历届冬奥会我国和其他国家短道速滑奖牌成绩,以及2010冬奥会中国、韩国和欧美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基本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韩国是目前短道速滑男女整体实力最强的国家,加拿大、美国、中国次之;中国男女项目发展不够均衡;欧美运动员的平均年龄、身高和体重数据要大于亚洲国家的韩国和中国,韩国运动员的体重指标要明显小于中国运动员。建议我国应学习韩国短道速滑先进的开展、普及和训练理念,进而促进我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全面、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6.
2011年亚冬会前中韩两国速度滑冰实力对比与训练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韩两国联赛参赛运动员与比赛成绩的分析,为中国速度滑冰国家队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比赛安排以及研究韩国速度滑冰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两国的联赛成绩表明,女子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中国优于韩国,男子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韩国优于中国;韩国速度滑冰队伍建设出现新的动向,韩国更多的短道速滑运动员转投到速滑比赛中。认为我国以年度训练周期指导运动员训练的模式,制约了运动员在奥运会、亚运会这类4年为一届的赛事上取得优异的成绩,提出借鉴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和速度轮滑国家队整合式的训练模式,主动寻求新的组织形式,进行训练创新。  相似文献   

7.
韩国短道速滑青少年运动员陆地技术训练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和采访调查等方法对2007年全国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陆地技术训练进行分析,通过韩国教练员与中国教练员之间训练理念的差异和陆地技术训练方法的不同,总结我国青少年教练员在陆地技术训练中应改进的问题,并提出各种陆地技术训练都要在保证技术动作关键点的正确性前提下进行练习和我国的教练员应该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认真总结并抓好训练中的细节等问题,为我国短道速滑广大运动员、教练员以及短道速滑工作者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影响短道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因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从生理、心理和运动训练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短道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发展的因素。了解与分析这些因素的影响,有助于短道速滑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科学化和个性化,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科学化选材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理素质是决定短道速滑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也是我国短道速滑运动项目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实际的比赛当中,有许多因素都会干扰到运动员实力水平的正常发挥.从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特征入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由情感培养入手,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从技战术训练入手,强化运动员的判断力与感知力;加强抗干扰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强化回忆能力训练,加强运动员的思维与技术水平等对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与途径,从而有效提高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促使其在未来的比赛过程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短道速滑是一项操纵身体变化的高智能竞技运动,非智力因素与短道速滑有着尤为密切的关系,引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在短道速滑训练、教学中的意义重大。分别从动机、性格和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影响进行研究,总结出运动员自我认知的培养、运动员运动动机与意志的培养、合理有效的激励性原则等培养短道速滑运动中非智力因素的方法,为培养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水平,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范宏文  吴红 《冰雪运动》2011,33(1):14-17
短道速滑度滑冰的竞技水平飞速发展,要求短道速滑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体能与技能,更需要具有良好战术意识。从短道速滑技战术观与战术之间的关系入手,论述了短道速滑技战术的相关要素、个人技战术与集体技战术的不同表现形式,深刻剖析了战术意识运用的原则与战术的表现形式,提出采用增强文化素质,提高战术思维能力;利用技战训练培养战术意识;适当增加比赛数量,积累比赛经验;培养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集体作战观念等措施培养运动员良好的短道技战术意识及在比赛中更好的应用技战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短道速滑比赛中,在技术、体能、战术、心理等素质比赛所需能力方面,对运动员的要求都已达到相当高度。因此,在对儿少短道早期训练中,根据儿少运动员特点和短道速滑项目特点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训练,将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和向更高水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短道速滑运动员核心区域的训练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徐英男 《冰雪运动》2008,30(6):16-18,24
分析短道速滑运动员核心区域训练对提高运动成绩的作用与重要性,认为核心区域参与运动的肌肉构成,加强短道速滑运动员核心区域的训练符合短道速滑项目运动员外形的技术结构特点,能提高其驾驭冰刀的能力,是当今势在必行的趋势,是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核心区域训练持之以恒、高质量和不同周期区别对待的原则,以及髋部、躯干的训练方法、手段与衡量训练负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吕游 《冰雪运动》2013,(4):60-64
心理耗竭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和运动成绩及运动生涯具有严重的负面作用。明确心理耗竭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影响,对于制定防范措施干预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耗竭的产生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训练手段的多元化,培养良好的情感体验,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等,是遏制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耗竭的有效手段,更是保证短道速滑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或超常发挥的前提,具有重要的训练意义和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短道速滑属于技能型竞速项目,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尤其是在陆地训练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运动损伤的高发率直接影响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和创造优异成绩,目前短道速滑的运动伤病问题已成为困扰运动训练和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出现的常见的运动损伤进行探究与分析,希望能为短道速滑运动员有效地防治运动损伤,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短道速滑属于冬季项目中较具代表的一类运动项目,在实际运动中,不仅考验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还对运动员的腿部爆发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的短道速滑运动发展现状来看,呈现出运动技巧与专项力量不均衡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开展短道速滑的运动训练时,过于注重对运动技巧的练习,而忽视了短道速滑项目多赛事的特点,在运动员专项力量和耐力不足的情况下,在后半场的比赛中很难取得好的成绩。基于此,要求相关人员加大对专项力量训练的重视力度,积极探索提升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7.
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短道速滑项目的特点,心理训练应成为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日常训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力集中”和“回忆”训练是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内容。在日常训练中培养少年运动员全神贯注于一个确定的目标,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并注意把心理训练贯彻到学习基本技术的整个过程中,注重少年运动员的“回忆”训练,对于培养优秀短道速滑选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保护好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预防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是提高短道速滑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特点进行分析,认为膝关节结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过大、技术不正确、心理因素等是诱发膝关节运动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提出避免过多屈伸跳跃练习、保持训练和比赛的平衡、坚持正确技术动作、加强对运动员心理因素的培养、加强对膝关节的保护和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等预防措施,为短道速滑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心理素质的优劣,是影响短道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性因素。分析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现况,认为我国短道速滑训练中的心理训练还仅仅处于较为初级的水平。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心理训练中,应注意运动智力和文化修养,情绪控制能力与健康的心理,优势竞争意识和技战术方面的创新能力,适合运动员特点的心理训练方法等几个问题,形成自己的心理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推动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系统化科学训练,我们组织了黑龙江省、吉林市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系统化科学训练试点队和长春市业余冰雪运动学校短道速滑队以及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系统化科学训练研究课题组成员参加本届集训.集训于1992年10月27日至11月8日在吉林市举行.全国少年短道速滑运动训练指导小组组长袁庆成教授、副组长蓝立、朱彦辉等同志主持了本届集训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