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足球是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项目,现代足球运动对队员的体能、技术、意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少儿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是各国足球训练的重点和焦点,而我国的少儿训练与足球发达国家的训练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经验型的程式化训练以及缺乏全面素质的培养,是我国少儿足球训练中普遍存在却又容易被教练员忽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金明淑 《冰雪运动》2007,29(5):18-20
短道速滑是我国参加冬奥会的主要夺金项目,探索少年儿童短道运动员的训练与成长规律具有战略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践经验法对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训练中的训练内容、方法等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的选拔应从5~6岁开始,以培养兴趣作为训练的基本切入点,以技术为重点,采用战术与心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3.
在少儿速滑陆地训练中趣味训练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趣味性训练是少儿时期全面身体训练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引导少儿运动员想练、爱练、培养专项兴趣、克服心理障碍的关键.应在少儿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等训练中贯穿趣味性训练.  相似文献   

4.
少儿速滑运动员训练教学及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强  王鹏 《冰雪运动》2010,32(3):8-11
少儿期科学的训练是速滑运动员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的基石。速滑项目要有所突破,就应从少儿速滑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抓起。少儿速滑运动员的训练要掌握其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少儿速滑训练的发展规律实施教学,少儿速滑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必须将技术教学与辅导紧密结合,抓住少儿速滑运动员生理、心理和技术上的关键环节,在保证少儿速滑运动员身体生长发育的基础上,适宜安排运动负荷,产生良好的心理情绪反应。慎重对待少儿速滑运动员训练中出现的问题,采用相应的教法手段有效控制教学过程,以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5.
少儿业余跳远训练要以全面的身体素质训练为基础,以发展速度素质为重点,以基本技术训练为核心。  相似文献   

6.
少儿速滑运动员不同年龄阶段的训练模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克明 《冰雪运动》2009,31(2):16-18
速滑后备人才的培养是决定速滑项目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认为业余体育运动学校生源的减少,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未能采取适应性的改变,是导致我国后备力量不足且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提出打破过去以竞赛成绩为训练目标的传统训练模式,建立少儿速滑运动员不同年龄阶段新的训练模式 7周岁以下的少儿以培养滑冰兴趣为训练目标,注重训练方法、手段和内容的娱乐性 8~10周岁的少儿以兴趣的转化为训练目标,注重培养正确技术、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11~13周岁的少儿以建立正确的技术定型为训练目标,注重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少儿短道速滑运动员早期技术训练、身体素质与心理训练等问题加以分析研究,提出改进训练方式、方法,为今后高水平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对改进短道速滑少儿业余训练工作提供几点建议,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王诚 《精武》2012,(26):39-39,41
随着我国游泳运动的发展和提高,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训练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正确掌握游泳技术,规范游泳基础训练,为培养出高水平的少儿游泳运动员打下扎实的基础。本文采用访问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方法,对少儿游泳运动员基础打腿训练方法、训练手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论述了少儿游泳运动员的打腿训练方法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教学训练体会。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今世界乒乓球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改用40毫米大球后,对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如徐寅生讲到的:“少儿训练应更新观念,提出新的要求,增加新的内容。”作为从事少儿乒乓球业余训练的教练员,解读新规则,适应新形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显然新形势下仅仅提高少儿乒乓球运动员的各项基本技术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0.
“水感”是游泳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特有的综合感觉的专门素质。通过对大庆市少儿游泳运动员表象训练实验探讨,指出表象训练对少儿阶段游泳技术个性化,定效性起积极作用;表象训练是水感提高的高速途径,突出了感官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短道速滑项目技战术训练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柴萍  刘珊  宋来 《冰雪运动》2010,32(3):15-17,63
短道速滑项目的科研进展与项目的发展具有较高的依存度,研究短道速滑项目的技战术训练科研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短道速滑项目的科研水平对项目成绩的提高、巩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短道速滑项目技术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技术训练,以及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技术生物力学分析上;战术训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战术类型划分、认识和训练,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研究存在描述性研究居多,实证性研究较少,缺乏理论导向和系统性主要问题。提出拓宽研究领域,将技战术训练体系的形成作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创新技战术训练方法,强对比赛战术实战模拟的研究;丰富研究方法,逐步建立中国运动员的技术模式等促进短道速滑项目科研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崔娟 《冰雪运动》2010,32(6):18-21
保持和发扬我国短道速滑业已形成的优势局面,探索少年儿童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成长和训练规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层的教练员应抓好儿童少年运动员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同时培养好其各方面能力。应充分了解儿童少年的机体、肺活量、肌肉重量和骨骼等方面的生长发育特点。在训练中少安排静力性练习,多安排身体伸展性练习;加强有氧耐力训练;无氧耐力训练应从13~14岁始,注意量小、多次原则;从小养成良好呼吸习惯等;教练员应重视并帮助运动员克服青春发育期生理变化带来的影响。保证儿少运动员训练的科学、合理和系统性,为日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短道速度滑冰已位于世界先进水平,但也要看到与先进国家如韩国、加拿大的差距。要想保持世界先进水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问题还应从少儿训练抓起。针对少儿的生理机能特点,提出从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与技、战术等方面进行少年儿童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在少年儿童速滑训练中教练员应注意广泛地摄取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注重训练质量,抓好基础训练;掌握少儿生理特点、抓好各项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等几个问题的解决,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短道速滑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14.
花样滑冰是滑冰技术和冰上艺术相组合的非周期的技巧性运动项目,它既有技术的一面,又有艺术的一面。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动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要求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全面发展。花样滑冰运动员的生理特点是指经过花样滑冰专项训练生理上所表现出的特殊性。心理训练则是花样滑冰系统训练的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训练内容之一,无论是技术心理还是比赛心理,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花样滑冰运动员的生理特点进行研究,总结出对平衡要求的特殊性、中枢神经系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灵感性、前庭器的稳定性、感官器官的敏感性等生理特点;提出先进的科学技术标准是建立技术心理稳定的前提、训练方法和教法对技术心理稳定性的影响、意念训练在技术训练的应用等心理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保护好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预防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是提高短道速滑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特点进行分析,认为膝关节结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过大、技术不正确、心理因素等是诱发膝关节运动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提出避免过多屈伸跳跃练习、保持训练和比赛的平衡、坚持正确技术动作、加强对运动员心理因素的培养、加强对膝关节的保护和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等预防措施,为短道速滑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花样滑冰是我国参加冬奥会的优势项目,随着老运动员的退役,后备人才培养不足的矛盾凸显.现役国家花样滑冰队一线的运动员70%是黑龙江省培养的运动员,黑龙江省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我国花样滑冰竞技体育的发展才有后劲.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花样滑冰项目后备人才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花样滑冰运动员储备在减少,2014年度黑龙江省全国花样滑冰项目注册运动员比2013年度减少了8.9%;黑龙江省花样滑冰13岁以下运动员后备梯队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型,提示低龄儿童花样滑冰运动员有减少的发展趋势;教练员队伍具有年龄小、执教时间短、职称低的特点,教练员队伍出现年龄断档;运动员平均每天冰上训练时间过短,参加比赛机会少等.建议花样滑冰后备人才培养应与大众体育、体育经济相结合,走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加强俱乐部的多区域建设;花样滑冰运动项目发展和基础训练阶段必须与学校相结合,保证后备人才资源库输出充足和运动选材的质量;增加业余体校的经费投入,加强教练员的学习与交流,促进黑龙江省花样滑冰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心理素质的优劣,是影响短道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性因素。分析短道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现况,认为我国短道速滑训练中的心理训练还仅仅处于较为初级的水平。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心理训练中,应注意运动智力和文化修养,情绪控制能力与健康的心理,优势竞争意识和技战术方面的创新能力,适合运动员特点的心理训练方法等几个问题,形成自己的心理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短道速滑竞技人才基本功训练的水平,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来探讨和摸索我国短道速滑竞技人才基本功训练的实效手段和方法。研究表明:应掌握短道速滑项目的致胜规律,明确短道速滑竞技人才培养的阶段划分;应注重竞技人才的发育特点,有针对性的提高陆地和冰上基本功训练水平;利用好竞赛杠杆优势,切实提高短道速滑竞技人才技战术的运用能力;抓好基本功训练的跟踪与监控,全面提高运动员文化素养和思想教育。旨在为我国短道项目备战2022年冬奥会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  相似文献   

19.
王鹏  侯强 《冰雪运动》2010,32(1):22-24
基础技术在速度滑冰项目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少儿期技术训练是运动员学习和掌握速滑技术的最佳时期,是形成未来技术风格的关键阶段。在少儿速度滑冰教学中,必须首先让少儿掌握基础技术,对于初学者的入门教学来说,教学方法的先进性和针对性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少儿速滑初学者训练实践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抓住关键环节和技术动作要点,进行基础技术入门教学方法的探讨,为改进少儿速度滑冰基础技术入门教学方法和提高少儿速度滑冰基础技术训练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