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就地方电台新闻节目中经济报道策划进行了论述。认为找准经济报道的"切入点"是我们做好经济报道策划的关键所在。主要从三方面来论述做好经济报道策划,采写上要注重抓两头,即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找好"对接点",寻找引发群众共鸣的"动情点",编排上努力做到创新思路增"亮点"。  相似文献   

2.
在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下,城市电视台处在商品经济的前沿阵地必须认真搞好经济报道。然而,城市台的经济报道是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它具有自己的特点。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浅谈自己的一点看法,求同行们指教。区域性城市电视台经济报道的区域性特点,是由区域经济的需要和城市台自身  相似文献   

3.
"转瞬即逝、缺乏深度",似乎是电视媒体无法超越纸质媒体的鸿沟。在信息爆炸、快餐文化的今天,如何让电视告别"肤浅",弥补自己深度不足的缺点,成为电视新闻人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覆盖有限的城市电视台,只有认真做好新闻的深度报道,提高电视新闻的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找到自己的根本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县级电视台要办好节目和栏目,不能贪大求全,而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打好"特色牌",唱响"地方戏",独辟蹊径闯新路。本土化:节目要根植于当地土壤。县级电视台要生存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要根植于当地的土壤和环境,多宣传当地的特色文化、风俗民情,报道好当  相似文献   

5.
李丽  梁延 《新闻前哨》2013,(7):63-64
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年锁定"三农",充分体现了"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治国理念。营造好全社会关注"三农"的良好氛围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三农"报道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要出新出彩不容易。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作为省级主流媒体之一,对"三农"报道历来高度重视。作为联系"三农"战线的记者,近几年,在积极参与"三农"报道的过程中,就如何做好"三农"报道工作也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陈斌 《新闻世界》2010,(8):83-84
由于经济类报道的专业性特质,往往造成新闻报道亲和力不够、报道手法单一的现象。本文以合肥电视台为例,提出了一条探索之路——增强城市电视媒体解读式报道,从而实现经济报道的"有用性、实用性、全面性"。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对电视新闻报道提出了新要求,电视新闻报道必须找到移动互联传播的新密码,才能在当下的传播新环境中得以进一步发展。嘉兴电视台于2014年6月推出4G"手机快直播",创新性地将智能手机拍摄、4G网络传输与电视新闻直播结合起来,为电视新闻报道在移动互联时代更好地实现"实时共享",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城市电视台处在商品经济的前沿阵地。城市台的经济报道具有自己的特点。区域性城市电视台经济报道的区域性特点,是由区域经济的需要和城市台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在媒介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新闻自由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发挥着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司法公正,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媒体权利的滥用,而影响司法审判。本文通过分析《华西都市报》对"孙伟铭案"的报道,指出媒体在报道司法案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公众舆论、新闻媒体和司法权力之间的关系,以探求媒体在司法案件中的正...  相似文献   

10.
"多面手""组合拳",笔者给二者统一冠名为"散打"。"散打",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双方按照规则,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笔者将"散打"融入传媒,是觉得散打对传媒有参照、借鉴功效,尤其对基层电视台记者来说,功效会越发显著。本文将从"散打"的本质归属、基层电视台记者为什么应该做"散打"能手、"散打型"与非"散打型"记者的执业效果等方面,对基层电视台记者应该做"散打"能手这一主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月22日—1月29日,江西省"两会"在南昌召开。与往年不同的是,本次"两会",江西首次安排了省直新闻单位官方微博的记者作为"两会"注册记者入会报道,由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台、《江西日报》、江西广播电视台等官方微博22  相似文献   

12.
电视民生新闻就本质来说,是一种市民话语的体现,包含着大众情怀,报道中应该体现出"人情味",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对老百姓的关心和帮助,体现出温暖。民生新闻采编人员常自嘲为"新闻民工"。一来接触的主要人群都是民工、普通市民、有难题需要解决的城市家庭或者农村大众,以平民的视角、白描的手法进行报道,使其产生共鸣并与栏目形成心灵的互动。  相似文献   

13.
冯杰 《新闻世界》2011,(10):51-52
对重大事件的报道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让"重大"走向"寻常",让"重大事件"走向"普通大众"。江宛柳在重大事件报道中融入了充沛的情感、精心的布局,以"小情"反映"大事",因而感人至深。本文试从情感切合点、情感流变和表达特点等方面,浅析江宛柳重大事件报道的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14.
"抓问题",是军事报道的常用手法。但随着网络等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抓问题"的军事报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军事新闻面临更为复杂的多样化解读。因此,军事新闻报道中的"抓问题"应做以下改进:客观描述"问题",不能刻意渲染;稳妥揭示"问题",不能失去尺度;着眼解决"问题",不能一味批评。  相似文献   

15.
微博在2011年的全国两会上大放异彩,以至于很多代表和委员的见面问候是:今天,你"围脖"了吗?如果说,去年两会微博还仅是"小试牛刀",那么,在刚结束的2011年全国两会上,微博已经展露"风生水起"的耀眼光芒。"微观两会",不仅是全国亿万网友的流行,也在无形中推动着新媒体介入重大主题报道的进程与深度,推动着重大主题报道方式的变革。笔者仅以2011年全国两会报道为例,对重大主题报道中新媒体的介入及其影响予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选好题材。在新闻节目内容上,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要追求"本土化",摒弃"贵族化",视角"平民化"。发挥距离农村最近、方便倾听农民心声的优势,改进自己的新闻报道方式,联系基层单位解决问题,为农民提供服务,实实在在地在基层实践"三贴近"原则。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电视台特别是中小城市电视台,由于人力、物力方面资源有限,在国内重大事件发生时往往难以做出有影响力的报道,导致收视份额和传播阵地的丢失。面对国内重大事件,城市电视台难有作为吗?笔者认为城市电视台可以突破地域和体制的限制,扩展自己的报道视野,通过对国内重大事件的报道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收回失落的收视阵地。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要把经济新闻写"活",就要在采写中努力做到站在"人"的角度看问题,在语言上下"软"功夫,寻找与读者的接近点,增强实用性和服务性。站在"人"的角度看问题受众对一些复杂难懂而又与自己无关的经济问题自然不感兴趣,但如果报道能从某个与报道主题相关的典型人物或事件入手,就有可能使受众在一种情景化、形象化的状态中跟随报道进入相应的主题,实现信息从理智到情感的过渡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
汪伟 《新闻世界》2014,(7):39-40
时政新闻民生化是城市电视台新闻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时政新闻民生化会使时政新闻的新闻本体得到很好体现,新闻价值得到较好的实现和彰显,同时,也会有效提升城市台时政新闻的"喉舌"功能。要真正做到时政新闻民生化就必须切实转变报道理念及模式,学会用百姓语言说百姓故事,在采制新闻时做到接地气深挖掘,并注意"点亮"新闻标题和导语。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不断加快,经济报道在各级媒体中的份量将日益增加;经济全球化趋势又对经济报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城市电视台如何做好经济报道?从近年来的实践中我们感到,抓住地域经济现象,通过辩证的,联系的方法,以崭新的视角分析经济现象,是城市电视台经济报道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