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月的一天,如东县马塘小学正在举行首期母亲学校结业典礼。天气热,人心更热。一位学员代表发言时激动地说:“母亲学校办得好,它是办在咱心中的学校,愿这株新苗与我们的子女一起茁壮成长!”话音未落,就博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四个月一期的母亲学校赢得了众多家长的欢心,这里颇有一段缘由哩!马塘小学老校长是个有心人,她看到有的家长常常从单位请假来给孩子送早点,有的家长极力为孩子错误辩解,有的家长甚至来帮孩子做值日生……这些孩子妈妈围着“小太阳”团团转,认为这  相似文献   

2.
七月的一天,如东县马塘小学正在举行首期母亲学校结业典礼。天气热,人心更热。一位学员代表发言时激动地说:“母亲学校办得好,它是办在咱心中的学校,愿这株新苗与我们的子女一起茁壮成长!”话音未落,就博得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四个月一期的母亲学校赢得了众多家长的欢心,这里颇有一段缘由哩!马塘小学老校长是个有心人,她看到有的家长常常从单位请假来给孩子送早点,有的家长极力为孩子错误辩解,有的家长甚至来帮孩子做值日生……这些孩子妈妈围着“小太阳”团团转,认为这  相似文献   

3.
各位家长请仔细读读下面的两封信件,一封是一位母亲写给我们编辑部的,另一封是这位母亲的儿子写给父母的。从这两封信中,我们读到了一位家长的痛心与无奈,更读到了一个孩子的痛苦与压抑。在信中,家长说“……我们花尽了心血和精力……”,而孩子说“……你们为什么不替我想一想……”。家长理解不了孩子,孩子也理解不了家长,这就是代沟吗? 对这两封信,我们已经找专家为这位母亲回信作了解答,但这样的问题,不是一两次解答就能解决的,我们很想听听您的看法。对于这样的问题,您的家庭存在吗?您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您是研究这方面的专家,您可以高屋建瓴地提出解决方案;如果您是一位普通的读者,您可以为我们提供您在处理类似问题时的经验与心得,哪怕是只言片语也行。望各位朋友踊跃来信,为了这母亲和孩子,也为了所有的母亲和孩子。  相似文献   

4.
朱慧松 《师道》2010,(9):15-15
媒体报道:一个8岁的男孩因为想成为班长.恳求父亲像别的同学家长一样为他买礼物“拉票”.被父亲拒绝后.他指责父亲不会搞关系,所以没法当官。近日,孩子的母亲把这件事放到了网上。  相似文献   

5.
“循循善诱比指责更好”“教育孩子不能自卑,也不能自负”“母亲不是天才,但可以成为天才的母亲”……这一句句直白而又富哲理的话语都是普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真切理解,这些家长都是黄浦区市南中学家长学校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6.
毋庸置疑,抚养、教育孩子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显而易见,这里的家长不仅包括母亲,还应包括父亲。“父母亲是天然的教育工作者。”然而,在俄罗斯.教育孩子的重担却落在了母亲的肩上。更确切地讲,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承担着教育孩子的主要职责,父亲在教育中的角色、地位与作用被漠视、淡化甚或遗忘了。如果家长教育孩子不成功,受到社会舆论谴责的首先是母亲。可父亲的失职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难道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就没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意义与方法吗?这确实是早期教育中令人兴奋的话题。如果你来俄罗斯,只要在实际中留意观察,或是在日常生活中认真捕捉儿童教育信息,你就会有所获释,在感受俄罗斯母爱伟大的同时,确能发现许多俄罗斯父亲们逃避责任、不重视教育孩子的“罪行”。那么,这种现象出现的内在根源何在?有何消极意义?应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2015,(8):89-90
这学期,渝北空港新城小学给家长们进行了一次特殊的三方评测,由孩子、老师、家长自己分别按一定比例打分,得出每位家长参与孩子教育成长的成绩.近日休学典礼上发放了家长成绩单,结果有点“惨淡”:全校2125名学生,仅有335位“合格”父亲,446位“合格”母亲,爸爸妈妈都“合格”的家庭只有220个.(1月31日《重庆晨报》)  相似文献   

8.
邻居家有个读四年级的小学生,酷爱美术,在画画方面很有天分。可是,其母坚决不准孩子画画,非让孩子学弹琴。孩子学不好,母亲又是骂又是打。老师发现后开导这位母亲说:“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这位母亲却说:“什么兴趣、爱好,孩子就是‘泥人张’手里的那团泥,大人想捏个啥样就捏个啥样。孩子懂啥?难道家长还会给孩子亏吃?”“孩子是家长手中的一团泥”,正是凭主观意志培养孩子的一些家长的共同想法,也是这些家长教子失败的重要原因。我们知道,孩子是有个性的独立的人,孩子参加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9.
一些学习不好的中小学生怕家长参加家长会后遭到训斥,竟临时借“父母”开家长会。学校教师提醒一些家长今后应常与学校取得联系,以免受孩子欺骗。上周六,本市某中学召开的家长会上,初一某班班主任发现一名学习不好的女生的“母亲”与前些日子见到的有点不像。家长会后老师欲留下她准备说说她的孩子的功课等问题时,这位“母亲”早已无影。本周一早晨上课时老师再三询问,这名女生才承认,原来是她怕家长知道她自己学习不好后训斥或打她,便在马路上花了5元钱,央求一妇女代替她的母亲参加家长会。上周,在另外一所学校的家长会上,初二某班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谎言     
陈柏宇 《小学生》2010,(4):32-33
有一故事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有一位母亲从幼儿园到高中三次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后,三次对儿子说了谎。正是母亲的这三次谎言,让一个曾被老师怀疑有“多动症”、“智力障碍”的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1.
曾接到一名家长来电:“老师,请您帮帮我的孩子吧!我觉得他有心理问题,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办了!”言辞凿凿,情真意切,声音中透出电话那端一位母亲的心力憔悴和焦灼无助。的确,孩子是家长的软肋,这跟家长的事业成功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12.
毋庸置疑,抚养、教育孩子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显而易见,这里的家长不仅包括母亲,还应包括父亲“。父母亲是天然的教育工作者。”然而,在俄罗斯,教育孩子的重担却落在了母亲的肩上。更确切地讲,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承担着教育孩子的主要职责,父亲在教育中的角色、地位与作用被漠视、淡化甚或遗忘了。如果家长教育孩子不成功,受到社会舆论谴责的首先是母亲。可父亲的失职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呢?难道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就没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意义与方法吗?这确实是早期教育中令人兴奋的话题。如果你来俄罗斯,只要在实际中留意观察,或是在日常生…  相似文献   

13.
常听一些家长朋友诉苦:“您说,如今的家长怎么这样难呢?”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本来当家长就不是一件轻松事,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给当家长的确实又增加了许多困难。所以,现代父母得练点真功夫,提高自身的素养。那么,您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素养呢?首先是品德素养。有这样一个五口之家:祖母、父亲、母亲和两个孩子。这一家人住在一个大杂院里,祖母是退休教师,退休了也闲不住,每天组织院里的孩子们学习、娱乐;父亲是技术工人,乐于助人,把全院各户修理电器的任务“承包”下来;母亲是医生,义务做起了大院的“保健医生”。两个孩子呢?在…  相似文献   

14.
“你不可救药.无可挽救了”、“你这孩子就是贪玩.不是读书的料”、“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没有记性.真是木瓜脑袋”、“某某与你同龄样样都行,就你不行”、“像你这样.今后只能上街拉板车混饭吃了”等等.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训斥孩子。  相似文献   

15.
我曾听过这样一件事:有两位母亲,带着她们的孩子去学画画,老师对两位家长说:“你们的孩子在绘画方面都是很有天赋的”。于是这两位家长信心百倍地陪着孩子学画画。其中一位家长总是把孩子画好的每一幅画都拿到老师那里,请老师细细  相似文献   

16.
在家庭里,母亲要承担更多的教育孩子的责任,可是,女性的许多性格特征却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在家教中很多做母亲的实在太“勇敢”太“能干”,经常犯“爱心”的错误。其实,家长的“过度保护”往往忽略了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培  相似文献   

17.
“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近日,天津市妇联等部门举办的“母亲教育与和谐社会论坛”上,来自各地的专家提出:不能忽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特别是孩子们的母亲,要用自己的爱,教育孩子“从善如流”,让孩子从小培养博爱、同情、宽容等品德。专家提出:成人在生活中往往会给孩子灌输“社会如何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如何勾心斗角”等。家长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别上当”。可是,这种教育要把握好尺度,如果在成人偏颇甚至错误的引导下,孩子心中善良的…  相似文献   

18.
家教文萃     
孤僻、逆反……青春期孩子的种种问题困扰了多少家长!但是家长也许难以想象,孩子这些不和谐的改变是在幼儿期埋下的。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问题专家刘华清教授说,父母尤其是母亲要避免以各种原因疏远7岁之前的孩子,因为孩子7岁前和母亲的关系建立得不好,直接影响孩子日后心理和人格的成长,在青春期就会爆发出种种与人与事不和谐的问题。刘教授认为,很多妈妈出差或出国时,把孩子交给老人“全权处理”,这会在孩子的潜在心理中形成“我不重要”、“妈妈不喜欢我”等想法,孩子的人格成长中应有的自信和融洽的元素就会缺失,到了青春期,就会显出无法…  相似文献   

19.
《教育导刊》2006,(5):63-63
“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近日,天津市妇联等部门举办的“母亲教育与和谐社会论坛”上,来自各地的专家提出:不能忽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特别是孩子们的母亲,要用自己的爱,教育孩子“从善如流”,让孩子从小培养博爱、同情、宽容等品德。专家提出:成人在生活中往往会给孩子灌输“社会如何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如何勾心斗角”等。家长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别上当”。可是,这种教育要把握好尺度。在成人偏颇甚至错误的引导下,孩子心中善良的…  相似文献   

20.
初一 (3)班刑莉莉的母亲因单位效益不好下岗了 ,就在街上摆摊卖杂货。一天放学后 ,刑莉莉帮助母亲收摊 ,被几位同学发现 ,以“她妈是下岗职工 ,穷老板”的话来讽刺和嘲笑她 ,使她当场痛哭。还有的同学不愿意让自己下岗的家长来校参加家长会 ,认为自己的父母没能耐 ,下岗是很丢人现眼的事。而一些下岗的家长在孩子面前也表现得十分尴尬 ,甚至有的家长下岗后 ,不敢告诉孩子真相 ,怕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因此每天仍然准时“上班” ,在街上转一圈后 ,估计孩子已经上学了再回家 ;孩子快放学时 ,他们又得到街上转 ,等孩子回家后再准时“下班”。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