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R&D投入是企业R&D活动的基础,对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我国企业R&D投入长期不足影响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对比中国与美国R&D投入的总量、强度、来源、投向等多方面指标,基于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投入的现状,从中发现中美两国在上述方面存在的差异化原因跟企业内外部环境有关,进而指出我国工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美国的工业企业的R&D投入经验中获得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对我国省际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效率测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Moran散点图、空间聚集地图进行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R&D的综合效率水平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R&D的规模收益未达到规模收益的最适阶段,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增加、减少或重新配置R&D资源;R&D的综合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与地区分布不平衡现象,大中型工业企业应当加强地区间R&D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3.
以企业R&D能力与绩效耦合协调度为切人点,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利用信息熵对各指标进行客观赋权;构建企业R&D能力与绩效耦合协调度模型,并设定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以我国31个省市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为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全国80.65%的省市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R&D能力与绩效处于勉强协调发展水平;全国90.32%的省市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属于R&D能力滞后类型;大中型工业企业R&D能力与绩效协调发展水平与所属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
我国基础研究强度与执行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基础研究强度与R&D强度的发展变化、R&D研究类型结构、基础研究执行结构三方面对我国基础研究强度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单纯依靠增加R&D和基础研究经费的绝对额总支出并不能直接增加或快速增加R&D和基础研究的强度;我国R&D经费总额的快速增长和R&D强度的持续增加都建立在试验发展经费总额和比例增长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提高高等学校执行的R&D经费和基础研究经费比例,来提高基础研究的强度。  相似文献   

5.
闽英 《科学与管理》1996,16(1):30-31
<正> 衡量一国科学技术投入的主要指标是R&D的费用。1993年日本用于R&D的费用为137000亿日元,相当于857亿美元,占美国同年投入1608亿美元的53.3%;德国为332亿美元,法国263亿美元,英国214亿美元。R&D投入费用所占国家GNP的比重是衡量一国对科学技术重视程度的更重要的指标。1993年,日本R&D的费用占GNP2.9%,远远超过了德国的2.57%和美国的2.52%。 从R&D投入的图表中可分析出日本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构和种类。71%的费用来源于工业,19.4%来源  相似文献   

6.
利用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2004-2009年中国工业行业R&D创新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进行测算,进一步分析了TFP变动的时序特征、动力源泉及行业差异.研究表明:2004-2009年中国工业行业R&D创新TFP整体上呈现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共同推进的“双驱动”增长模式,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推进,效率驱动作用较小;工业行业R&D创新TFP增长存在显著的时序和行业差异,且资本密集型行业R&D创新TFP整体水平要高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但中国工业行业R&D创新TFP增长的差异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高月姣  吴和成 《软科学》2011,25(7):6-10,32
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工具筛选分析指标,并以此来分析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个地区R&D活动的差异及其成因。结果显示,R&D活动水平与R&D活动基础及投入产出总量因子、R&D经费使用效率及R&D人员产出能力有直接的关系。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背景下,为探究示范区内企业R&D效率,利用企业相关数据和DEA模型,对皖江城市带各市和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上海市相比,皖江城市带大中型工业企业R&D整体效率水平较低,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其中只有滁州、马鞍山和池州三市DEA有效.进一步分析的结论认为,投入要素的配置和规模不合理是造成R&D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为提高效率,企业必须合理配置各项投入要素,同时加强政府引导扶持,促进产学研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刘井建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68-1675
以项目管理为切入点,提出了融合效率与效力的R&D项目绩效评价标准,明晰了二者的内涵与异同点,并阐释了其在R&D项目绩效评价中的关系。针对R&D项目活动的过程特征,构建了基于DEA的融合效率与效力的R&D项目绩效评价模型。通过对我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西藏除外)大中型工业企业R&D项目绩效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且存有较高程度的"效率陷阱"循环倾向,指出R&D项目应当与企业发展目标、客户需求相一致,不能依靠增加R&D资源却实施数量多、效力低的R&D项目,需要从"质"上进一步提升R&D项目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构建了企业R&D投入产出的计量模型,采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相关数据,测度了政府科技资助、企业自筹R&D资金、金融机构贷款等对企业R&D产出的影响。进一步,分别考察了政府资助强度、企业技术特征对政府科技资助与企业R&D产出绩效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的R&D产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作用不及企业自筹的R&D资金;政府科技资助对中等资助强度产业的R&D产出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政府科技资助对低、中低技术产业的R&D产出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金融机构贷款对企业R&D产出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过去几十年,中国科学院先后经历了任务导向和学科导向的科研体制,在多个领域为我国的科技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党和国家对科研工作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即科研工作中要坚持问题导向。文章针对"问题导向的科研"的具体内涵、管理方法等内容给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对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由来与发展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采用文献计量、知识图谱和熵权评价分析方法,对国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国家影响力和期刊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并运用 LDA 主题模型和重点文献阅读分析方法,阐述了该研究领域的六个主题,即生态系统平台管理研究、创新主体关系研究、物质资源与环境研究、系统特征与机制研究、方法模型与框架研究、公共政策和服务设施研究。然后,对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采用文献阅读与聚类方法,阐述了国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研究六个新趋势:平台与数字化研究、引入实证检验、产业边界分析、决策原则与行为链、政府参与及政策研究、引入产业情景,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及研究发展的五个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李桥兴  徐思慧 《科研管理》2019,40(2):175-185
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方面,担负着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使命。为了解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研究的发展现状,以CNKI中CSSCI源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在2007年至2017年发表的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并分别从时间、作者、机构、期刊、学科、高被引论文等角度对文献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包括:(1)现代产业体系的研究文献基本属于产业经济学领域,核心研究力量之间明显缺乏合作与交流;(2)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实现路径是目前的研究热点;(3)在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产业转型升级将成为现代产业体系领域的研究新趋势。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研究机构和作者应加强合作并深化各研究主题的理论成果,为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目标提供智库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从R&D投入等四个方面定量研究了我国高新技术发展的水平及其变化,对建国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及与高新技术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高新技术促进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围绕国家安全和战略发展需求,建设高质量的产业体系,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论述了基础研究作为技术创新的源泉,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并提出通过构建基础研究资助导航系统平台,找到基础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合理布局基础研究方向,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建设全链条、高质量的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科学的创新是指强烈依赖于科学进展、由前沿科学知识推动的产业技术创新,包含了新想法的产生、研究、开发、试制、生产制造和首次商业化的全过程。时至今日,基于科学的创新受到了西方学者的重点关注,他们围绕西方情境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但由于研究比较分散,研究视角、层次、问题的差异,特别是缺乏系统的文献梳理,导致这一创新范式在国内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讨论。因此,本文采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共识别出英文文献258篇、中文文献52篇。基于这些文献,本文全面梳理了国内外基于科学的创新的研究脉络,包括相关概念、特征、过程与模式以及创新范式的演进。同时,本文从创新维和企业维梳理了基于科学的创新知识框架。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运用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时空修复理论、演化经济地理理论,从时间修复、空间修复两个视角由宏、中、微观三个维度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的关系展开理论构建及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通过双向固定效应非线性模型考察中心城市科技创新与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的U型关系,进一步创新性的使用历史维度工具变量(中国历史官员量化数据、中国古代城市城墙数据)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展开内生性检验识别,再运用门槛效应、调节效应模型对中心城市科技创新的结构变化点作用机制进行探寻。研究发现:第一,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与多样化发展呈现U型作用,说明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的产业升级高级化与产业多样化发展起到先抑制再推动的作用关系,当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发展专利申请数量超过11 442项,会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第二,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及多样化的影响受到科学支出水平的约束限制,科学支出水平的提升能够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对城市群产业高级化与多样化的边际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Utilizing county-level data, this paper predicts the growth in the number of private industrial research laboratories between 1960 and 1985. This was a period of rapid growth and spatial reorganization in industrial research activity. A multi-equation model which allows the influence of unmeasured factors and selectivity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s used to test the ability of a policy intervention, research parks, to affect the growth in the number of local laboratories. Although the presence of research parks is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laboratories,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research parks were not effective local development tools but instead benefitted from the growth of research activity.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高质量情报研究的需求也日益增多。本文面向政府战略决策角度分析了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从市场、产业链和技术体系、产业技术跟踪和评价、技术预见、技术研发攻关等方面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情报研究的工作模块,并从产业技术政策研究、科技计划专项前期研究、重点专题领域研究等方面阐释了如何利用情报研究有效支撑政府战略决策,最后,针对政府决策需求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余伟  胡岩  陈华 《科研管理》2019,40(11):1-11
本文对30年来创新系统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涵盖了国家创新系统(NIS),区域创新系统(RIS),产业创新系统(SIS)以及技术创新系统(TIS)。文章按照创新系统研究的演化历程,分析了每个创新系统方法的理论起源,考察了引用最多的案例研究,分析了空间边界和分析单元,探讨了基本组成要素功能和分类方法,以厘清创新系统研究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每个创新系统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最后,对创新系统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加强创新系统方法的指向性和规范性导向;对创新系统分析框架内的最新方法进行整合,开展全球创新系统研究;加强对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创新系统理论在不同国家情境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