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模仿是人的天性,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经验和能力获得的重要手段;模仿是学习声乐的起点。通过对声乐教学模仿行为的分析和把握,有助于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教师,所以在对学生的声乐技能要求上,并不像是报考专业音乐院校那样严格要求,声乐课教学主要以集体课的形式进行。如何成功地实施声乐集体课教学,除了做好一般意义上歌唱发声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外,在教学上还要考虑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学对象(一)对口高职类对口高职类的学生在中专学校学习时,就已经学习过声乐课程,在声音上具有了一定条件,发声技能也有一定的基础,学生的形象和整体素质都还是不错的。入学以后的声乐学习是在原有的声音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培养和发展。在声乐课的教学当中,应注重歌…  相似文献   

3.
高师的声乐教育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受声乐教育的目的是去讲台,而非舞台;因而对于高师的教师必须明确的是必须要因材施教,高师声乐学生嗓音等各方面的条件远不如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对他们使用同样的教学手法是不科学的,高师的声乐学生需要有针对的教学教材和方法;即高师的声乐教育必须要把握其尺与度;切不要过分强调声乐技能的提高,切不能以过重、过难的声乐教材对学生进行声乐教学;笔者在文中以抛砖引玉的姿态重点探讨高师声乐技能教学中的尺与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声乐过程中,学生最直接接触和聆听的是教师的演唱及课堂上的示范。每一痊具有歌唱示范能力的声乐教师其平时的演唱及课堂上的范唱对学习者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学习者在模仿教师的演唱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自己的先天条件去冷静分析教师的声音并有目的地模仿,绝不能盲目崇拜,不假思索的模仿教师所有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声乐教学中,模仿是至关重要的学习方式,而且一直以来都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在学习中,模仿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也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大学教育中,学生具有自己的思想,对于模仿的创造能力也比较强,模仿能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6.
声乐教学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声乐教学的方法和理念是否合理对声乐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一些高校在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训练方法等方面已经不符合实际教学的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教学现状不利于声乐教学效果的提高,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鉴于此,笔者结合当前教学要求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声乐教学由于发声器官,特别是口腔深处的部位,在一般状态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语言在描述歌唱的声音和技术方面有它的局限性,特别是不同学生生理、心理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同情况。使声乐学习和老师的声乐教学都绝非易事。尤其是采用声乐小组课,使得声乐教学平添了几分难度。从教学实践出发,布置学生经常地作“声乐笔记”,是一种有对症之用的行之有效的便利之途。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的繁荣,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而在这种欣欣向荣的态势下,高校声乐教学也涌现出一系列问题。"声乐"本是一门实践多于理论的课程,而现如今培养出的声乐学生却多缺乏舞台表演经验,本文从高校声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怎样设置声乐表演课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对高校声乐教学中声乐表演课程的设置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谈声乐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行的声乐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众多有关声乐教学的书籍中,往往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阐述如何进行声乐教学。本文是笔者通过对我国著名声乐教育犬师沈湘先生对声乐教学的见解的理解,以及本人多年声乐学习的感受和教学实践的体会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课程设置中的声乐课程学习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无疑愈来愈得到了大家的普遍关注。本篇文章从高等院校声乐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针对声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相关的对策研究,希望可以有助于改善我们国家高等院校在声乐课程教学方面的质量。本篇文章在讨论如何改善高等学校声乐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也针对高等院校在学生艺术修养塑造方面的内容开展了深入的思考与诊断,希望能够有助于从整体上改善高等学校学生的声乐修养。  相似文献   

11.
声乐课是幼师一门重要的技能课,由于幼师课程设置以及师资力量的原因,目前声乐课以集体形式进行教学为多。但在我们的声乐教师中有一部分教师思想上存在一些消极情绪,认为声乐课必须采取一对一的专业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果,学生才能真正学到东西,集体课都是滥竽充数,学生进步太慢。刚开始我本人也苟同这样的观点,但通过我长期在教学上的不断实践探索,我发现,声乐集体课具有独特的课堂教学优势和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根据我教学的体会,谈谈声乐集体课教学的妙处。  相似文献   

12.
声乐模仿是在学习声乐过程中,以教师、歌唱家的声音以及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为样板,通过大脑处理、筛选进行重复、复制的一种辅助学习声乐的行为方式。它在声乐教学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但如果模仿不当,也会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声乐教学是教育专业的的重要课程,也是技能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采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声乐知识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增强学习声乐的自信心.提高课堂声乐教学成效,使学生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在声乐的发声方法、技能技巧及舞台表演等方面高效地取得显著进步,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教与学的相互依赖和作用下,我认为声乐教学是极其富有技术含量的,声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旋律与语言科学的相结合的艺术,特殊性复杂性极强,摸不到也看不到。因此,在声乐课堂上教师要准确而及时的挖掘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技巧上的掌握,更需要学生的想象力,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声带结构以及个性化的不同等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着声乐学习者,声音是靠气息对声带的冲击而产生的,要想让学生理解和感知声音作用在各个生理器官上,除了科学的发声技巧外,还要抓住学生发声的正确位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感知什么是正确的发声,想象力的发挥也可避免声乐学习中的盲目性与机械性,可见想象力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歌王卡鲁索的朋友—嗓音专家P·M·马腊弗奥迪指出:"意大利美声唱法(Bel canto)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教学生直接模仿,由一个好的歌唱家传给另一个歌唱家,如此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中也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中外声乐教学已把"示范法作为声乐教学的主要方法"。国家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声乐必修课(主干专业课)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声乐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师示范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加强声乐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声乐学科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做好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为声乐课程的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将声乐艺术现象与艺术形态,作为一种专门的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声乐教学作为高校重要的一门专业技能课,对于学生声乐技能和声乐艺术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与社会有些脱节,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鉴于此,本文从声乐教学中的基本环节中的课时、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对如何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果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如何让学生能更快更好的学习声乐,一直是我们声乐教学工作者所探讨与追求的话题。在声乐教学中,声乐的训练与教学模式是直接影响学生声乐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对声乐训练的要点与其教学模式进行阐述,旨在加强声乐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歌唱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即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且目前众多有关声乐教学的书籍中,提到大多的是教师如何去教授学生,都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阐述如何进行声乐教学。笔者通过对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大师沈湘先生对声乐教学见解的理解,以及本人多年声乐学习的感受和教学实践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声乐是最方便学习的一门课程,张口便可唱,但要真正唱好一首歌,达到要求,并非易事。因为,声乐的学习既是一种复杂的体力活动,又是一种在精神状态中进行思维、创造的高级神经活动。它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而每一个问题对声乐学习都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声乐学习的方法。本文旨在就声乐教学的特点联系学生实际谈点声乐学习的方法。一、以模仿打破神秘声乐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声乐学习的“乐器”是声带与其他发声器官,它们存在于教师与学者的身体内,有些器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大多数发声器官是非随意肌、半随意肌,它们不能完全受人的意愿所支配,…  相似文献   

20.
沈晶晶 《亚太教育》2019,(10):42-42
如今高校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注重教给学生硬性的知识、技巧,忽略了最自然的情感表达,学生只知模仿,无法演唱出自己的风格。在认识到这一问题后,教师开始投身于教学方法的改革,自然歌唱理念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深入。本文就将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