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任何音乐的演奏美学都是构建在人们的审美理念的基础之上的,其中包括了演奏者对特定乐器的认识;演奏者对音乐的认识;同时也包括了演奏者的认知水平和审美理念。那么,从演奏美学的这个角度,就是要将自己对各方面的认知通过演奏而表达出来,因此任何一个人的演奏美学都是构建在其音乐美学思想之上的。  相似文献   

2.
音乐形象是通过乐器声音来传达语言、情感和内心世界,以其单一的造型能力,间接触及人类思维领域,具有具体感性的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琵琶教学进行独特的研究分析,阐述了在琵琶演奏中,不仅要把音符演奏正确,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对音乐形象的感受力和运用能力,以音乐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创造能力来表现音乐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3.
“琵琶”二字是模拟弹拨乐器上所发的音而得。在一个位置竖放或斜放弦乐器,向外弹所得的音是“琵”,向里拨所得的音是“琶”。作为器乐名称大约源于秦代。开始时,它是多种乐器的总名,凡用类似方法弹奏的乐器,都叫“琵琶”。如三弦、阮、月琴都包括在内。后来,同类弹拨乐器中的每一种都各自有了专门的名称。“琵琶”也就为现在我们演奏用的琵琶所专有。“琵琶”因其有多种多样塑造音乐形象的演奏技巧使之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表现手段,在众多的传统民族乐器中独领风骚。加之炉火纯青的传统曲目与感人至深的创作曲目广为流传,使众多民族器乐爱好者…  相似文献   

4.
琵琶表演是音乐表演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琵琶这门艺术对左右手技术要求都比较强,且在技术过关的情况下,仍然要求其音乐表演达到一定的渲染力。作为琵琶演奏者,应该如何做到夯实的技术和丰富的舞台表现力,这是我想要运用音乐表演美学角度来阐述的问题。我将通过我演奏过的林石城版本的琵琶曲《霸王卸甲》,结合音乐表演美学中的几个问题,对琵琶演奏作进一步的研究,希望将音乐表演美学与琵琶演奏相结合,为琵琶表演艺术的研究尽自己的一些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琵琶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经久不衰,绽放着璀璨的光彩,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恰当把握演奏中的美学要求对音乐艺术而言变得尤为重要,琵琶演奏者须对演奏的美学要求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并在演奏中有所体现,才可促进演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满足琵琶艺术不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琵琶是我国一种独特的乐器,也是一项博大精深的文化,它以多变的演奏形式、丰富的表现手法、多达五十多种的手法以及明亮、圆润、甜美的音色受到广大学子的喜爱。学习琵琶不仅是学习它的手法,更重要的是增强演奏琵琶中的音乐表现力,与之产生音乐的共鸣,这样才会真正体会到艺术的魅力。 在琵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教育。比如,对于初学者应该从基础知识教起,兼顾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就要在音乐表现上下工夫,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演奏中捕捉音乐的灵魂,真正与艺术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二胡在使用的过程中所讲的是韵味、意境等对于美的需求。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就在于针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的这种思维的习惯,决定了从不到今而来的一种传统的美学思想,这种思想就是将中华的传统文化与音乐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的关系,这里应该看到的是"和"的精神的传承。对于传统的音乐美学思想而言"和"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识与精神在美学领域内的集中体现,二胡作为我国传统的音乐器材,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它不仅将我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包含到里面去,而且在演奏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提升其内涵。本文透过我国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来谈论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将能够体现出二胡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仅是"狭义的音乐理论"如"普通乐理、和声学、对位法、自由"(肖友梅语)的传播,也不仅仅只是音乐技能如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交响乐、美声唱法的传播,还包括音乐美学在中国的传播.这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关于音乐的定义、关于音乐美学的概念以及相关各历史时期的音乐美学的传播,由此产生的文化价值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琵琶作为中国独有的乐器,存在历史十分悠久古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优秀的琵琶艺术家优秀的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琵琶艺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探究如何在琵琶演奏中培养学生情感表现,力求找到将情感完美融入音乐中新的积极的学习方向。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音乐美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文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音乐在中国的传播,不仅仅是“狭义的音乐理论”如“普通乐理、和声学、对位法、自由”(肖友梅语)的传播,也不仅仅只是音乐技能如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交响乐、美声唱法的传播,还包括音乐美学在中国的传播。这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关于音乐的定义、关于音乐美学的概念以及相关各历史时期的音乐美学的传播,由此产生的文化价值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种艺术,且该艺术是通过声音传播。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琵琶音乐演奏者,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需对音乐艺术有一定的悟性与大脑对声音的想象能力。这种对声音的想象力是听者对琵琶音色、音质最直观的感受,展现着欣赏者对音乐的理解。完美的音色需靠演奏者所掌握的演奏技巧来实现。因此,在琵琶演奏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手指之间的关系,做到全身部分的统一协调,才能将演奏技术发挥到极致。自此,作为一名琵琶演奏者,应不断及提升自身的演奏技能水平,以提升自身的音乐艺术感悟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运用好琵琶乐器这门独特的语言,描绘出富有诗意,充满戏剧性的各类场景,充分体现琵琶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溪山琴况》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关于音乐美学著作,这部书立足于对传统音乐激发和思想的探讨,系统提出了音乐的"意境"论,对乐器演奏、作品表现等方面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钢琴演奏者可以借鉴《溪山琴况》折射出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对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思想和探索西洋乐器的民族化应用产生积极作用,在不同语境下寻找到对音乐美学思想的表达方式,在审美经验上予以演奏者借鉴与启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器乐艺术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大多是指人与自然相互体认、相互依赖的内在关系,这是中国传统音乐民族性的体现,也是分析中国器乐演奏艺术生态美学意义的基础。中国器乐艺术的生态美学意义是从两个层次体现出来的:首先是乐器的质材选取、演奏方式方面体现的人与自然的相互支持;其次是作品内容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谈中国钢琴作品"润腔"的艺术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作为源自西方的键盘乐器,发音清晰而绝对,不能在演奏期间升降或滑动,与中国传统音乐中普遍的音调游移及滑音装饰性大相径庭。中国钢琴创作源于中国音乐传统,技法的艺术表现也要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演奏中除运用西方钢琴技法外,还要掌握和运用表现中国钢琴音乐的特殊技法,运用好节奏润腔和音色润腔,使钢琴这一西方乐器,更好地表现中国民族文化的神韵。  相似文献   

15.
从哲学的客观实际入手,以音乐的美学特征作为着眼点对音乐表演者在演奏设计时应首先考虑作品审美内涵的原因及方法加以论证与阐述,以期作为一种方法论式的思想促进音乐作品表演质量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试论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琵琶演奏是演奏者自我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全面体现;是演奏者演奏技术、技法、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在琵琶演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演奏者的表演与曲目的内涵不相符;演奏者没有内在的、自我感悟的东西,而仅限于老师教出来的外部表现,这与琵琶这一古老民族乐器所要表达的音乐效果是完全背离的。  相似文献   

17.
一、演奏者对乐器音乐风格把握的原则 演奏者在演奏中对乐曲风格的把握与表现,就是要在更高层次上对作曲家创作个性及其艺术作品特征的总体把握和在现,以使音乐演奏更具历史感,并达到音乐美学水准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琵琶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赋予了其深厚的音乐内涵。琵琶的音乐表现力十分强大,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渲染整体的演奏氛围,将观众带入到一种独特的演奏情境之中,调动观众的视听感官。具体点来说,琵琶演奏的音乐表现力主要体现在演奏者的情感、技巧和琵琶演奏设备方面。  相似文献   

19.
"器乐进课堂"是音乐教育界一直在谈论的话题,尤其是《音乐课程标准》把演奏教学正式纳入基础教育的音乐课程以来,如何组织有效的器乐课堂更是引起音乐教师们的热议。课堂乐器是指进入音乐课堂的口琴、竖笛、口风琴等适合课堂集体演奏学习的相对简易的乐器课堂乐器虽小但是它却具有三重属性,准确理解并把握这三重属性,是有效开展课堂乐器演奏教学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从演奏者角度出发,运用音乐美学的思想和方法,对中国作品《夕阳箫鼓》的审美特征与音乐表现进行简要地分析。提出理解和把握中国作品的审美特征是使用钢琴这个西洋乐器充分表现此作品内涵和风格的关键。以及通过具体的演奏技巧和作品内容的分析,使演奏者能够更好的诠释该作品的审美特征,增强音乐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