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通过“读通”“读懂”“读熟”这三个“读”,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一、读通——指导朗读。扫清朗读障碍文言文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学生无法运用现代的语言思维和语言习惯来阅读文言文。学生刚接触一篇新的文言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扫清朗读障碍,要求学生把文章“读通”,弄清生僻字,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出感情,并且知道在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  相似文献   

2.
读,是文言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种训练,这是若干年来的学习经验证明了的,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加强读的训练呢?我以为教师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一、读单字这是帮助学生扫除朗读障碍和掌握文言实词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音,使之能正确的朗读,而且有利于巩固字义,了解课文。要读的单字有: (一)生僻的字:如《黔之驴》一课中的“慭”“遁”“噬”“狎”“踉”“窥”“(口阚)”等,其中有的在文言文中本是常用字,但对初一学生来说即是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运用语文的技巧。为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文章以王崧舟老师《两小儿辩日》一课中“读文”“辩斗”“写话”三个精彩的教学环节为例,通过趣读古文、趣说故事、趣解文字、趣习文化等策略,提高学生阅读与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为中学文言文课堂增添色彩。  相似文献   

4.
<正>一、聚焦“读通”困难,巧设学习支架所谓“读通”,是指能读准字音,读准词句间的停顿,将整篇课文读得顺畅有韵味,这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性目标。文言文和口语固有的距离,加上其与现代白话文相去甚远,学生朗读时会感觉拗口、别扭。文言文读通难在个别字音读不准,少数断句读不当,  相似文献   

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好语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尤其是在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是必不可少的。朱熹说:“凡读书……须要字字读得响亮,……只是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可见一斑。课堂上通过朗读能让学生读出语境,读出情境,把文章的内容尽快注入脑中。既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对朗读都花不少的时间,反复地读,多种形式地读,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农村初中学生文言基础较差,学生及学校有关文言文图书资料较少,课时较紧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阅读和理解文言文采用“一朗读、二理解、三归纳”的三步阅读法 ,很有帮助。一、朗读古人云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可见阅读的重要性。我们学习文言文时 ,就首先要进行朗读。通过朗读 ,感悟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词句的含义。朗读时 ,可采取粗读———细读———诵读的方法。粗读课文 ,是先朗读数遍 ,达到读准字音、认识生字、生词、断句等 ,并能说出文章的基本内容。细读课文 ,是联系上下文及全文的前后关系去思考 ,琢磨词句的含义 ,基本读懂全文。诵读课文 ,是我们凭借粗读、细读的基础进行离开课本去朗读 ,也就是所谓的朗读成诵 ,这样 ,…  相似文献   

7.
《找骆驼》是一篇有利于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讲读课文。教学时建议根据课文特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采取多种形式,抓好朗读训练。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浅显,琅琅上口,便于指导朗读。朗读要注意“点”“面”结合:一是学生的“点”和“面”,即既要指导个别学生读,又要指导全  相似文献   

8.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指导与训练王尊政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这既是教学文言课文的标的,也是复习文言课文的准则。下面就大纲中提出的这三点要求分别做点复习说明。回.了解文言课...  相似文献   

9.
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 ,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 ,如雁掠过 ,且又“雁过无痕”。如预习性的朗读 ,要求学生读通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 ,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 ,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 ,马上转入下一程序 ,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2 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 ,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 ,看似热热闹闹 ,其实读前没有要求 ,读中没有指导 ,读后也没有及时评…  相似文献   

10.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笔者尝试用趣读来激活文言文课堂。因为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感悟文章、理解文章。尤其是文言文,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有效途径。而趣读,从非智力因素人手,激发学生的情趣,使朗读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11.
高中文言文教学与成语积累卡片(二)邓腊祥宁鸿彬教学实录︽石壕吏︾读后王云峰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同时又提出:在课堂教学中,“要贯彻启发式的原则”,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  相似文献   

12.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笔者尝试用趣读来激活文言文课堂。因为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感悟文章、理解文章。尤其是文言文,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是整体感知语言的有效途径。而趣读,从非智力因素人手,激发学生的情趣,使朗读更有魅力。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以朗读为主来设计一篇课文的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张老师知难而进,设计得相当不错。总结起来,张文有三个优点:1.教学与自评相结合。五个教学环节的自评把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和设计的优点明白地点出来,方便读者阅读理解。2.重视读的方式的多样性。老是单一的读法,学生肯定觉得没劲张老师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在读的方法多样化上下了不少功夫。他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朗读方法,求新求趣,看来效果还不错。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家都感到“自主、合作”好弄,“探究”难办。张老师的“读后总结”根据学生、课文的实际,设计探究创新教学,“探究”的分寸把握得好给我们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为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进行了探索,其体会是: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因此,学习文言文,少不了对文章的思想内容、结构特点、语言特色等进行赏析。笔者以为采用“以读促讲”的方法组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文言文语感的培养和积淀。语感的习得是心领神会的过程,教学文言文必须重视朗读和品析。朗读不仅是手段,也应成为教学的目标和归宿。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先读后讲,熟读成诵,这也有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呢?我尝…  相似文献   

16.
杜以华 《成才之路》2013,(26):71-71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学好文言文,应贯穿四个环节:读通、读懂、读深、读透,即学生以读为主线,通过朗读、解读、跳读、回读等不同方式学习课文,实现"通、懂、深、透"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语文讲读教学中的传统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是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目,其中有不少还是古今名家之作。教学中,通过讲解、朗读和背诵等形式,深入指导,强化训练,学生才得以不断吸收消化。久而久之,养成习惯,美的语言便会脱口而出。“三分文章七分读”,教学中围绕朗读做文章:备课先备“读”,讲读多练“读”,时刻不忘“读”,自始至终以“读”开路,以“读”取胜,读中探“宝”,读中得“金”。那么,怎样加强朗读教学的有效训练呢?我的做法是:巧妙创设情境朗读,讲究朗读教学艺术。一、巧妙创设情境朗读(一)配乐曲朗读,烘托情感。配乐曲朗…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是学生进行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教学的时候应讲究方法,抓住重点,以趣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文言文面前能够"理直气壮",甚至对其"深爱有加"。一、打好基础,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文中的很多词性、句式、人名、地名、官名等都不知道。一直以来他们读的课文都是白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现行的苏教版教材的每篇课文后习题第一题基本上就是“朗读课文”。教学参考用书中“课文教学要求”的第一条也基本上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学重在读,朗读是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课上一定要书声琅琅,提倡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朗读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以多种教学辅助方式促读。那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20.
《快乐的节日》这篇课文,词句浅显,意义明白,教学中不宜作过多的讲解和分析。建议从读入手,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训练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一、尝试朗读,做到读准、读通、有停顿。 “尝试朗读”即让学生自己试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全注音课文的优势,首先大胆地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拼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