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鸿章 《武当》2004,(12):42-45
欲得金丹,须先明人身中的玄关一窍。而这个窍古来从不轻易传人,甚至不许坐私传之。是以在一些丹经中多以隐语、暗喻、巧比、行话等等方法来表述。大都以还丹为界,前后各有一个名称。在还丹前《道德经》名之日“玄牝之门,《参同契》日‘规中”’,《金丹四百字》日:玄窍。还丹后《道德经》日:“玄牝”,《参同契》日:“真人”,《金丹四百字》日“玄珠”。还丹前后这两者通称日“玄关”。  相似文献   

2.
人元原理     
零子 《武当》2006,(7):42-42
修真证道为何强调他身栽接呢?盖吾人一出母胎,乾坤易位,性命两立,混沌之体就被凿破,落于后天,经年累月,资本耗散,故而不得已借同类异性之先天药物而补我身之不足,此即创鼎于外之由。诚如老子云:“夫佳兵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参同契》亦云:“欲作服食仙,须  相似文献   

3.
栖心子 《武当》2009,(1):42-43
“初打坐,学参禅,这个消息在玄关。”这是三丰祖师《打坐歌》中的名句,不知道震撼了多少学道人的心扉。然而,在实际的修行中,这个玄关在哪里?怎样才能达到或者进入呢?在此之前应该做哪些工作呢?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建立在打坐基础之上的,打坐最初下手功夫应当是三调——调身调心调息。武当太乙门的《丹道真诀》(下文中黑体字为该诀原文),就是从打坐最初的基础讲起的。  相似文献   

4.
陈永霞  陈凌 《武当》2006,(8):10-12
三、全文释义练手余功虚实论拳术无有不讲虚实的,练手余功尤其如此。这里先讲身体的虚实,再谈拳术的虚实。那些身体虚弱的人,一般说来都是先天性的。那么这种先天之虚,亦即先天之不足,就应当用后天的方法来培补。培补的方法有许多,无外乎保养精神、强壮筋骨、滋补气血,这些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外家拳与内家拳都讲究练气。外家拳,或者说中国功夫,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家拳讲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遍周身不稍滞”。人们有了一些疑问:外家拳的气和内家拳的气,是不是同一种气?这两种拳的练法是大相径庭的,那么内气在其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起作用?一.人体的气的生成人体之气,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气,饮食的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脾胃和肺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先天之气,即元气,是人体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气,由肾中先天之精化生,根于命门,  相似文献   

6.
谢怀宇 《武当》2003,(9):45-47
筑基第一 若问筑基下手,须明橐(?)玄关。追他气血过丹田,正是填离取坎。血辨爻铢老嫩,气明子午抽添。功完百日体成乾,到此人仙不远。 注曰:筑基者,身为丹基,筑之使固也。橐(?)者,筑基之具也。古云:“筑基先明橐(?),炼已须用真铅”是也。玄关者,丹之门户也。血属阴,气属阳,俱从外来。必须追取,乃过丹  相似文献   

7.
徐进进 《武当》2012,(3):51-52
人体内的气分很多种,有营气、卫气、宗气、真气,真气又分为先天真气和后天真气,先天真气又叫元气真阳之气,先天真气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一种气,它来源于变成父母生殖细胞中的真阴和真阳相结合,存于肾中。人未出生时,体内只有先天之气在运行,没有后天之气。当人出生后,人由先天进入后天,先天之气便不在体内运行,而是贮存于肾中,一部分转化为后天之气,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林俊岸 《武当》2014,(11):15-16
汉唐之际,贤侠剑道之宗风,漫传于世,泛波于俗,以武演道、以武隐真之修真炼气之术流入人间,演化为先天拳等太极拳之修为。武当玄真神剑门李慎强说:“正阳祖师(钟离权)参天地之造化,合兵家之奇,将先天导引修真术六势,演为二十四势,称先天拳。”(李慎强、谢文剑《无极门武学揭秘》)唐时,李道子传有先天拳一脉;宋时,陈抟老祖将先天拳演变为无极拳;明时,张三丰祖师纳拳于丹道,创太极丹道。因先天拳原属宗传,习者不多,世间少知。  相似文献   

9.
“身顺心违”几时休——重温《体育之研究》有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身顺心违”几时休————重温《体育之研究》有感●夏峰今年是毛泽东同志《体育之研究》发表八十周年。正当学校体育改革进一步深入之际,重温这篇光辉著作,感触很多。其中最深的一点就是毛泽东对当时体育之弊的批评:“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精神受无量之...  相似文献   

10.
玄关一窍谈     
刘华成 《武当》2007,(1):39-40
“玄关一窍”,是自古以来历代内丹修炼家秘而不宣,而又津津乐道之话题。寻流求源,还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相似文献   

11.
学稼 《武当》2013,(4):48-49
论得药1、什么是药物《道言浅近》中指出:"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心印经》上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规中指南》中说:"采药者,采身中之药物也。身中之药者,神气精也。"《人道言浅近》中也说:"精气神为内三宝。"精气神三者,在内丹功法中强调练先天,忌用后天,称为内药。《金丹四百字·序》中说:"炼精者,炼元精,非淫溢所感之精;炼气者,炼元气,非口鼻呼吸之气;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思虑之神。"这与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的"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是一致的。后天的精气  相似文献   

12.
汪登伟 《武当》2024,(2):45-49
<正>清代中后期,丹道史上出现一位重量级人物,他叫闵一得(1749-1836)。他继承老子修身以济天下,庄子神凝使物而不疵疠,践行《太平经》“内以致寿,外以致理”,《度人经》“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丹家内功外行,雷法“内炼成丹,外用成法”以炼修济度的思想,延续黄老修身济世之梦,阐扬“医世”之道。他本着律、宗、科、法一贯之理,将诸道术用玄关一窍统摄,可谓数百年来掌握道教要领的大师级人物。这里仅介绍他的玄关说。  相似文献   

13.
练气功应当强调天地人合一,三位一体;精气神合一,统一论;身意气合一,三位一体问题。其问题是:人体应适应宇宙日月星辰,使人体生物钟与宇宙钟同步共振;产生人类自身的生物动力。挖掘人体潜能,引出自身的特异功能。因为人自身能量,只用上约百分之二十左右,还有约占百分之八十的潜能没有释放出来,假若通过某种特殊的训练手段,打开“玄关”、引开慧目;引“元神见性”,人体  相似文献   

14.
三田合一功     
王培生 《精武》2008,(8):58-58
“三田”是指上、中、下三个丹田:上丹田的位置在泥丸宫(俗称脑门,也叫囟门)下一寸和玄关穴(两眉中间)后一寸的交点上,在脑内(按:这里把玄关穴定于两眉之间,与上面传统养生内功所定在两眼之间不同,姑存其异)。中丹出在肚脐后十分之了处(设肚脐与命门穴之间距离为十分.中丹田距脐三分.距命门穴七分),在腹内。下丹出即会阴穴。  相似文献   

15.
八卦掌赞     
吴宪民 《精武》2009,(5):3-3
转吾之天尊兮,动静有常定乾坤. 刚中柔外兮,大江东去英雄在. 出方入圆兮,淌恍莫测空婵媛. 惊远惧近兮,拔剑四顾身皆刃. 周览皆在掌握兮,返初而分水火. 时行时止兮,龙盘虎踞任纵恣. 发力摄力兮,妙哉一气旋转奇又奇. 纵横捭阖兮,豪杰当徐斩白蛇.  相似文献   

16.
徐进进 《武当》2011,(7):42-43
人体内的气分很多种,有营气,卫气,宗气,真气。真气又分为先天真气和后天真气。先天真气又叫元气,真阳之气。先天真气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一种气,它  相似文献   

17.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生命的真谛在于阴阳的相对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绝"。阴阳之体乃乾坤,阴阳之用乃水与火,阴阳之化乃气和形。肾为先天之本,内含真阴真阳,五脏之阴非肾阴不能滋,五脏之阳非肾阳不能养。肺之治节,脾之运化,心之神明,肝胆之谋虑,膀胱之气化排泄,大小肠之传导,皆赖肾之技巧。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有藏精主水、主骨生髓之功能,所以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步履轻快,神思敏捷,肾气亏损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生疾病等。 冬季肾脏机能正常,可调节肌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引发疾病。所以,冬季注意对肾脏的保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正道 《武当》2013,(11):62-63
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也就是说,人体的精神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若有病变,则会出现“头颈低垂,不能抬起,两目凹陷无光”的精衰神乱之象。  相似文献   

19.
林磊娟 《武当》2003,(3):64-64
尚云祥,字霁亭,生于1864年,卒于1937年,是“尚氏形意拳”创始人,近代武术史上的形意拳三大名家之一,有“铁佛脚”之称。尚先师聪慧过人,嗜武成性,虽缺乏精武之先天条件,但他却以超人毅力和惊人精神成为一位身怀绝技、名扬武坛的一代师表。  相似文献   

20.
宣焯山 《精武》2007,(3):46-47
序形意拳术之史,本乎天地之大端与夫造化之原理,盖天地之辟于一无气也,万物之生于无知,形意之成本于无意。盖无意极生有意,意诚心正乃至于静,静则察候六脉溶下二气,静极生动,动而震发四肢,贯通百骸,是谓先天存平静,后天藏诸动也。故意为体而形为用,静属阴而动属阳,体运动静得阴阳消长生生之功,而真之一气生焉。孔子曰:冬至养其阳,夏至养其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此皆修养正气之谓也。盖形意拳之原理,则培养天一之道,由后天而达于先天也。重阳不重阴,太刚必折;重阴不重阳,过柔不坚。刚柔相济,乾坤之道乃成。古之传斯术者,多以心法口授,缺少记载,使后学者茫然不知途径,须以涵养正气为先,以为之序。盖夫体育一途,创自达摩老祖师,迨至宋朝岳飞,又精研内经之意义,化生五行十二形之原理,因名为形意拳,总合五纲十二目,同一全体功用。在内为意,在外为形,是术乃修身之原本,明心见性还原之大道,揽阴阳之造化,转乾坤之枢机,诚强身之捷径也。十二形实本天地万物化生之理,取世间禽兽之具有特能者,妙效其性能,摹效时久、自能精神入体。形意拳术实与卫生关系至切,如能长习,则疾病能愈,弱者能强,男女老少皆能练习,既无折腰屈膝之痛苦,又无跃高纵险之危劳,斗室席地,长衣缓带也可演习,虽属武术,迹近文雅。练习时,身分阴阳,以前心为阴,脊背为阳;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大指朝上为阴阳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为阴阳身,拳虎口朝上为阴阳拳。练习拳术,不可自专自用而固执不通,若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沉重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浮则神意涣散。要而言之,身外形顺者,无形中自增力气;身内中和者,无形中自生灵气。如练至功深圆满之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空,则身轻如鹅羽,所以练习不可固执一端也。果得其妙道,亦是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无形中而生,诚神气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