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巩书序今存20多篇,内容分为两端:一为整理古籍所作,一为当代文集所作。前者篇数多,而且很有名,后世目录学著作多有采录,《文献通考·经籍志》几乎篇篇全文转录。但这两类书序,真正合乎“提要”性质的只有《陈书目录序》和《李白诗集后序》。曾巩为文志在明道而好议论,其书序除上指二文外,每篇几乎都有一段“大议论”。这些对考察曾巩的思想很有帮助,就其中当代文集序而言,可获悉曾巩的交游及文集作者的一些概况,也可察觉到他对当时执政要人乃至前代皇帝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荀子》一书是战国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它所使用的语言体现了当时的语言特征。本文主要考察《荀子》中的限定范围副词,对其进行概述并指出其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3.
在《荀子》一书中,引用《诗经》有83处。除大量引《诗》外,还有一些论《诗》的内容,这都明确地反映了荀子的一些诗学观念。荀子既谈其内容和旨意,又将其统摄在圣人之道之下,视之为道的载体,指导人们修身、从政,很大程度地将《诗》道德伦理化和政治化了,为汉兴以来《诗》的经学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尧目考辨     
《荀子》云“尧舜参牟子”.古今中外学者训解,或谓书有脱漏,或谓尧目异常.予周析众解,忝立新说,以为文无脱漏,目无异常.所谓“尧舜参牟子”,实偏义于舜.  相似文献   

5.
冯小禄、张欢合著的《南北望:明代中越文学交往研究》一书,其书名“南北望”意味着明王朝时期中越文人实际上互为“异域之眼”,中越之间的文学交往并非单向的输入或输出,而是双向凝视。全书在扎实可靠的文献整理基础上开展文学研究,并延伸至更为深广的文化研究,其立论不仅多有新颖独到之处,而且大多坚实可靠,令人读后颇受启发。该书为文学交往研究架设了足资参考的研究范式,极具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元戴侗的《六书故》一书 ,学界历来毁誉不一 ,元吾邱衍全盘加以否定 ,称其书“杂乱无法” ,“甚误学者”。《四库提要》有否定 ,有肯定 ,否定重于肯定。到了 2 0世纪上半叶 ,开始有人来为戴氏说话。如马叙伦的《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唐兰的《古文字学导论》、姚孝遂的《许慎与说文解字》、陈秉新和黄德宽的《汉语文字学史》等 ,但始终没有一本专门研究戴侗的书。党怀兴教授的《〈六书故〉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0年版 )一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从写作目的上看 ,该书在《说文》学史、中国语言学史上具有治乱归正、填补空白的…  相似文献   

7.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研究整理工作委员会二届二次会议1988年10月19日至21日在西安举行。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及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巴蜀书社、齐鲁书社、三秦出版社等古籍出版机构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四川大学的代表汇报了各自承担的教委大型项目《全宋诗》、《全明诗》和《全宋文》的编纂进展情况,吉林师范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的代表介绍了他们从事地方文献整理研究的体会,南京大学的代表作了发挥研究所优势和培养人才的发言,我校代表,古籍研究所所长黄永年教授作了培养研究生经验的发言,受到与会者的很大重视。会议提出了今后工作的重点:(一)继续抓好重点科研项目,争取出一批高质量的成果,使之真正成为传世之作。(二)深入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注重对古文献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两个层次人才的培养,在调查  相似文献   

8.
曾衍东传略     
曾衍东是清代乾嘉年间知名小说家、诗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一生坎坷,晚岁凄凉,身后萧条,今天一般读者中知道他的人已经不多了。但是,乾嘉以来,他的诗文小说书画缘刻作品流传不辍,潜德幽光,时时发见,为好古敏求者所关怀珍惜。近年来,随着他的文言小说集《小豆棚》先后为浙江、荆楚、中州、齐鲁等数家古籍出版社整理出版并开始介绍到国外,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熊十力的乾坤易学是一种新易学;在《乾坤衍》一书中,熊十力系统阐发了乾坤易学的思想体系;熊氏由"辨伪"、"广义"建构起的这一思想体系,在中国儒学史和中国易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大量的联绵词,古人对这种语言现象早巳有所注意。《荀子·正名》说:“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喻则兼”。所谓“兼”就是指联绵词。明清的学者对联绵词非常重视,对联绵词作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工作。明人朱谋讳最先编了一部《骈雅》把古书上的联绵词收集起来,仿照《尔雅》的篇目分成十三篇。这部书首先引起人对联绵词的注意,清人王念孙在《广雅疏证》及《读书杂志》中,对联绵词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澄清了古人对一些联绵词的糊涂认识,如对“犹豫”等的解释。近代人朱起凤因首鼠首施引起的风波而发愤著书,写成了《辞通》专著。符定一用三十年的时间编了一部四百万字的《联绵字典》。现代  相似文献   

11.
一个国家或民族人才的多寡优劣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或民族的兴衰存亡。20世纪80年代以来贵州省在民族古籍的抢救、普查和整理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但要让民族古籍事业向纵深发展,必须对已经整理出来的民族古籍翻译和研究,这就需要大量的民族古籍专业人才,目前的民族古籍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加强民族古籍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可以采取高等教育培养、在职培训培养和师傅带徒弟培养等多渠道、多层次、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培养民族古籍人才。  相似文献   

12.
《四部备要》为一大丛书,收经、史、子、集四部书共356种,上海中华书局民国9年(1920)到23年(1934)排印出版。半世纪以来,它已成为人们研究文史的常用书。应当承认,它有一定的编选体例,选书基本上能够反映我国古籍中较有代表性的部分,并注意收入清代学者研究古籍的新成果。此外,它用铅字排印,售价低廉,也易于普及。但由于当年之中华书局要和商务印书馆竞争,商务影印出版《四部丛刊》风行于学术界,中华便出《四部备要》与之竞争。但又不如商务能广搜旧本,于是“求通行善本”(中华书局《校印四都备要缘起》),改用铅排。多年来,学术界已公认《备要》校勘不精,至于《备要》所用版本是否真系“通行善本”,问世以来尚无专文评论。我以一年多时间对所用版本逐一查对考订,发现舛误抵牾之处不下百数起,于是撮其大要,略事分类,写成这篇《纠谬》,庶今后使用此书者可不受其误。  相似文献   

13.
王念孙《广雅疏证》一书,正如他自己所说,“殚精极虑”,十年才成,集中地体现了他的学术观点和深厚的朴学功底.今人徐复先生在他的《广雅疏证·弁言》(江苏古籍出版社)中即说:“综观王氏《广雅疏证》一书,考证翔实,包罗万有,殚精极虑,成此绝业,求之当时,实罕伦比.其书为朴学家言,严瑮缜密,条理秩如”,给予了很高的也是公证的评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墨学盛行,为了维护儒学的地位,苟子对墨学发动了猛烈攻击。但是,在对墨学进行批判的同时,荀子受到墨学深刻的影响。对比《荀子》和《墨子》,我们看到,《荀子》中一些重要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与《墨子》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界对《书谱》的研究有大量的成果,笔者发现由于不同作者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学养的不同,以致对《书谱》的研究各执一角,以往大量文献多分别从考据、书法技法或单纯从美学、哲学角度分别探讨《书谱》,似乎缺乏独立出各种必要的系统的历史语境进行探究。因而本文将试图从梳理《书谱》产生的书法史背景方面为《书谱》的美学思想研究勾勒出一个较完整的框架,为《书谱》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儒家秘籍《大成通志》———兼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之遗钟淑娥《大成通志》是清初杨庆积30年之精力,三易其稿汇编而成的一部关于孔庭和儒学的集大成性巨编。书内摭拾历代制度,保存大量孔族史料及考订成果,是研究孔子及其后裔、孔门弟子和儒家学派的重要参考书。其...  相似文献   

17.
《王三》是抄本文献,伪字累累,且有不少脱漏。而《王三》反切的校勘对考察陆法言原书、开展古汉语语音研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王三》反切的校勘分两步,一是根据《王三》本身反切、《王三》切语字形、音变规律、形义关系以及韵书、字书、韵图的语音材料确定小韵反切的讹误或脱漏,二是根据先贤时哲观点、形近原则以及韵书、字书、韵图的语音材料等改正错误的反切,补充脱漏的反切,尽可能恢复《王三》语音的本来面目,使其更好服务于汉语语音史研究。  相似文献   

18.
自《史记》问世以来,有关《史记》研究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然对这些丰富的研究资料还少有人予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张新科、俞樟华《史记研究史略》一书的出版,弥补了这一不足。该书不囿于时空局限,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第一次对古今中外的研究成果予以整理,既有引述,又有详论,对一些有歧义的重大问题还阐发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史记》的传播、印刷、校注的情况也作了详细介绍,是研究《史记》必不可少的案头书。该书首先以历史发展为线索,纵线介绍不同时期《史记》研究的概况。指出《史记》的传播和研究在汉魏六朝刚刚起步;唐代受到学术界的积极推崇;宋代则形成评论《史记》的新风气;元代的突出贡献在  相似文献   

19.
古文字是布依族古籍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布依族中流行着几种古文字类型。各种类型的布依族古文字都有自身特点。这些文字类型一般用来作为占卜文字,记录《摩经》,或者记录、创作布依族民间文学等等。布依族古文字本身以及它所承栽的摩经、傩书以及其他文献内容丰富,具有语言文字学、文献学以及传播学等方面的重要价值。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布依族古文字的调查研究还很薄弱。因此,下一步应当开展普查、文本征集、相关资料搜集、给古文字标音、释义,编辑出版字典和古文字翻译整理的文本,并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考溯《史记》八书,比较八书与《汉书》十志的序列,可见《史记》八书源于《尚书·八政》,《汉书》十志源于《史记》八书。八书、十志代表着不同时代的经济水平和思想认识。八书侧重当代承弊通变,忧国忧民,有肇起之功;十志侧重技术,丰富详赡,具发展之能,二者均为一代文化之大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