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我和魏厚敏同志在一个锅里吃过饭,在一个屋里睡过觉,在一张桌上写过稿,可这次要写他倒真有些为难:一来在最关键的几天,我没和他在一起;二来他又总是一口一个“还是多写写平暴一线的同志”。好在许多同志积极地给我提供素材,他又发了35篇稿子,两下一结合,拉出这一小文。魏厚敏在部队新闻干事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七八个年头,这其间,他采写过的对象一串串,他  相似文献   

2.
编辑絮语     
一次,邻居出远差,在将门钥匙留给我的同时,也将替她浇花的任务交给了我。对我来说,这是个很艰巨的差使。因为我们家的花都是因忘记浇水而与世永别的。但我还是很在意邻居的嘱托,每天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她家解决那几盆花的喝水问题。不知怎的,十几天下来,那花开始无精打采,费力搬到有阳光的地方晒,还是蔫蔫的。我茫茫然不知所措。待邻居归来,查看了花盆里的水分,说:“水太多,根沤了。"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春季,朋友赠送了我一盆花,我把它置放在阳台上,天天浇水、松土、施肥,但是这株娇嫩花苗还是一天天的枯萎了,最后连根带茎的腐烂了。我本就是个不善于伺弄花草的人,因此也就兴趣索然,把枯枝烂根铲除后,任凭一盆泥土摆在阳台上。几天过后,我在阳台上晾衣服,突然发现那盆干燥的泥土里钻出了几点新鲜的绿色,像星星般  相似文献   

4.
一个“早”字,基本上概括了我们《上流早晨》栏目的特殊面貌。每天早晨7点直播,它是最早同上海电视观众见面的节目;它每天要提供从午夜至凌晨刚刚在上海发生的新闻,是最新最快也是最早的新闻报道。可以说,正因为这个“早”字,才使它独具魅力,一开播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然而,这个“早”字对我们节目组的每个成员来说,却意味着是迎接一场改变生活节奏,增加工作强度的严峻挑战! 每天早起就是件很不轻松的事。记得儿时常嘻嘻哈哈地唱那首“我们每天起得早”的歌,可那时哪有可能每天早起?随着《上海早晨》的开播,我总算真正尝到了每天早起的滋味:凌晨4点半,当别人还在梦中遨游的时候,我就得赶紧起床准备上班了。说实话,难得一天起个早并没啥,可天天早起对于贪睡的  相似文献   

5.
我在主持一档日播的音乐节目中.每天推荐不同的音乐,陈述不同的感受,每天都会有不同的问题等待思考。节目之余,我经常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我是谁?第二,每天忙忙碌碌,到底要传递给我的听友什么?是音乐还是感受?是理念还是生活态度?都是,好像又都不完全是。  相似文献   

6.
“喂,这位听友您好,您已经拨通了《求职就业热线》,请问您是求职还是招聘?” “我今天打电话是表示感谢的,我昨天通过你们节目发布的一条招工信息,招8位下岗女工到我们服装公司就职,当天就找到了。” 这是湖北文艺广播电台“都市风景线”节目推出“求职就业热线”的第二天接到的第一个电话。 湖北文艺广播电台从今年4月20日开始在早上七点至八点的“都市风景线”节目中开设“求职就业热线”专栏,免费为下岗职工发送求职信息并为招工单位、个人发送招聘信息,提供全方位再就业服务。每天收到各类再就业信息40多条。在热线开通的第一天就有三位下岗职工通过《求职就业热线》专栏找到满意的单位。  相似文献   

7.
广播情缘     
是天意,还是偶然,在刚刚踏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年,福建音乐广播成了我生命中的第一道彩虹。我庆幸,自己是福建音乐广播最年轻的“元老”。我收获,因为自己正与福建音乐广播一起写下成长的足迹。从那时起,每天我会摘下清晨第一颗露珠再把晨光送进您的窗子让音乐流淌在每一条大街小巷从那时起,我便与一群喜欢分享黎明的朋友开始了和音乐一起摇摆的生活。如果你愿意明天我们一起同行请记住……曾有个女孩,在每天的清晨时分在电波里用缤纷的音符,点亮你一天全新的生活我是恬恬电波是载体,音乐是语言,你我是主角,在电波中你我真诚相会。广播情缘@张…  相似文献   

8.
每天清晨和傍晚,全国各地有几亿人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以及“新闻联播”节目,也许还有人能记得播音员的名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两个节目的编辑是谁,更少有人知道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6点到0点或是凌晨3点到上午9点。全国首届韬奋新闻奖获得者杨青就是这两个节目的编辑之一。 33年前,当杨青揣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毕业证书跨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大门时,她还是个20出头的小姑娘;而今,当她捧着韬奋新闻奖的奖杯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银丝已爬满了她的双鬓。33度寒暑春秋,她始终无怨无悔地在夜班一线上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亲戚朋友不理解她,不少同事也劝她不要把青春和才华都葬送在这漫漫的长夜中。可她并不这么想,她说:“我爱我的工作,爱这项事业,不在其位的人是不能体会其中的快乐的。世界上没有哪一项工作能够像广播这样同时为几亿人服务,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的广播节目能有如此众多的听众。所以,每当我完成一个节目的制作时,都会有一种别人感受不到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我虽然没编过报,但是深深知道写新闻标题的难处。作为报纸的经常读者,我每天都跟新闻标题打交道,当然就免不了时常对这条那条的标题有点看法,乃至有所品评。每天早晨,报纸一拿到手,我总是先匆匆把各版的标题“溜”一遍,大致得个印象,就放下来搞工作去了。——除非这一天的报上有特别重要的新闻或者社论,也会马上用个十  相似文献   

10.
人人都有朋友。我也有不少朋友,其中一个最好的朋友,她每天陪伴着我,为我所奏乐唱歌;给我讲国内外的大事;谈当前两个文明建设的大好形势……。要是一天听不到她的声音,我就好象丢失了什么  相似文献   

11.
作为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我深感这次两会会风特别好,报道也透出一股清新之风.清新之风体现在:报道的主题鲜明、记者的眼睛向下、方法是紧盯热点、作风是见缝插针. 一、主题鲜明:"中国梦" 今年两会报道,无论是国家级媒体,还是省市级媒体;无论是党报系列,还是都市报系列;无论是纸媒,还是广电;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围绕"中国梦"主题来进行.就拿我本人来说,作为一名基层代表,到北京第一天,人民网的记者就请我参与他们举办的"代表委员热议‘中国梦’"活动.会议期间,又有一家报社向我约稿,题目就是"我的‘中国梦’".无论代表还是读者,每天都沉浸在"中国梦"中.  相似文献   

12.
我在农村一基层单位工作,是个纯粹的业余新闻爱好者。前段时间,乡里抽我到村组了解几户致富典型的情况,时间三天。在这三天时间里,我每天起早摸黑,先后走访25户200多人,记下3万多  相似文献   

13.
我的同事们都同意这样说:广播记者在每一天中,都充满着各种事件、会晤、顺利、失望和印象。我就打算谈一谈这样一个普通的一天。这并不是为了揭开我们广播工作中的什么特别的秘密,而是为了再一次细心地观察我们周围的现实,不是表面地、匆忙地,而是对你在生活中每天都接触到的现象加以深思熟虑。我要讲的这一天,当然也有它的月份和日子,但是,问题并不在这里。打开我的记事簿,里面有这样几句简短的记载: “两位战友的会晤——明天中午十二点,在原来的地方。”“公共住宅。”  相似文献   

14.
感谢共产党     
我的命是共产党给的,能活到今天一是感谢父母、养父母、最重要的还是得感谢共产党! 我出生在吉林镇来县三十里外的贾家围子,小的时候家里很贫穷,母亲因病早年过世,父亲被日本人抓了壮丁,家里就剩下我们姐妹四人.我们在没有父母的情况下,大姐领着我们就在一个废弃的炮楼里住了一阵儿.我体弱多病,得了一种在当时叫稀屎劳的病.我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大姐每天照看我将我抱在怀里,饿了大姐给一口小米就着一口小葱,哭了还是这个,大姐看看我奄奄一息的样子非常难过,四人生活又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5.
档案见证     
我是迁安市档案局一名普通的档案工作者,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和馆内保存的十八万卷的档案打交道,虽然很辛苦,但我觉得很充实。每天上班,我都会经过市政广场前的音乐喷泉,这里树木滴翠,花草葱郁,喷泉开启时那飞溅的水珠如清泉沁人心脾。那日和往常一样,8点20分,我走进玻璃大厅,有一对中年夫妇已经在等候了,我快步走向办公室,边走边询问:"是查婚姻档案还是查其他的?"  相似文献   

16.
上海《文学报》去年8月23日二版发表了一篇作家访问记:《他,离不开大海》,写得颇有文采。但我觉得美中不足。请看: “娱乐,对年青人的诱惑该有多大啊!他忍住了,不逛公园,不打扑克,不下象棋,不看电影,早起晚睡,一天当两天用,一年到头连一个星期天也没歇过。每天都坚持五点起床,  相似文献   

17.
<正>能想象"肉铺老板"和"诗人"这两个身份同时落在一个人身上吗?我就是这么一个人,白天挥刀——卖肉,夜晚挥笔——写诗。凌晨2点的上海是什么样子?这个时刻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我每一天的工作,就从此时开始。我是一名安徽籍农民工,在普陀区华池路菜场经营着一间肉铺。每天凌晨1点多起床,接着就是跑批发市场、运货、分割、配送;临近过年,再给有需要的散户预备些香肠、腊肉,一忙就到了下午1点左右;见缝插针眯一会儿,又一拨任务来了……直到晚上8点,才能歇歇脚。  相似文献   

18.
做了十年的电视人,我内心从不曾平静过,从对电视的懵懂无知到一知半解,从做新闻再到办栏目拍专题,感觉好像每天都踩在钢丝上,哪一天步点错乱一脚踏空,就会从钢丝上摔下来。于是我没有一天敢放松自己,时刻都在默  相似文献   

19.
纸上的青春     
韩赛  吕江  与闻 《出版参考》2005,(6):9-10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出发了。从小镇到上海有四五个小时的车程。我的梦境里一直重复着这么一个镜头一大佑见到那男的后在口袋里掏啊掏啊的,突然摸出一把小刀,扔给那男的,说老子来讨债了,我们决斗。那男的说,你别看不起残疾人,想当年和你女朋友幽会时我也是一表人才,现在虽然差了点,但好歹还有半表人才。你给我一把小刀,你赤手空拳算是看不起我还是怎么着。  相似文献   

20.
那还是我入伍的第三年,听人说《解放军报》上的刊头画不少是出自基层官兵之手。于是,我这个美术爱好者的手也痒了起来。每天利用闲暇时间跑到连队俱乐部的一个小偏岔子屋里闷头“涂鸦”,然而,凝聚着我无数心血的200多幅刊头画稿全部寄出去了,报纸上却见不到一点儿影子。这时,一些战友对我说:“别犯傻了,全军就那么一家军报,还轮得上咱小战士的画稿登大雅之堂?”一时间,各种讽刺挖苦的话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气得我把绘图笔摔碎了好几支。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突然收到《解放军报》社理论处寄来的一封信。打开信一看,信里包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