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现行继承法在遗产的范围、法定继承人的范围与顺序、遗嘱继承和继承权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修订与完善继承法应该扩大我国继承法的遗产范围、遗产债务范围和法定继承人的范围,规范法定继承人的顺序,适当限制遗嘱自由,建立遗嘱管理人、执行人制度和特留份制度,充分保护配偶继承权,并完善继承权丧失制度。  相似文献   

2.
遗嘱信托作为一种现代财产管理制度,具有独特的功能,正逐渐引起我国的重视。在英美法系,遗嘱信托制度早于合同制度受到衡平法院的承认,它注重的是委托人意愿的反映,注重遗嘱信托财产的转移和确定的受益人,其核心始终围绕在为受益人的利益去管理遗嘱信托财产处理遗嘱信托事务。大陆法系在从英美法系引进遗嘱信托制度时,注重的是怎样从传统民法中解释遗嘱信托这一特殊制度,但始终因为遗嘱信托的异质性而无法实现理想的融合。明晰遗嘱信托制度的法律构造对于遗嘱信托关系的形成与遗嘱信托行为的成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遗嘱信托作为一种处理遗产的方式,在世界各国或地区广泛使用且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但未能在我国得以实践及发展,其中立法滞后是其主要制约因素。遗嘱信托制度在我国有效运用的当务之急是完善立法,以明确信托成立要件、确定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限制财产存续期间等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4.
略论我国继承法的修订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现行继承法制定于改革开放之初的计划经济时代,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私有财产的规模越来越大,导致继承法中的一些规定已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际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继承法已成为当务之急.主要应从以下几点修订和完善我国的继承法:应适当扩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合理调整法定继承人的顺序;进一步规范配偶的继承权,明确配偶的继承份额;更好地贯彻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维护对被继承人尽主要扶养义务的人的合法权益;建立特留份制度,限制遗嘱人损害继承人权益的随意行为.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有产者的增多,遗产方面的纠纷屡见不鲜.遗嘱执行人作为继承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成为律师业务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对于妥善地处理被继承人的遗产,平衡好各方利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国《继承法》中对律师作为遗嘱执行人的相关内容缺乏明确的规定,不利于实践中的具体操作.笔者旨在梳理遗嘱执行人产生方式的基础上,分析律师作为遗嘱执行人的法律地位以及与律师行业规范之间的协调等问题,加强律师作为遗嘱执行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继承法》对于被继承人身前财产如何分配规定了遗嘱、遗赠、遗赠扶养协议等制度,但却没有规定继承契约制度.于是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被继承人虽然可以通过遗赠扶养协议等现行制度实现自己身前财产死后的分配,但是却不能完全实现被继承人真实的身前愿望,这与继承法所追求的遗嘱自由的立法目的相违背,导致现行的相关制度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拟从继承法修改的角度探讨我国制定和引进继承契约制度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限定继承是我国继承法的主要制度之一,这一制度将继承人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限定在遗产范围之内。其立法的目标价值是平衡遗产继承人和遗产债权人的利益。由于我国《继承法》在法律制度整体构架设计上的结构性缺失,使得这一制度没有实现其目标价值和发挥预设的规范功能。本文主要借鉴外国成熟的立法经验,根据我国继承实践的需要,从理论的层面上进行探讨,以期对完善我国继承法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归扣是指在共同继承中,继承人在被继承人生前取得特种赠与,遗产分割时从应继份中予以扣除的一种方式。现行《继承法》对此还属于一片空白,但在民间大量存在归扣的做法。归扣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法律的公平理念和衡平继承人之继承利益的价值追求。我国《继承法》有必要引进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孩子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我的父母想将他们的房屋将来由我孩子继承,应该如何办理?浙江姚先生姚先生:我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由此可见,孙子女既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也不是第二顺序继承人,即不是法定继承人。因此你父母只能通过立遗嘱的方式将他们的房屋遗赠给你孩子。根据继承法的规定,遗嘱可分为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基于当时的社会情况,颁布了强调养老育幼社会功能和保护继承人继承权的继承法,却缺乏对遗产债权的保护,遗产债权的保护与继承法的社会功能和继承人利益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求得两者的平衡,很有必要引入遗产破产制度。在对遗产破产的概念、遗产破产能力、遗产破产的名称和立法例、遗产破产申请的条件等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继承和破产法治。  相似文献   

11.
许多国家继承法中都有特留份制度的规定,通过对特定的法定继承人规定一定的应继份额来限制遗嘱人的遗嘱自由。我国现行立法并无此规定,继承法未规定特留份制度的弊端在现实社会也已经显现出来。因此,从有利于维护以家庭为中心的和睦亲属关系以及社会利益的角度出发,我国也有必要规定特留份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遗嘱继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继承法》由于立法之初的局限性,导致在遗嘱继承制度设计上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我们应当以《民法典》的制定为契机,从遗嘱的形式及其效力、遗嘱内容、遗嘱能力、特留份制度和遗嘱执行人制度等几个方面对现行遗嘱继承制度加以修订,完善遗嘱的形式要件和效力规则,增加关于遗嘱内容的原则性规定,明确遗嘱能力的界定标准,确认和建立特留份制度。  相似文献   

13.
遗嘱继承制度与遗嘱信托制度由来已久,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两制度均以实现高效、自由、有益的财富传承为制度目标,以契合个性化遗产分配的时代需求为发展动力,并以维系家族纽带、维护社会和谐为宏观价值追求,但在遗嘱形式要求、法律行为构成要件、公开化程度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通过对这两种既相近又独立的制度进行分析比较,从理论层面上梳理其历史脉络并洞察相关设计原理,可以更清晰地揭示两种制度的优劣所在,对我国遗嘱制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遗产债务清偿制度起源于罗马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多数国家结合各自具体国情对该制度进行了立法规定。我国《继承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在遗产债务清偿制度上的规定较为粗浅。在司法实务过程中,债务清偿缺乏可操作性,导致遗产债权人和继承人难以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从我国遗产债务清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出发,立足于维护被继承人的债权人与继承人之间利益平衡,明确遗产债务范围、采用选择继承责任制度以及明确遗产债务清产顺序,完善我国遗产债务清偿制度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托功能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托业是现代金融业中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信托制度在现代各国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托制度的发展及我国信托制度的引进,正确认识和评价信托的现代功能对我国乃至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现代信托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受托人破产的保护、优先权利的创设、财产权的转换等三个方面。另外,信托与公司制度、遗产分配制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的信托业要获得长足发展,还面临着建立专门的信托税制、扩大受托人的范围等许多课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制度缺失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信托业的制度供给不足问题,并从完善信托法律体系、转变信托监管理念、放宽信托机构的政策约束、完善信托相关配套制度、优化信托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信托产业制度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设立继承法归扣制度的立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扣是为了兼顾共同继承人间的公平,在分割遗产时将参与继承之继承人所受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作出的无偿性赠与归入遗产总额,并从该继承人的应继份中加以扣除.其源于罗马法,在世界许多国家及地区都有相关规定,但我国继承法中却没有明文立法.通过对世界相关立法的比较分析,可以明确归扣制度的内容,并对归扣制度的相关争点加以讨论,构想在我国应如何设置归扣制度.  相似文献   

18.
姜志远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1):128-129,121
依据我国的《继承法》,针对《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意见》第26条代位继承人的列举表述中存在的问题和我国代位继承法律制度有关的不完善之处,笔者提出了关于代位继承的两点立法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遗产继承法律制度提供立法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限定继承是我国继承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立法宗旨是公平地保护继承人和遗产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但由于立法上的不完备,这一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违背其立法目的的事情。本文不限定继承制度的完善作了一些探讨,指出建立了遗产管理人员制度是限定继承制度,进而完善继承法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放弃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于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所作出的放弃继承被继承人遗产权利的意思表示。我国现有继承法对放弃继承权的有关规定过于抽象和原则,实务中缺乏可操作性。为完善我国放弃继承制度,本文探讨了放弃继承的溯及效力、附条件或附期限放弃继承权的效力、继承人放弃继承后应继份额的处理及放弃继承权撤销的效力,分析了我国现行放弃继承制度存在的缺陷,从立法体例和内容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放弃继承权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