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限定继承是我国继承法的主要制度之一,这一制度将继承人清偿被继承人的债务限定在遗产范围之内。其立法的目标价值是平衡遗产继承人和遗产债权人的利益。由于我国《继承法》在法律制度整体构架设计上的结构性缺失,使得这一制度没有实现其目标价值和发挥预设的规范功能。本文主要借鉴外国成熟的立法经验,根据我国继承实践的需要,从理论的层面上进行探讨,以期对完善我国继承法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代位继承的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位继承是继承法领域一项重要的制度。关于代位继承的性质问题,理论界一直以来存在代表权说和固有权说两种理论的争议。该文将从代理行为性质、民法基本原理以及代位继承的特点3个角度出发,分析说明对于代位继承的性质问题应采固有权说为当。  相似文献   

3.
法定继承是继承的一种基本方式。法定继承的继承人、继承顺序等都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如何完善法定继承制度是继承法修订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对于我国法定继承制度的完善,许多学者发表了有益的见解,但并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关于我国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立法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应结合我国民众的继承意愿和继承习惯,借鉴国外立法经验,修改、完善相关立法。本文在此仅就几个问题略谈浅见。  相似文献   

4.
为妥善解决遗产继承及遗产上的债权债务问题,必须构建与完善我国遗产管理制度。确立完善的遗产管理制度是修订《继承法》的一项重要任务。构建与完善我国遗产管理制度必须明确遗产管理人法律地位、构建遗产管理人确立或选任制度、明确遗产管理人职责、构建与完善遗产管理人责任制度以及遗产管理监督管理制度,此外还需要有关于临时遗产管理人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关于修正完善法定继承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定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我国第一部关于财产继承的民事单行法律《继承法》,对保护公民产继承权,增进家庭成员间的互助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后,随着家庭社会职能范围和公民财产范围的日益扩大,原有的《继承法》在调整民事财产继承关系时暴露处诸多不合时宜之处,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修正完善继承法律制度已势在必行。本仅就法定继承的有关内容的修正完善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我国《继承法》对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作出了明确规定,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和家庭个人财产状况也发生了变化,对《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应当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包括扩大法定继承人范围,增加法定继承顺序,强化配偶继承权的法律保护等,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定继承制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阐述了遗嘱的法律依据、遗嘱的有效形式、遗嘱和遗赠的区别,公证遗嘱的法律效力等。遗嘱是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处分其个人合法财产或者处理其他事务,并在其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单方法律行为。公证遗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规定的五种遗嘱形式之一,它是我国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当事人所立的遗嘱的行为进行严格审查,确定立遗嘱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遗嘱内容不违背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对遗嘱进行公证证明,出具法律文书,以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的一种遗嘱。遗嘱行为的直接法律依据为《继承法》第16条“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我国现行《继承法》是1985年4月10日颁布实施的,由于制定于计划经济时代,立法之初受到时代和立法技术的局限使得立法过于原则化,当时公民继承的遗产大多局限于消费资料,随着经济的发展,财产的内容更趋丰富,社会实践也更加复杂,《继承法》和我国有关继承的法律制度已日显落后,导致《继承法》中所涉及到的遗嘱相关问题也出现了法律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我国遗嘱继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继承法》由于立法之初的局限性,导致在遗嘱继承制度设计上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我们应当以《民法典》的制定为契机,从遗嘱的形式及其效力、遗嘱内容、遗嘱能力、特留份制度和遗嘱执行人制度等几个方面对现行遗嘱继承制度加以修订,完善遗嘱的形式要件和效力规则,增加关于遗嘱内容的原则性规定,明确遗嘱能力的界定标准,确认和建立特留份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继承法所确立的法定继承制度,由于受到苏俄继承法的影响,在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配偶的继承份额以及代位继承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私人财富增加的现实需要,同时适度与国际社会接轨,应当对继承顺序进行灵活性变通,扩张法定继承人的范围,除此之外,应当增加配偶的法定继承份额,同时规定代位继承中继承权固有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0.
完善继承法,制定统一民法典,是我国立法的必然趋势。适当分得遗产权是我国现行继承法创设的一种有中国特色的民事权利。文章依据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司法操作实践,分析适当分得遗产权的特征、范围和种类、法律保护及数额之认定,提出完善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债权人代位权客体扩张及行使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法》及其司法解释将代位权的客体限定在“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目前。我国法律规定的代位权客体范围过于狭窄,非合同债权、债的从属性权利、合同上与诉讼上的权利、债务人享有的代位权和撤销权与抵销权、保存债务人权利的行为等应成为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客体;同时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范围是“债权人自己的债权”,且代位权具有优先受偿性。代位权的优先受偿性是债权人以“自己的债权”行使代位权的逻辑前提和实践动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继承法》中关于法定继承的规定显得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现实,尤其在法定继承人范围与顺序的问题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直系子女卑血亲列入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并应当列为第二顺序继承人;将三等亲列为法定继承人,按亲等的划分将之放在二等亲之后,作为第三顺序继承人。  相似文献   

13.
代位权是一种实体权利,其实现方式分两种:代位权诉讼和代位申请执行,二者在我国都有所规定。代位权诉讼有其自身的优势,而代位申请执行由于在我国民事诉讼程序设置中的不当,存在一定的缺陷。为此,在强制执法的立法设置上应考虑到与实体法的一致性,重新审视代位申请执行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我国《合同法》第73条及相关的司法解释确立了我国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并规定代位权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行使,由此产生了新的诉讼形式——债权人代位诉讼。由于我国的代位权制度抛弃了传统的"入库原则",从而使债权人代位诉讼诉讼标的的研究产生了新的困难。将债权人代位诉讼的诉讼标的界定为是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更加符合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基本理论。对于法院对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判断,可以引进"争点效"理论予以解决,但同时应当以完善的债务人诉讼告知制度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15.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是我国民事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作为合同法所确立的一项债权保全措施,对于保护债权人权益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代位权制度与传统民法相比具有重大突破,但同时,我国现行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通过对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法律性质和成立要件及效力进行分析,拟就对完善代位权制度作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保险法》中代位求偿权条款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现行《保险法》中保险代位求偿原则条款的规定是不恰当的 .除财产保险外 ,人身保险范畴内的意外保险和健康保险合同中 ,也应部份适用代位求偿权  相似文献   

17.
台湾的民间信仰主要源于福建,闽台民间信仰具有传承关系,两地民间信仰从内容、形式到程序基本相同,具有鲜明的共性特征。闽台民间信仰的传承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它反映了闽台之间深厚的人文历史渊源。当前,闽台民间信仰的交流深入发展,闽台两地信众的联系更加密切,这对促进闽台两地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债权人代位权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既传承了传统代位权制度,又对传统代位权制度进行了扬弃和创新,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立法特色。但我国代位权制度仍有不少缺失和漏洞。从我国现有代位权制度出发,对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是完善我国代位权制度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债权人代位权是新《合同法》规定的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它的确立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三角债”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阐述了代位权制度在诉讼适用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希望在实践中对正确处理有关代位权案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合同法》代位权制度的确立,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制度的密切关注。我国代位权诉讼不仅在于保全债权,还在于直接实现债权人的债权。本文在此对代位诉讼的成立条件、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诉讼效力等有关程序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